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幌子(huǎng) 耷拉(dā)老匾(biǎn) 窝囊(nang)
B.拨拉(bō) 鼎盛(dīn)行头(xíng) 砧板(zhēn)
C.撂杆(liào) 煞白(shà)遛弯(liù) 嬉笑(xī)
D.怯懦(nuò) 幛子(zhàng) 拾掇(duo) 捣蛋(dǎ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鞠躬 污秽 敬仰 哗众取庞
B.摇橹 阴残 播弄 大义灭亲
C.徘徊 骚动 发泻 翻波涌浪
D.波澜 犀利 婵娟 拖泥带水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甲秀楼,雕梁画栋,古韵长存。
B.这样的事,有如大海捞针,你另请高明好了。
C.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景点剧目。
D.5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终止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引起了赫赫扬扬的世界舆论。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5.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2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        ,令锦秀山河jìn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sù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旷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悄( )然   追sù( )   jìn( )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旷达”中“旷”的意思是 ( )
A.心境阔大    
B.空阔    
C.荒废,耽搁
(4)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渲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B.沾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C.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D.点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7.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好像都摆脱不开qī cǎn的命运,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大量文人被虐杀,还有一部分文人在反抗无果后选择了自杀,比如睥睨天下的屈原。
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逸,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远离,比如“天子呼来不上船”仗剑走天涯的李白;有人选择了抗争,比如狂放不羁、性直刚毅的嵇康……他们摒弃了雕liáng画dòng,选择了竹庐草屋;他们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食。不管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致君尧舜”的大志,但是现实让他们____________(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所以,他们是孤独的,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睥睨(   )      怯懦(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qī cǎn( ) 雕liáng( )画dòng( )
(3)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4)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________。
(5)请写出“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
8.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开展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综合概括其主要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
材料一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过去民间过端午节有着多种多样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家里悬挂艾叶、菌蒲等草药,戴香囊,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材料二

信息:
结论:
(2)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9.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校学生会调查全校同学课余运动情况,下面是两幅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图。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小明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3)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以“运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同学一:我爱踢球,如穿针引线般的传球,让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乐。
同学二:我爱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
10.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11.张琳打算通过预约的方式在五一假期和父母来参观山西××博物馆,但她不知道应该如何预约和取票。假如你是山西××博物馆的志愿者,请你根据下图,为张琳进行讲解。(90字左右)
山西××博物馆参观预约注意事项 一.开馆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除夕、正月初一闭馆。 二.网上预约请提前Ⅰ日提交预约单。每个有效证件,每天只能预约一次,每次最多预约20人,当日当次有效。 三.请持预约二维码从××博物馆东门验票入馆参观。 四.20人以上团队参观须提前两个工作日预约。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在河之洲。(《诗经》)
(2)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
(4),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司以寄之》)
(5)?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6)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羹饭一时熟,?(《十五从军征》)
(8)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纷纷暮雪下辕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12),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1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简 爱》的片段,回答问题。
——这时,我身后的床上响起了一个有气无力的低语声:“是谁呀?”我知道里德太太已经有好几天没说话了。莫非她苏醒过来了?我急忙走到她跟前。
“是我,里德舅妈。”“谁——我?”她答到,“你是谁?”她诧异中带点惊恐地看着我,但还不是狂乱的神色。“我一点也不认识你——贝茜在哪里?”
