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卞(biàn) 飞奔(bèn) 寂寞
B.束(shù) 房舍(shè) 郊原
C.尹(yǐn) 装饰(shì) 谎言
D.漫(màn) 舵手(duò) 墓畔
2.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取义/成仁/今日事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血雨腥风/应/有涯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旋围解(周旋)
B.取义成仁今日事(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C.虑不得脱(考虑,估计)
D.旌旗十万斩阎罗(借指军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回大地,来到这漫漫无边的草原上,真叫人心旷神怡。
B.那蝉儿也不甘寂寞地在树上唱它自编的歌曲,河边不时有青蛙为它伴奏。
C.蜡烛,明知最后的结果是熄灭,却还是无悔地燃烧。
D.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进步,也不能高傲自满。
5.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或对动词表达效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寂寞”“卧听”“山茶”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风从大地卷来”中的“卷”字突出了风的凶猛。
C.“长夜漫漫”“年轻舵手”“并排立着”这三个短语的类型一致。
D.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卧”字表现了诗人想象中的萧红的适意与达观。)
二、字词书写(本大题共3小题)
6.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7.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是你cù xīn( )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丽挣脱。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 ɡāo ào( )地飞翔。
(3)即便是他们,也并非qīnɡ ér yì jǔ( )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4)投身革命即为家,xuè yǔ xīnɡ fēnɡ( )应有涯。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血写诗篇。红色,七月永恒的主题。往昔的战火虽已熄灭,但红色的印记在每个人心中依然传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流了多少鲜血啊!让我们的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阅读或聆听爱国人士先进事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祭拜革命先烈,深切湎怀烈士的不朽功绩,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hóng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旌旗( ) 聆听( ) hóng( )扬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契合”中“契”的意思是 ( )
A.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B.投合
C.用刀雕刻
D.刻的文字
(4)将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9.按要求默写。
(1)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3),人间遍种自由花。
(4)《定风波》中苏轼用“,,”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一边是丝丝的冷意,一边是丝丝的暖意,并传达出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的人生哲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陈与义用“,”描绘出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10.综合性学习。
毕业在即,班级开展“岁月如歌,畅想未来”主题班会活动。
(1)【致敬母校】活动中,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向母校致敬。请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三年初中时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让我们快乐成长。课堂上,孜孜以求,我们收获知识:;合唱比赛,齐心协力,我们获得佳绩……爱的母校啊,您是我们扬帆起航的港湾!
(2)【感恩老师】回顾三年来师生间相处的难忘时光,一位同学发表了一段感言,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够得体,一处语言不够简明,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老师,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因和好友发生矛盾,我郁郁寡欢,是您开导我要豁达开朗:②在我因成绩下滑,迷惘沮丧的时候,是您让我莅临办公室,鼓励我重拾信心:③作文竞赛中获奖,您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让我心花怒放。④我相信,在您的教诲下,我的面前将是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前景。⑤谢谢您,老师!
