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齐镇初中
孙荪
一、导课:同学们以前学过王维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大家有印象吗?
学生:有。
教师:那么请大家起背一遍。
学生:齐背全诗。
教师:巡回观察背诵情况。
教师(指导性点评):大部分同学都背过了,很好!有少数同学没背过。同学们,学过的诗歌一定要背过.。
教师:这首诗中提到过一个地名“安西”,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诗是王维将友人从长安送往安西的。眼前看到的是柳色青青、细雨绵绵。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写一首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上首诗歌不同的是诗人将友人从安西送往长安的,让我们看这首诗中,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哪位同学将题目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黑板展示诗歌题目。
二、预习检测
1、教师:预习单上的字音字形学生课前已展示到黑板上,现在哪位同学上黑板评价?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对可能出错的给予强调。
2、学生:在黑板上点评强调.
3、学生读预习单上的题目及作家作品,其余学生修正补充自己的预习单。
4、学生读预习单上的题目、重点词语解释,其余学生修正补充自己的预习单。
三、诗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我得到的信息是写雪、送人。
教师:信息抓的非常准:一是写雪,一是送人。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诗歌齐读一遍,希望读准字音,另外用心体悟作者的情感。
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仔细听学生朗读情况后纠正两个字音。“狐”少数同学读成了“孤”。
教师:大家读了后感觉哪些句子是写“雪”的?哪些句子是写“送人”的?
学生:前十句写“雪景”后八句写“送人”
教师:下面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朗读的同学朗读这首诗,要特别注意对感情的把握,读出情味。
学生:声音宏亮的读完全诗。
教师:同学们做一下评价。
学生:好!
教师:怎一个“好”字了得?好在哪里?
学生:笑而鼓掌。
学生:后八句读出了难舍难分的感情。
教师:读得确实不错。哪里还有无不足之处?请指出来。
学生甲:有。“散”是多音字,在这里应“sàn”
不读“s n”。
学生乙:还有一个字“着”在这里应该读“zhuó
”不读“
zh o”
教师:听得非常仔细,纠正的也正确。同学们赶快给这两个注上音吧!
四、合作交流
诗意解读
1、教师分派任务,各组选诗歌两句或四句去理解诗意,一会儿每组选一两人进行解读展示。
2、教师巡回各组了解各组所选句子并稍作指导.
3、学生展示解读情况。
教师:第一组(前四句),本组同学先起立朗读。
学生甲:读资料上的诗歌翻译。
教师:同学们!诗歌解读不是翻译,诗歌翻译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话,诗歌的美感就消逝了,意境也荡然无存,我给大家一个方法,抓住诗句中富有表现力,意蕴丰富的词语,去深入体会、感悟、解读。我先来示范一下,后面的各组可以尝试一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抓住“北风”“折”“胡”“即”“飞”解读。“北风”和“胡”交代了作者身处塞外,“折”和“飞”写出了风之猛之疾之大,真是“疾风知劲草”哪,江南八月还烈日炎炎,即使中原大地也是秋高气爽,而塞外却是风疾雪大,作为一直在中原和江南生活的作者初到塞外见到此景,真是意想不到,一个“即”字,那种意想不到,那种惊奇的心情全出。
教师:好吧!第一组谁可以接着解读三四句?
学生:默然。
教师:那我再试着解读三四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学们应该抓住“忽”与“梨花”。“忽”字写出了塞外天气的多变,“梨花”比喻雪的什么?
学生:小声说白。
教师:对!除此之外,在坐都是农村同学,梨花的开放是见过的,是单朵呢?还是一嘟噜一嘟噜的?
学生:是一嘟噜一嘟噜。
教师:对!类似樱桃多朵合枝,以梨花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雪的白,还写出了雪压树枝,积雪厚的状态,境界全出。
教师:好了!我想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怎么解读诗歌了吧!
