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活动会对地表产生影响,能列举出常见的人类活动及其对地表的具体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方面);了解人类为保护地表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分析人类活动与地表变化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地表环境的意识,明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产生的具体影响(有利和不利)。
2.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人类活动(如开垦荒地、修建水库、开采矿产、1.植树造林等)对地表影响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三峡水库的建设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生活中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地震、火山等自然力量会使地表发生变化,那除了自然力量,还有什么会影响地表的变化呢?(引导学生想到人类活动)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二)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1.交流生活中的例子
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的例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和补充。
2.分析有利影响的活动
展示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开垦梯田等图片或视频:
提问:这些人类活动是如何改变地表的?它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分布,改变局部地表的水文状况;植树造林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地表植被覆盖;开垦梯田能在坡地进行农业生产,减少水土流失等。
3.分析不利影响的活动
展示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开采矿产后未及时修复等图片或视频:
提问:这些活动又对地表造成了哪些不好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乱砍滥伐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可能使土壤肥力下降,出现土地盐碱化;开采矿产会破坏地表形态,留下矿坑、废渣等,影响生态环境。
(三)了解人类对地表环境的保护措施
1.提问:面对人类活动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结合案例(如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还草、矿区的生态修复等),让学生了解人类为保护地表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3.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地表环境做些什么?(如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参与植树等)
五、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合理开展人类活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表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板书设计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开垦梯田等
好处:调节水资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等
不利影响:乱砍滥伐、过度开垦、不合理采矿等
危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态破坏等
3.保护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矿区修复、节约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