第句表达不得体,修改意见:。
第句语言不简明,修改意见:。
(3)【祝福同学】三年同窗,一生情谊。分别在即,请为你最要好的同学小A精心设计临别赠言(30字以内),表达你的美好祝福,并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
临别赠言:。
设计原因:。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11.下面是某学校中学生对英雄人物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请你写出两条结论。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
12.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一位民族英雄忧国报国的赤诚】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①,凭栏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
【注释】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③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⑥等闲:轻易,随便。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⑨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材料二: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梅岭三章(其三)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①,得诗三首留衣底②。旋围解③。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①虑不得脱:估计不能脱险。②衣底:衣服最里面。③旋围解:不久围困解除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空悲切: 壮志饥餐胡虏肉: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2)材料一中,与“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3)品读“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一句,你体会到了陈毅的精神。
(4)对【材料二】的理解,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陈毅被困梅山时写的一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
B.“家”表现出陈毅愿意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急先锋,义无反顾地英勇奋进。
C.“涯”指“边际”,这句诗表现出陈毅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D.陈毅最后“取义成仁”,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5)历史长河中,像岳飞、陈毅这样的诸多爱国人物熠熠生辉,读完以上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对爱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爱国?请写下你的见解。(不少于80个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句话①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样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成于1925年,正当闻一多自美国留学归来,返抵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后不久。
13.请谈谈你对“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14.试举例说明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5.“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句话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之恋
肖复兴
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起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梅岭便幻化成我青春期的一种向往的意象。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上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③美好而壮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没有见过的远方风景,更是会让青春的心鼓胀如同一面风帆而充满无限的想象。更何况,还有《梅岭三章》这样的诗,还有陈毅这样的英雄。那时候的我,对梅岭充满向往。
④5年前的秋天,和梅岭擦肩而过。那天黄昏,从它的山脚下穿隧道到江西。过隧道前,趴在车窗前眺望梅岭,苍绿的山峰突然阴云密布,瞬间狂风袭来,雷雨大作,斜飞的雨点扑打在车窗上,仿佛是梅岭特意派来的使者,凛冽而苍茫,怪罪我路过它而没有拜访。奇怪的是,车子穿过隧道,那一边阳光灿烂,回望梅岭,仿佛一切并没有发生,恍然如梦,而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若,依旧山色苍苍。不禁想起一句清诗:八面风来山镇定。
⑤这是梅岭留给我最初的印象。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
⑥去年年底,在广州几位朋友的陪伴下,从广州出发,一路北行,过南雄,终于登上梅岭,心里竟隐隐有些激动。想起5年前在山脚下和它擦肩而过的情景,不禁觉得有些神示般的感应,虽没有那般的雷雨,却依旧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浓郁深沉,不似江南烟雨中的草木那样水嫩轻浮。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即使是有名的黄山和庐山,也不尽相同。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参拜历史和英雄的。到此一游拍照之后刷朋友圈的轻浮,首先要摒弃。
⑦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古道,先让我一步跌入前朝。位于大庾岭的梅岭海拔不高,却地势险峻,古道建得便格外不容易。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和如今很多经过翻修一新整容过的景点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是历史这部大书镌刻下的印迹。就是梅岭上什么都没有,只有这样一条古道,也是值得来的。
⑧在古道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妻子的腿有些残疾,丈夫搀扶着她,踩着有些湿滑的鹅卵石艰难地攀登,让我心生敬意。望着他们和他们面前这条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这条古道,如一条巨蟒蜿蜒,千年不老,它头吐出的火焰般的芯子,应该就是梅岭的关楼。那是梅岭的华彩乐章。