学生:沉默。
教师:(叫一个想举手又不敢举手的同学)请你试着说说看。
学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通过“狐裘”“锦衾”“铁衣”“难着”写出了天气的冷。
教师:不错,但不是一般的冷,我给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字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奇”字,你同意吗?高级御寒之物“狐裘”“锦衾”在这里都对抵御塞外奇冷无能为力了。那么将士的戍边之苦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前边两句是正面写奇寒后边两句是侧面写奇寒的。这个同学开了个头,请后边的组大胆尝试吧!
教师:下边两句哪组同学敢于展示自己,解读一下。
学生(第二组):“瀚海阑干百丈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云惨淡万里凝。”我认为“百丈”“愁”“惨淡”三个词富有表现力。“百丈”是夸张,写出了塞外冰天雪地广阔无垠的景象。“愁云”写出了天空中云的浓密。“惨淡”写出了心情,是一个过渡。
教师:说的非常好。不过我给你提个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愁云”拆开来,“云”是景物,但是,云是没有感情的。而“愁”者,心上之秋也。是人的一种感情的流露,那么大家还认为是云在愁吗?
学生:(好多人笑)齐答是作者感情的表现。
教师:对,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景物上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很常见叫作融情于景。王国维说过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还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的,以我观景,则景皆着我之色彩。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同学们要记住诗歌是传情的,抓住作者的感情就抓住了诗歌的脉搏。也就掌握了解读和赏析诗歌
教师:好!大家非常聪明,现在这几位同学都学会了如何解读诗句——抓关键词语。后边的几个组同学就像这几个组的同学一样,试着说说。
学生(第四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我认为“置酒”“胡琴琵琶”“羌笛”是为朋友设酒席送别的,非常热闹。
教师:对关键词抓得非常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着为归者饯行,尽管载歌载舞,但是不管是留者还是归者都没有心情欣赏,我们想中原之作者身处异域听到的是“胡琴”“羌笛”异域乐器演奏的音乐,如何不让作者和常年戍边的将士不产生思乡之情呢?让我们想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诗句来。
教师:下面四句那一组给咱们进行解读展示。
学生甲(第六组):“纷纷
( http: / / www.21cnjy.com )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我认为“纷纷”写出了雪之大,“暮”写出了送别的时间是傍晚,“冻”又一次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学生乙(第五组):老师我还要补充,“送”字和题目中的“送武判官”相照应。
教师:对,在这里点题了
学生乙:
我还觉得这里的“满”字也用得好。
教师:试着说说看。
学生乙:“满”是覆盖的意思,写出了,写出了……老师我还没有想好。
教师:不是你没有想好,是你不能准确把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中所想的表达出来吧,这位同学已经相当不错了,你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已经有了,悟性比较高,我来帮你一把,你试着将“满”换为“盖”或者“覆”或者“封”,读一读感受一下看看好不好。
学生们:(摇头)不好。
教师:(对学生乙)现在你能试着说说吗?
