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5 10: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的第2课,围绕西欧庄园展开,分两大部分: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教材先阐述庄园兴起与发展,明确其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性质;再介绍人员构成及权利义务,土地类型及分配;最后讲庄园法庭的运作、审判范围与作用。通过图文材料与案例,助学生理解庄园作为西欧封建社会基础的地位,体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进步,培养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对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有初步认知,但对西欧庄园这一具体历史事物的了解较为有限。他们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对庄园的布局、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等具象内容兴趣较高,但对“劳役地租”“庄园法庭的双重作用”等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已掌握史料分析、对比归纳等基础方法,但将西欧庄园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进行跨文明比较时,容易混淆两者的本质差异。教学中需结合直观图片、具体案例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其探究中世纪西欧社会结构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庄园生活,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西欧庄园生活,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一个庄园的图解》等,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等重要史实,了解西欧的庄园生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西欧庄园的人员、土地构成及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法庭的运作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西欧庄园的性质及其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关系。 区分自由农民和农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状况。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史料实证、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展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能想象到中世纪西欧人们的生活场景吗?他们住在哪里?靠什么为生?又是如何管理的呢?今天我们一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西欧庄园》。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借助直观的庄园图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一)庄园的兴起 【提问】出示庄园图片,庄园是什么?何时兴起的? 【讲授】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指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依附农民,并独立进行经营及核算的一个地段。想一想庄园的出现与何制度相关? 【回答】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回答】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度,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此后,封建庄园在西欧普遍兴起。 从基础概念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庄园兴起的背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庄园的发展 【提问】出示材料和图片,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阅读材料,思考:西欧庄园是什么性质的? 【回答】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明确庄园的核心性质理解其在西欧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三)庄园的人员构成 【引导】阅读课本,庄园人员是如何构成的? 【引导】出示材料,分析领主的权利?佃户的义务? 【引导】出示材料,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西欧庄园的农民和农奴有何区别? 【回答】①封建领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②封建领主拥有政治独立性,对领地独立管理;③封建领主具有管理领地上人民的权力。 【回答】①向领主提供劳役(耕种直领地和份地);②耕种属于自己的份地;③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④向教会纳税。 【回答】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农奴依附于领主,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土地一起出售,但生命 受国家法律保护。想要 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通过材料分析加深对领主与佃户关系的理解,明确社会阶层差异,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归纳能力。
【提问】出示材料,根据材料思考西欧庄园的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什么关系? 得到份地必须耕种主人的土地。无婚姻权和继承权,农奴身份代代相承。 【回答】①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②领主分给佃户份地,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各自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它们之间具有一定契约关系。
(四)庄园的土地构成 【引导】出示一个庄园的图解,观察下图,结合课本回答问题:庄园有哪些土地类型? 【引导】同属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经济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异同?(提示:交租方式,人身依附,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等)。 【回答】①自营地: 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归领主所有;②剩下的耕地属于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前提是耕种领主的“自营地”③庄园周围的荒地、森林等属于“公有地”,全体佃户可以按规定共同使用。 借助图解直观呈现土地构成,帮助学生理解土地分配逻辑; 通过中西对比,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历史比较思维,深化对不同封建经济形态的认识。
环节二:庄园法庭
权利及主持 【过渡】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庄园领主们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回答】不可以,庄园法庭存在。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庄园法庭内容。
(二)审判范围、时间、地点 【引导】小组学习,三个小组分别找到并回答庄园法庭的审判范围、时间和地点? 【回答】①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及时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侵犯领主的行为。②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③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回答】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回答】开庭的地点也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掌
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握庄园法庭的运作细节,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惩罚手段、审判依据 【引导】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庄园法庭的惩罚手段和审判依据。 【回答】①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②习惯法或村法。 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庄园法庭的作用 【引导】出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庄园法庭的作用? 【回答】①维护庄园公共秩序;②维护领主的利益;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从多则材料中提炼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欧庄园的相关历史。9 世纪西欧庄园开始兴起,11世纪已遍布欧洲。庄园人员包括领主和佃户,佃户又分为自由农民与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自营地、份地和共用地,领主通过自营地剥削佃户,佃户则以耕种自营地换取份地使用权。庄园还设有法庭,虽主要维护领主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庄园秩序、限制了领主特权。西欧庄园作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体现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进步。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深化对西欧庄园的认识。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文材料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了西欧庄园的基本史实。但在讲解领主与佃户权利义务关系时,部分学生对“劳役地租”的具体形式理解模糊,可增加模拟劳动场景的互动环节,增强直观性。庄园法庭的作用分析环节,学生对“限制领主特权”的认识较浅,下次教学可补充更多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