“她在门房里,舅妈。”“舅妈!”她学着重复了一遍,“谁叫我舅妈?你不像是吉布森家的人,不过我认识你——那张脸,那双眼睛,还有那个额头,我都很眼熟。你像是……啊,你像是简 爱!”我没做声,我生怕一承认是我会引起她休克。
“不过,”她说,“我怕是弄错了。我的脑子总是骗我。我想见到简 爱,脑子里就会凭空想出个像她的人来。再说,已经八年了,她也一定长得完全变了模样了。”这时,我才温和地对她说,我就是她猜想和想见的那个人。看出她已听懂我的话,她的神智也很清醒,我就讲了贝茜是怎样差她丈夫把我从桑菲尔德接来的。
“我知道,我病得很重,”过上一会儿后就说,“几分钟前,我想翻过身,可是发现自己的手脚一点也动不了。看来临死以前,我还是把心事说出来的好。身体好的时候我们很少去想的事,到了像我现在这样的时刻,就会在心里压得慌。护士在吗?屋里除了你没别人了吗?” 我说只有我们两人,让她放心。
“唉,我做了两件对不起你的事,现在我为这感到后悔。一件事是我没有遵守对我丈夫作的诺言,把你当成亲生女儿一样抚养成人。另一件事是……”她忽然不说了,“也许,这毕竟算不上是什么重大的事,”她喃喃地自言自语,“再说,我也许还会好起来,像这样在她面前低声下气赔不是,实在太痛苦了。”
她挣扎着想换个姿势,可是没能做到。她的脸色变了,似乎正体验着某种内心的感觉——也许正是临死前某种内心痛苦的征兆吧。
(原文有删改)
13.结合选文和原著内容,里德太太做的两件对不起简 爱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14.结合选文或原著内容,简要分析里德太太的性格特点。
15.与小时候盖茨海德府生活的时候相比,此时的简 爱对里德太太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请谈谈你对简 爱这一态度转变的看法。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花
[宋]刘克庄[注]
生得粟来大,妆成蜡样黄。
落金遮蚁穴,酿蜜满蜂房。
月下高低影,风前远近蚝。
夜深清到骨,幽梦绕胡床。
【注释】刘克庄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出守外郡。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八、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修姱:修洁而美好,实指美行美德。
B.怨灵修之浩荡兮 灵修:神圣,指代君王,具体指楚王。
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众女:众多女子,指楚王身边受宠幸的众多女子。
D.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方枘和圆凿,即方榫头和圆榫眼。
1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
B.余不忍为此态也 忍尤而攘诟
C.亦余心之所善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D.竞周容以为度 何方圜之能周兮
20.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开头两句承上外,是从自述遭贬黜写起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自己面对遭贬黜的巨大打击,决不放弃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
B.第二段以一个“怨”字领起,揭示了遭贬黜的诸多原因,由此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激奋,也可以看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清醒与冷静。
C.第三段表达了自己于失意与困窘中,宁死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要发扬前圣所推重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献身精神。
D.作者想象丰富,善于比喻,他以“蕙 ”“揽茝”比喻美行美德,以“鸷鸟”喻自己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的斗争精神,以“方圜”比喻自己不会与不同道者相安。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九、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三块钱国币(节选)
丁西林
时间:民国期间
地点:西南某省城
吴太太 (回头问杨)你说你是一个穷光蛋,请问现在哪一个不是穷光蛋。
杨长雄 (被迫抗战)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
吴太太 我为甚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杨长雄 (放弃了纸上谈兵)好罢,你既要讲,我就再和你讲好了,你刚才要我讲道理,我为省事起见,没有理会。现在我把这个道理就来讲给你听听。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一个用得起娘姨服侍的太大,如果穷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娘姨,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样一个扫地抹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一个中级的穷人。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现在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佣的一个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在你可以不在乎,在她……
吴太太 你这话不通,什么叫做不在乎?……
杨长雄 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的是: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不应当赔,主人不应该要她赔。完了。
吴太太 喔!不应该赔?
杨长雄 不应该。
吴太太 花瓶是不是我的东西?
杨长雄 是的。
吴太太 是不是李嫂打破的?
杨长雄 是的。
吴太太 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
杨长雄 应该赔偿。
吴太太 好了,还要说什么?
杨长雄 啊,别忙,别忙,你说的是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可是你不是别人啊!我问你,李嫂是不是你的佣人?
吴太太 是的。
扬长雄 佣人应该不应该替主人做事?
吴太太 当然。
杨长雄 你的花瓶脏了,你要不要她替你擦擦?
吴太太 要她擦擦,是的,可是我没有叫她打破啊。
杨长雄 当然你没有叫她打破。如果是你叫她打破,那就变成主人的命令,替主人打破花瓶,那就只有做得快不快,打得好本好的问题;而没有赔偿的问题了。我现在再请问你:从古到今,瓷窑里烧出来的花瓶,少说也有几十万、几百万。这些花瓶,现在到哪里去了?一个花瓶是不是有打破的可能?