学生乙:
还不行。
教师:这对你要求高了些,我的理解是“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写出了雪的存在,“封”写出了雪的厚,而一个“满”字既写出了雪覆盖的范围之广,也写出了雪之厚,冰天雪地境界全出,我说的能不能代表你心中所想的。
学生乙:
点头微笑
教师:还剩最后两句,哪一组给咱们解读展示一下。
学生:(第三组举手)“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不见”说明朋友已经走了,“空”字写出了空旷无人。
教师:对,这个“空”字用得特别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人去迹留,使诗人呆立雪地若有所思浮想联翩,好,诗意解读到此为止,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理解了诗意希望大家读得时候读出塞外雪景的雄奇和作者的感情来。
学生:齐读全诗
五.深入体会,名句赏析
教师: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得以千古流传还在于有几个名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咱们先欣赏第一句
学生甲:(第一组举手女生)这两句诗用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修辞手法将雪压树枝的景象展示在我们面前,用盛开的梨花不仅写出了雪的洁白,还写出了积雪在树枝上玉树琼枝的姿态。
教师:
好,前面对诗歌的理解很到位
学生乙:(第六组举手男生)老师,我觉得不但运用了比喻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教师: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乙:即使是春天一夜春风也不一定是梨花“千树万树”一下子全开,所以,我认为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教师:说得非常好,可见你是一个善于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乐于思考的人,传说当年武则天命令百花之神在冬天一夜百花齐放,连牡丹仙子都抗命不开才被贬洛阳,所以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我呢还想补充一点:人们经常以雪的洁白来比喻别的事物的白,而此句却打破常规用梨花喻雪,匠心独运,新奇,独特;另外,春风一夜吹开万树梨花给人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对塞外奇寒是不是冲淡了一些,少了一些寒意,多了一些暖意,这是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造出的一种境界,心中之境。
教师:还有谁要补充吗?好,没有的话我们试着赏析一下第二句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学生:(第六组举手男生)留者与归者同行一程又一程,送得越远,友情越深,渐行渐远不见身影,只见行迹,诗人的留恋和惆怅一时涌上心头。
教师:说得很好,谁还能补充一些?好,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没有什么说的,我来补充一些吧,其实这两句欣赏起来还是比较难的,这两句妙在人去迹留,诗人独自一人站在冰天雪地中想了一些什么?给人留下一个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意境言已尽而意无穷,诗歌在此戛然而止,这幅画面成了此诗的定格,让人回味无穷,类似于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叫做“留白”,在这里我稍加解释,偌大一张宣纸上仅仅画少许物象,其余全不着墨,纯白,让人尽可能去想象,只画鱼不画水而满纸皆水,只画鸟不画云,满纸都是天空。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绘画史上的宋徽宗画院考试“深山藏古寺”的典故和齐白石“十里蛙鸣”的佳话,有助于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意境,另外,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此诗这种意境相近,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拓展与提高
教师:展开想象的翅膀,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在冰天雪地中想了些什么呢?尽可能把诗人想到的都说出来。
学生甲(女生):我站在那冰天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中望着那一串马蹄印迹,心里万分惆怅地想:这次离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你我相互以对方为知己,你走后还有谁和你一样理解我,下这么大的雪,不知道你在这样严寒的环境中赶路是否有危险。
学生们:鼓掌
学生乙:(女生)为什么欢聚的时间那么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暂,不知道你返京的路上会不会顺利。雪这么大,路途中会有许多困难和危险,真为你担心啊,看着这漫天雪花真想与你同行,在这寒冷的夜晚中你将栖身何处,祝你归途顺利。
教师:咱们班同学真厉害,比我想到的要多了
,我真佩服,谁还愿意一展自己的才华。
学生丙: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为什么那么短暂,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送你返京,不知何时才是我的归期,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在这冰天雪地里冷得实在难以忍受,不知你还会遇到多少困难和危险,真为你担心啊,希望你顺利得走下去,成功抵达京城。
学生们:鼓掌
学生丁:(男生)朋友,在和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在一起感到很高兴,很快乐,在送你走的时候,脑海里有浮现出我们在一起喝酒的场面,谈古论今,畅谈自己的抱负和对黑暗现实得不满,那时是何等开心、高兴,不知道何时再能遇到你,真想和你再干一杯啊。
教师:不愧是男同学的发言,男性思维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闪现在字里行间,酒气冲天啊,当显男儿本色;不过有个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一下,岑参时处盛唐,历经开元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人们都积极向上,就连许多文士都愿意投笔从戎到边塞建功立业,岑参也不例外,他身上也印上了盛唐气象,他们会谈到“黑暗的现实”吗?当然,是老师没有给同学们介绍背景,我们下来可以继续交流。
教师: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岑参的名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我感到很愉快,你们感觉呢?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大家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有所帮助,有所收获,同学们再见。
学生们: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