⑨我坐在古道旁湿滑的山石上画梅岭的速写。山道两旁遍植各种梅树,只是季节未到,除了很少急性子的梅花绽开稀疏的花苞之外,没有梅花如海的盛景。一边画,一边忍不住想,梅岭成名,对于一般人而言,就在于自古以来满山的梅花开放。历史中所说的梅岭起名,源于战国时期南迁的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人们是不会在意的。或许,这里有中原文化和南粤文化的融合之要义,但人们更在乎梅花盛开之美意。或者说,一含有历史,一含有美学,两种合一,才是梅岭文化之含义吧。
⑩一路向上攀登,一路想,一路画,画画比拍照更让梅岭入味入心。忽然觉得,仿佛恋爱,画梅岭,才像是和它有不断的交流。这真的是一种奇怪的心理体验,是在登别处名山未曾有过的。
一直觉得梅岭对于我,不在于风光和风情,而在于梅岭的英雄。梅岭的英雄,最早要数唐代的张九龄。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如今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和历史邂逅。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距今已经1300多年,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险峻的山道,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
苏东坡也应该算作梅岭的一位英雄。当年一路被贬,就是过梅岭到惠州的。再贬至海南,十几年后,好不容易逢大赦,又是要过梅岭回到中原的。尽管来时明明知道“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却依然为梅岭留下明艳照人的诗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苏东坡算是一位悲剧式苍凉的英雄。
对于我,梅岭英雄的象征,或者说梅岭英雄的代言,是陈毅元帅。他为梅岭留下的《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中学时代,就是这三首绝句,让我对梅岭一往情深地神往。那时,我读得热血沸腾,觉得只有这样的诗才配得上这样的山,觉得这样的山才配得上这样的诗。这样的山真的是英雄的山。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面巨石上书写着《梅岭三章》,用的是陈毅的手书,心里很是激动,仿佛一下看到了当年的陈毅。当年的陈毅在这里打游击,被围20余天,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当年的陈毅,只有36岁,本命之年,那么年轻。
面对这幅巨大的诗碑,我站立良久,也仿佛看到青春时的自己。
终于爬到山顶,梅岭关楼就在眼前。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那么亲切,又那么肃然。
关楼是用一块块巨大岩石垒成,经过漫长时光的剥蚀和打磨,显现出沉稳的苍黑色,有了岁月的包浆,无语而沧桑,是历史流传下来的无字书。关楼北面门额上的“南粤雄关”,特别是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二字,涂以鲜红的颜色,那样光彩照人。这一切,都是中学时代我在画片上见到过的,如今真的展现在眼前,一下子像是活了一样,跳跃到我的面前,有了生气,有了血脉流畅,有了气韵贯通。
是的,这才是我青春时恋人的模样。有了这千年不变的关楼,有了这几百年不变的“梅岭”二字,便让这千年古道一下子复活,让我的青春记忆一下子复活,让遥远的历史和今天一下子连接在一起,有了彼此的对话和相互的交流。梅岭,不像一般旅游胜地,而像是铁锚一样,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处。
(有删改)
16.本文记述了作者两次“游览”梅岭的经历。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览情况 景物特点 游览感受
山脚下擦肩而过 山色 ① ②
登梅岭全程游览 草木 浓郁深沉 梅岭,不像一般旅游胜地,而像是铁锚一样,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处。
古道 ③
关楼 沉稳、沧桑
17.作者的“梅岭之恋”能跨越50多年,有两个重要原因,请根据本文内容予以概括。
18.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追忆青春、描绘风光、溯源历史,写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梅岭。
B.文中两次写关楼巨石上鲜红的“梅岭”二字,意在强调梅岭的红色精神鲜活永在。
C.文中写古道上一对夫妇艰难攀登的细节,意在突出梅岭之高、古道之深远。(次要人物作用)
D.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形象鲜明,情感饱满。
19.从遣词造句或修辞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做一个批注。
八、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
20.小作文
本文动词使用准确传神。如:“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作者准确地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再加上“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格和行为,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请你也准确地连用几个动词,描写一次游戏或体育活动的过程。(100字左右)
21.按要求写作
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上,班主任对同学们说:“谈你们新一年愿望吧。”一个说:“我的愿望是每科能考第一。”另一个说:“我的愿望是不再惹爸妈生气!”第三个说:“我没有愿望……”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我正在存钱,要买一套故事书呢。”话音刚落,大家都报以了最热烈的掌声。
……
是啊,当别人在畅谈愿望时,他却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
……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或思考,按要求扩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作。②围绕话题,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飞奔(bèn)——bēn;
故选A。
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作答时可结合语法结构来分析。
C.“人间”在句子里做主语,“遍种”在句子里做谓语,“自由花”在句子里做谓语,通常主谓之间应断开,谓语和宾语之间应断开;因此正确的朗读节奏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选C。
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旋”在此处的意思是“不久、随即”。
故选A。
4.【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A.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此处形容春天来临,人们来到草原,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使用正确;