吴太太 有的。
杨长雄 谁可以把它打破?
吴太太 是呀,谁可以把它打破,该有花瓶的人可以把它打破。
杨长雄 你这就错了,该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她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擦花瓶是娘姨的职务,娘姨是代替主人做事。所以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好了,还要说什么?
吴太太 胡说八道!
杨长雄 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你要听不要听?
吴太太 我不要听!
【注】娘姨:女佣人。
22.请概括选文的内容。
2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吴太太是怎样的人。
24.简析杨长雄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题目: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 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 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 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 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有删改)
25.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6.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27.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28.谁是“自私自利”者 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29.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十、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
30.《屈原(节选)》综合运用拟人、反复、排比、呼告等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抒情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请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10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秋天的树林。②春天的花园。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正确取舍”“敬畏生命”这四个短语中任选其一,将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字的读音。学生需要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本题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鼎盛(dǐng)不是鼎盛(dīn)。
2.【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的识记。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字的混淆。A项庞—宠;B项残—惨;C项泻—泄。
3.【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学生需要积累常见的成语的含义。“赫赫扬扬”是形容兴旺显赫,与语境不符。
4.【答案】A
【详解】5.A
A项,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5.【答案】D
【详解】D
A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广泛听取了”;B项,缺少主语,应去掉“使”(或去掉“通过”);C项,滥用否定词,应去掉“不再”。
6.【答案】 (1) (qiǎo) (溯) (浸) (2)锦秀锦绣 (3) A (4) C
【详解】(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悄然”:寂静貌。读“qiǎo rá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溯”“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锦绣”: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注意据义定形。
(3)考查对词语的释义。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如“旷达”:心胸开阔豁达。所以“旷”是“心境阔大”之意,因此选A。
(4)注意上文的语境为“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所以自然选“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也就是“打翻了砚台的古墨”与“泼染”对应搭配。因此选C。
7.【答案】(1)pì nì;qiè nuò。(2)凄惨;梁;栋。(3)无可奈何。(4)排比;引用。(5)悠然见南山。
【详解】(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睥睨”: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读“pì nì”。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凄惨”“梁”“栋”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考查根据词义写出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如“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可概括为成语“无可奈何”。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有人选择了隐逸,比如……有人选择了远离,比如……有人选择了抗争,比如……”明显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而“采菊东篱下”“天子呼来不上船”为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悠然见南山”中“悠”字的书写。
8.【答案】(1)在我国,虽然过去民间过端午节有着多种多样的传统习俗,但现在人们过节尝试的传统习俗大多只集中在“吃粽子”这一项上了。我国端午节多种传统习俗的传承前景堪忧。
(2)示例: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
