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保护我们的脑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保护我们的脑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23: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保护我们的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脑需要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脑的多种方法,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保护自己的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究保护脑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脑对人体的重要性,树立保护脑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保护脑的具体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脑需要保护的原因,将保护脑的方法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脑损伤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如头部撞击受伤、长期熬夜影响大脑功能等)、保护脑的相关资料(如正确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的图片等)。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习惯,记录可能影响脑健康的行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脑是人体的指挥部,它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回忆脑能指挥运动、感觉、思考等功能)。
2.引出主题:脑这么重要,如果它受到伤害会怎么样呢?展示脑损伤的案例(如运动员头部受伤后运动能力下降、学生长期熬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脑受伤的危害,从而引出“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脑”这一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讨论脑需要保护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脑需要特别保护呢?结合之前学过的“脑的特点”(如脑柔软、位于颅骨内但仍易受外力伤害,脑工作需要充足能量和良好环境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总结:脑是柔软的器官,颅骨的保护有限,外力撞击容易受伤;脑持续工作需要合适的条件,不良习惯会影响它的功能,所以需要主动保护。
2.寻找保护脑的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课前准备的生活习惯记录,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小组内讨论“哪些做法能保护脑,哪些做法会伤害脑”,并整理成列表。
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和总结,得出保护脑的主要方法:
避免头部受伤:运动时戴头盔(如骑自行车、滑冰),不做危险的头部撞击动作,在拥挤环境中注意保护头部。
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需要9-10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脑的休息和功能恢复。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蔬菜、水果),为脑提供营养。
科学用脑:学习时注意劳逸结合,不长时间做一件事,避免脑过度疲劳;保持积极思考,让脑得到锻炼。
远离不良习惯:不吸烟(二手烟也需远离)、不酗酒,这些会损害脑细胞。
(三)巩固应用
1.情景判断:给出几个生活情景(如“小明放学回家后先玩3小时手机再写作业,晚上11点才睡觉”“小红骑自行车时戴好头盔”“小刚经常吃油炸食品,很少吃蔬菜”),让学生判断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制定“护脑小计划”: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份每天保护脑的小计划,如“每天晚上9:30睡觉”“运动时注意保护头部”等。
五、课堂总结
1.提问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保护脑的方法?为什么要保护脑?
2.教师总结:脑是我们身体的“指挥官”,保护脑就是保护我们的健康和能力,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好好爱护自己的脑。
六、板书设计
保护我们的脑
1.脑需要保护的原因:柔软易受伤、需良好条件工作
2.保护脑的方法:防受伤(戴头盔、避撞击);保睡眠(9-10小时/天);合理吃(蛋、奶、蔬果等);科学用(劳逸结合、多思考);远恶习(不吸烟酗酒)
3.行动:制定护脑小计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