B.寂寞:孤独冷清。此处形容蝉不甘孤独在树上唱歌,使用正确;
C.熄灭:停止燃烧。此处形容蜡烛最后的结局,使用正确;
D.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句中形容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后的表现,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当用“骄傲”;
故选D。
5.【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C.“长夜漫漫”是主谓短语,“年轻舵手”和“并排立着”都是偏正短语。选项“这三个短语的类型一致”错误。
故选C。
6.【答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工整书写。注意“砥砺”的字形。
7.【答案】簇新高傲轻而易举血雨腥风
【详解】“簇新”:极新、全新。“高傲”:贬词褒用,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血雨腥风”: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8.【答案】(1)(jīng) (líng) (弘) (2)“湎怀”, “缅怀” (3)B (4)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流了无数鲜血。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试题。(1)(2)考查字音字形。“聆”不要读成“令”的拼音。“缅怀”指遥念,追思。“缅”字是“绞丝旁”。
(2)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如:君臣契合。语出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策行宜战伐,契合动昭融。”故选B。
(4)划线句子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流了多少鲜血啊!”去掉“多么”,将感叹号改为句号。
9.【答案】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取义成仁今日事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惘、沸、腾、饰、仁、峭、迎、疏”等字要正确书写。
10.【答案】(1)[示例一]运动场上,挥汗如雨,我们强身健体[示例二]阅览室里,屏息凝神,我们畅游书海[示例三]实践基地,各显身手,我们展示才华
(2) 第②句表达不得体,修改意见:“莅临在临”修改为“到”。④句语言不简明,修改意见:在“前景”前保留“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中的一个即可,在“前景”前保留“无比光明的美好”“光辉灿烂的美好”也可。
(3) [示例一]临别赠言:亲爱的小A,请带上我的祝福,背起青春的行囊,奔向诗和远方。设计原因:小A热爱文学,喜欢旅游。
[示例二]临别赠言:无奋斗,不青春。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设计原因:与小A相约共同努力,携手进步。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根据上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来仿写即可。
示例:课外活动中,携手共进,我们收获快乐。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运用。
第②句表达不得体,“莅临”是“来到,光临”的意思,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因此,“我莅临办公室”中的“莅临”使用不正确,表达不得体,应将“莅临”改为“到”。
第④句语言不简明,“光辉灿烂”意思是色彩光艳耀眼。“无比光明”意思是非常明亮;非常正义的或有希望的。“美好”意思是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都可用来形容“前景”,但同时三个形容“前景”语言就不够简明了,保留一个就好,在“前景”前保留“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中的一个;或者在“前景”前保留“无比光明的美好”“光辉灿烂的美好”也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如,临别赠言:亲爱的小A,愿你在前行的征程中朝着目标勇敢的往前闯!
设计原因:小A对未来的高中生活有些担忧。
11.【答案】示例:(1)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途径主要是学校;(2)大部分学生对了解英雄人物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很高。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饼形图数据可知,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有53%的人通过学校来了解英雄人物,22%的中学生通过社会来了解英雄人物,18%的中学生通过家庭来了解英雄人物,7%的中学生通过其他来了解英雄人物。通过学校来了解英雄人物在所有的途径中占比最高。可得结论: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途径主要是学校。
根据材料二中的条形统计图数据可知,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有68%的中学生对了解英雄人物热情很高,28%的中学生对了解英雄人物热情不高,4%的中学生对了解英雄人物的态度是无所谓。对了解英雄人物热情很高,占比最高。可得结论:大部分学生对了解英雄人物态度积极,热情很高。
12.【答案】(1) 徒然,白白的吃我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忠于革命、视死如归、勇于斗争
(4)D
(5)示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拿出实际行动爱国。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爱国虽然不用像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那样上战场,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珍惜美好学习时光,争做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长大后做强国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
【分析】这两首诗词通过不同的历史背景,分别表达了岳飞和陈毅的爱国情怀和家国责任感。岳飞的《满江红》以急促有力的词句揭示了抗金报国的决心,而陈毅的《梅岭三章》则以沉静深思的笔触书写了革命者在困境中的无悔与信念。两者皆展示了英雄人物无私的民族精神。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句意: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空:徒然,白白的。
句意: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餐:吃。