【详解】(1)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探究。仔细阅读两则材料,分别提取材料的内容,再加以组合即可。材料一讲的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有许多风俗习惯;材料二讲的是人们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其它的风俗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材料一、二,可以获得信息和结论。信息:在我国,虽然过去民间过端午节有着多种多样的传统习俗,但现在人们过节尝试的传统习俗大多只集中在“吃粽子”这一种上了。材料二图上各数据的比对得知,在众多习俗中唯有吃粽子的人数为最明显,其它数据都比较低,由此得出结论:当前中国人过端午节还能保持住的传统习俗单一。
(2)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语句通顺流畅即可。此题的看法只能是提倡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
9.【答案】(1)课余活动以运动为主的人很少,半数以上的学生运动时间不足20分钟或不运动。
(2)示例:小明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身体是更重要的,身体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详解】(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仔细分析课余运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标题、饼状图中与运动相关所占的比例“以运动为主的人数20%”,运用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试题分析:语言得体,说出运动对学习有益的地方。言之有理即可。
(3)试题分析:称呼,语言得体,理由(身体健康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要求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0.【答案】示例: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咏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一首歌,用音符谱写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即可。如:它像一座山,用石头叙述着历史的古老沧桑。
11.【答案】
(示例)张琳,你可以直接网上预约,但要提前1天提交预约单,预约日期避开周一,每个有效证件每天只能预约1次,并且当日当次有效。预约成功后,你们在参观当天16:00前凭预约二维码从××博物馆东门验票入馆参观即可。(答案不唯一,把预约过程讲述清楚即可)
【详解】
语言表达题,首先要交代说话的对象并介绍自己的身份;其次要重点介绍山西博物院参观预约注意事项;最后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把预约过程讲述清楚即可。如:张琳你好,我是山西博物院的志愿者,你和你的父母可以直接网上预约,但要提前1日提交预约单,预约日期避开周一。每个有效证件每天只能预约1次,并且当日当次有效。预约成功后,你们在参观当天16:00前凭预约二维码从××博物馆东门验票,入馆参观即可。
12.【答案】(1)关关雎鸠(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晓驾炭车辗冰辙(4)八百里分麾下炙(5)何处觅知音(6)燕然未勒归无计(7)不知贻阿谁(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年少万兜鍪(10)风掣红旗冻不翻(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2)小信未孚(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雎鸠、俱、辗、麾、炙、贻、阙、兜鍪、掣、孚”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13.(1)没有遵守对丈夫的诺言,没有把简 爱当做亲生女儿一样来抚养成人。(2)隐藏了简 爱叔父让简 爱继承他遗产的来信。14.(1)自私狭隘、冷酷无情。她憎恨简 爱,并将她锁进红房子,使她惊吓过度生病,并且至死也无法消除对简 爱的厌恶。(2)过度宠溺儿子。她的儿子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个吃喝嫖赌,不学无术的败家子。(3)良知尚存。她临终前向简 爱忏悔,告诉了简 爱关于继承叔父遗产的事。15.(1)此时的简 爱不再像之前那样对里德太太充满了憎恨,她变得平和宽厚,懂得以德报怨。(2)看法:①简 爱态度的转变与她受海伦与谭波尔小姐的影响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长大成人,历经岁月洗练所致。②简 爱对里德太太态度转变启示我们:做人应该懂得放下仇恨,常以宽容平和之心待人,这样对于个人境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详解】1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选段中的“一件事是我没有遵守对我丈夫作的诺言,把你当成亲生女儿一样抚养成人”可知第一件事是没有遵守对丈夫的诺言,没有把简 爱当做亲生女儿一样来抚养成人。根据原著内容可知,里德太太临终前才给简·爱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爱。这是第二件对不起简·爱的事。
1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根据原著中里德太太因为嫉妒太远对侄女的疼爱而憎恨简 爱,将她锁进红房子百般虐待,使她惊吓过度生病,并且至死也无法消除对简 爱的厌恶,可知是一个自私狭隘、冷酷无情的人。根据她的愚昧和溺爱把孩子教育成了败家子、浪荡女和禁欲者,可知她是一个溺爱孩子,不会教育孩子的人。根据选段当中她向简 爱忏悔,告诉她自己做过两件对不住简 爱的事,可知她是一个良知尚存的人。
15.第一问: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简 爱因为小时候受尽了舅妈的虐待,因为与表哥打架而被关在恐怖的红房子里,所以她毫不掩饰对舅妈的憎恨。曾说世界上最恨的人是她舅妈,还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叫她舅妈,长大了也永远不会去看她舅妈。可当她知道里的太太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时,她曾经对里的太太的满腔怨恨和反感都烟飞云散了,对她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占据了上风,去探望并原谅了她曾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而里德舅妈在简·爱好言安慰她时仍是恶言相对,简 爱虽痛心也还是担心着她的身体。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简 爱有这样的转变,一是因为受到了两个人的影响,一是自己的好友海伦,一是自己最敬佩的老师谭波尔小姐,也是因为她已经长大成人,经历很多事情,明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变得平静而淡定,所以才会原谅了曾虐待自己的舅妈。她的这一转变告诉我们,人应该学生忘记仇恨,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