句意: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余:我。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等到年老时再叹息时光流逝,表达了不要虚度青春、在年轻时就应有作为的思想。这与岳飞在《满江红·写怀》中所说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意思相同,都是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及时努力,不要等到老了才空悲切。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是: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必定有结束的时候。这两句追叙往昔,表述自己自从“投身革命”,即以革命为家,决心为中国的新生、人民的解放而忘我战斗,深信敌人的血腥镇压势必徒劳,黑暗统治终有覆灭之日。体现了陈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视死如归,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D.根据诗前小序“旋围解(不久围困解除了)”可知,陈毅最后并没有“取义成仁”,他解围成功,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
故选D。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要求就新时代的少年如何爱国发表见解。新时代少年爱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实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具体举措包括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关注国家发展等。
示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通过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无论是考试,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应无私奉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我们还应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
【答案】13.要求独立、自由的呼声能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燃起革命烈火。14.比喻:“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一句话”比喻火种,“火”比喻民主革命。反复:突然(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5.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独立富强、渴望社会变革尽快到来的强烈爱国热情。
【分析】这首诗以“一句话”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反复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强烈情感。诗中,“一句话”既是灾难的源头,也是革命的火种,它预示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全诗情感激昂,节奏明快,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详解】1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的深层含义是指这句话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愤怒和斗志,就像一把火一样可以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和反抗的力量。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内心的愤怒和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情,暗示着革命风暴的即将来临。
1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和反复尤为突出。比喻手法体现在“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这里,“一句话”被比喻为火种,而“火”则被比喻为民主革命。通过这种比喻,诗人形象地表达了这句话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和深远影响,它既能引发灾难,也能点燃革命之火。反复手法则体现在“突然(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中。这句话在全诗中出现了两次,通过反复的表述,诗人强调了“咱们的中国”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这种反复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更加易于传唱和记忆。
15.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独立富强、渴望社会变革尽快到来的强烈爱国热情。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将革命高潮的到来比作“青天里一个霹雳”,强调了这种变革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同时,“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则传达出诗人对于祖国未来的信心和期望,他相信在革命高潮的推动下,祖国必将迎来独立富强的新时代。因此,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也展现了他对于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答案】16.①苍绿或苍苍
②“八面风来山镇定”或“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
③斑驳、逶迤向上17.示例:①中学时代读《梅岭三章》,作者对梅岭一往情深。
②梅岭是英雄的象征,作者对梅岭无限崇敬和爱恋。18.C 19.示例一:“整容”一词运用拟人手法点出很多景点都有人工痕迹。
示例二:把古道与翻修过的景点对比,突出古道的古迹古风。
【详解】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第一空、第二空:根据第④段“过隧道前,趴在车窗前眺望梅岭,苍绿的山峰突然阴云密布”“不禁想起一句清诗:八面风来山镇定”,第⑤段“这是梅岭留给我最初的印象。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可知,山脚下擦肩而过时,山色苍绿,给人留下了“八面风来山镇定”的深刻印象,让人感觉梅岭就像一部大书,而不是一首小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邃感。
第三空:根据第⑦段“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和第⑧段“望着他们和他们面前这条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可知,古道的特点是斑驳、逶迤向上,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和时间的穿越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深度。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②段“最早的想念,起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梅岭便幻化成我青春期的一种向往的意象”可知,作者的“梅岭之恋”起源于中学时代读《梅岭三章》的经历,这首诗在作者心中种下了对梅岭的美好向往和深厚情感,成为一种持久的内心情结。
根据第 段“对于我,梅岭英雄的象征,或者说梅岭英雄的代言,是陈毅元帅”和第 段“是的,这才是我青春时恋人的模样。有了这千年不变的关楼,有了这几百年不变的‘梅岭’二字,便让这千年古道一下子复活,让我的青春记忆一下子复活,让遥远的历史和今天一下子连接在一起,有了彼此的对话和相互的交流”可知,梅岭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英雄的象征,尤其是陈毅元帅的事迹和《梅岭三章》的诗歌,让作者对梅岭产生了无限的崇敬和爱恋,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深厚,成为作者心中永恒的恋人。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根据第⑧段“在古道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妻子的腿有些残疾,丈夫搀扶着她,踩着有些湿滑的鹅卵石艰难地攀登,让我心生敬意”可知,文中写古道上一对夫妇艰难攀登的细节,并非仅仅为了突出梅岭之高、古道之深远,而是为了表现这对夫妇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对梅岭的尊重与向往,以及由此引发的作者对梅岭历史与英雄主义的思考和敬仰;
故选C。
19.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第⑦段“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和如今很多经过翻修一新整容过的景点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是历史这部大书镌刻下的印迹”可知,“整容”一词运用拟人手法点出很多景点都有人工痕迹。这里,“整容”一词将景点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那些经过翻修的景点,暗示它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和历史痕迹,增添了人工修饰的痕迹。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道与翻修景点之间的差异。把古道与翻修过的景点对比,突出古道的古迹古风。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古道历经千年风雨侵袭后所保留的自然和历史痕迹,与那些经过人工翻修的景点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古道的古迹古风,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真实性和自然美的尊重和推崇。
20.【答案】答案(示例):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地拍着篮球,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解析】略
21.【答案】例文
那节课,让我警醒
我一直以为,自己最多的莫过于时间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华里,我也常在心底描绘美好的未来。但一日日太阳滑过的,常是漫不经心的敷衍,总以为年轻的时间是我们慢待未来的资本。但那件事,却让我警醒了。
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上,班主任对同学们说:“谈谈你们新一年愿望吧。”
小晨说:“我的愿望是每科能考第一。”
文灏说:“我的愿望是不再惹爸妈生气!”
阿睿突然说:“我没有愿望……”
大家迅速把头转向阿睿,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阿睿红了脸,嗫嚅地说道:“我正在存钱,要买一套故事书呢。”
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报以了最热烈的掌声。
班主任老师欣慰地点着头,笑着对同学们说:“这就是阿睿能一直雄居年级第一的原因啊。愿望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但你不扇动翅膀永远也飞不到高空。生活不会因为你的愿望是什么而给你报酬,而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才给你报酬。当同学们在讨论这个题目要不要问老师时,阿睿已经从办公室回来了;当同学们在畅想寒假如何过得精彩时,阿睿已经开始动手做计划了;今天同学们还在谈论自己的愿望时,阿睿已经开始行动了……”
是啊,当别人在畅谈愿望时,他却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
想着刚刚过去的寒假,我不禁有些脸红。作为面临中考的初三生,假期一觉睡到自然醒;学习的时候“一心二用”;玩手机的时候却又那么的“专心致志;中午的时候想睡会,一个午休却可以安心地睡上三四个小时,晚上最适合学习的时间也只是告诉自己:都这么晚了,看会电视吧,明天再学。就这样,一个假期的时间俶尔远逝。曾经想要读完两遍并撰写读后感的《水浒传》只看了不到一半;想要整理的错题本还整整齐齐地躺在桌洞里……
那天的班会课让我警醒,梦想如繁星点点,行动却困难重重,只有把美好的想法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梦想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次写作要求是围绕话题,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所以写作任务是一篇再创造的扩写作文,在忠于原作思想内容的前提下,给原文“添砖加瓦”,对原文进一步扩展充实,让原文的细节、情节、观点更加丰满充实。题目给出的材料很简单,是一段课堂对话,主旨句是“当别人在畅谈愿望时,他却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表达了心动不如行动的主题。同时,材料还给出了扩写点的提示,即文中的省略号,写作时,只要抓住两个扩写点,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思考,把材料的立意充分的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第二,选材构思。本次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把材料中的对话想象成生活中一件令人反思、警醒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放开思路,展开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材料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致生动的描摹出来,使事件丰满鲜活,富有感染力,再添加几句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提炼出主旨,就是一篇很好的生活反思文。
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把材料中的对话当成引出论题的故事,以“心动不如行动”为论点,采用列举事例、引用名言、正反对比等多种方式展开论证,使论点丰富鲜活,又有说服力。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