【答案】16.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失意而被贬异乡、报国无门的愁绪。17.构思: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政治上失意后精神上的困顿,而是借“桂花”来表达自己身在异乡的愁绪,从而使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详解】16.本题考查对诗人的情感分析。通读全诗可知,诗的首联和颔联是对桂花外形和自身携带气质的描写,颈联则渲染气氛。尾联抒发郁郁之情,表现出诗人身在异乡的愁绪。尾联的“幽梦”指“忧愁之梦;“胡床”常用于军旅或狩猎,再联系诗人的生平,可知他被贬在外,报国之志难以实现,据此可知,诗人要抒发的是因政治上失意而被贬异乡、报国无门的忧愁。
17.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示例一:写法: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桂花“夜深清到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清冷孤傲的气质,突出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形象。
示例二:语言:用语奇特,精炼传神。“粟来大”“蜡样黄”直接呈现了桂花的外形,“落金”“酿蜜”写出了桂花的功绩,更是借“幽梦”“胡床”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愁绪。
【答案】18.C 19.B 20.D 21.(1)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呀,我哀伤人民生活是如此多灾多难。
(2)这是我心所向往(或“爱好”“崇尚”)的美德啊,纵然(或“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3)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决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详解】18.本题考查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C项中,“众女”喻指国君左右的小人。
19.A项,“替”均为“贬黜”的意思;B项,“忍”,忍心/忍受;C项,“善”均为“爱好”之意;D项,“周”均为“相合”之意。
20.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理解。D项,“鸷鸟”是指雄鹰与凡鸟。作者以此比喻自己不会同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21.本题主要考查诗歌解释。需要注意翻译之后内容的流畅以及重点字词的翻译。例如“九死”“溘”等词的含义。
【参考译文】
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呀,我哀伤人民生活是如此多灾多难。我只是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啊,想不到早上进谏晚上就遭贬黜。既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而将我贬黜啊,又因为我采集芳芷而给我加上罪名。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许多小人嫉妒我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本来世俗就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法则而任意改变措施。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奉承、取悦于人奉作法度。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地在这个时候陷入困窘。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决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却能够相安的?承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而蒙受耻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就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答案】22.杨长雄与吴太太因李嫂打破花瓶在赔偿问题上发生争执。23.爱财,毫无同情心,得理不铙人。24.爱打抱不平,富有同情心,仗义执言;当李嫂打破花瓶,吴太太让其赔偿时,杨长雄主动替其辩论,用推理法最终让吴太太无话可说。
【详解】22.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内容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本篇话剧主人公是杨长雄和吴太太,在家里因为李嫂打破花瓶需不需要赔偿而产生争执,所以结合内容可以得出答案。
23.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人物形象,通过话剧中吴太太的表现,非要李嫂赔偿,而且杨长雄给出理由但是吴太太不愿意听,所以可以看出吴太太是一个爱财、毫无同情心、得理不饶人的人。
24.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人物形象,因为李嫂擦花瓶而打破人物形象,杨长雄同情李嫂,所以和吴太太进行争论,认为不应该赔偿,可以看出他爱打抱不平,且富有同情心、仗义执言。
【答案】25.十排的先生在剧院被九排的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十排的先生被剧院其他人(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众人)指责;十排的先生陷入尴尬之时,九排的女士为他解围。26.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②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③暗示剧场观众的“表演”即将开始。27.作者这样安排,能凸显当时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的情景;一句一段,是呵斥,是指责,展现了当时群情激愤的场面。28.九排的女士反复说别人自私自利,确实是实情,他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但其实九排的女士更自私自利。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无名无姓,这种泛指让我们明白,小说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者,他们是同一类人:由看戏的观众变成了演戏的演员,演出了一幕自私自利的讽刺剧。29.示例:帽子。帽子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详解】25.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要以“十排的先生”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十排的先生”在剧院被九排的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后又被剧院其他人指责,陷入尴尬之时九排的女士为他解围的事件。
26.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此题要根据小说描写的具体场景和描述的内容来分析。(1)A句“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这也是交代人物出场的典型环境。(2)B句“演出开始了”,从内容上看,交代演出开始;从结构上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7.考查句段安排上的作用。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写作目的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描写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的情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突出表现了众人对此事的愤怒情绪。作者有意突出当时场面的混乱。
2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情节和主旨分析概括即可。从小说的内容来看,所写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者。特别是九排的女士不摘掉头上的高帽子影响他人观看演出,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她虽口说别人自私,其实她更是自私自利者。而围绕着这一事件,众人上演了一幕自私自利的讽刺剧。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9.要求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理解好小说标题的特点。要注意小说的标题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是什么,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标题也可以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也可是点明主旨的语言等。如本文的标题可拟为“帽子”。因为“帽子”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故事情节的发展由此物件展开。
30.【答案】示例:我走进了秋天的树林。啊!地上落满了树叶,有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树上又落下了几片树叶。瞧,有的像小花蝴蝶,扭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有的像一只只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树叶纷纷落在地上,给大地披上了厚厚的“棉衣”。脚踩在枯叶上,发出”吱吱”的响声,奏响了深秋的“交响乐”。
【详解】此题是一道微型写作训练。要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100字左右)。如选春天的花园: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气变暖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用她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给我家旁的花园披上了绿色的新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春天花园吧!走进花园,一阵阵清风迎面扑来,让人神清气爽,一眼望去,前面的景象立刻把我给迷住了。雨后的花园美极了!原来无精打采的树木,经过雨水的一番冲洗后,像洗了一个澡,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精神抖擞了!绿油油的草地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青青的小草从地下伸出了小脑袋,草上露珠晶莹,它们闪闪发亮,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春风吹来,小草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花儿也摆动着身姿,正在跳舞似的,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31.【答案】我学会了尊重他人
我,是一个家境不错的女孩,学习可以,相貌也过得去。就是因为这样,许多家境好,学习好,相貌好的同学便成了我志同道合的好友。我常常对班里所谓的“穷人”视而不见,还常常借机羞辱他们一番。于是,班上有一部分人是我的好朋友,一部分人是我的敌人。
一天,我们班又转来了一名农村女孩。她身穿红衣服,绿裤子,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乡巴佬。我和好朋友又开始策划怎样戏弄这个乡巴佬了。
下课了,我走到她的座位边上,故意把她的课本弄掉。她望了望我,说了一句不可思议的话:“帮我捡起来。”这回可把我弄急了,全班还没有一个敢对我说这么一句话呢。我本不想太过分,可那时你自找的。这样想着,我得意洋洋地念起了:“绿配红,红配绿,配得哭,只有乡巴佬,才能配得出。”可谁知,她也是一个“厉害的角儿”,大声地念了起来:“红配绿,绿配红,花儿色,只有花仙子,才能配得出。”我这回可急了,大声叫了起来:“你这老农民,滚回你那山沟子里放牛去吧!”说完把她的文具盒扔到了地上。她静静地望着我,我却突然不知该怎么办了。我努力地避开她那复杂的眼神,可脸渐渐地红起来了。她冒出了一句话:“我也有尊严。”
我听了,怔怔地望着她。“也许你看不起我们这‘乡巴佬’,是因为我的穿着,相貌都不如你,你可以打扮得很美很时尚,只是因为你幸运地生在一个条件好的家庭里。可是,除了这些外,我和你一样有思想,一样爱学习,一样有尊严,也应该得到尊重!”她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此时,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想起我以前对那些“乡巴佬”的嘲笑,真感到后悔。
一个我看不起的人,教会了我如何尊重他人!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是“我学会了    ”。审题时要注意,必须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正确取舍”“敬畏生命”中选择一个进行补题。考生在选择词语时,要选自己感受最深刻、最有话可说的短语。所给的四个短语话题范围较大,具体写作时,要找到一个切入口,从小处落笔。注意要把文章写生动。就是有侧重点地将自己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仔细描述出来。大胆的运用自己在课内掌握的词语、名言警句、诗句与课外积累的好语言。把握好叙事情描述的角度,一般是将自己在做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采取的具体方法(动作),描述出来。
【关键点拨】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