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拔尖测评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卷首语】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班级准备开展“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父母之爱,点滴难忘
一、小语讲述了妈妈对他的爱,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8分)
我的妈妈很瘦弱,但她又很“强壮”。记得那一天,我突发高烧,浑身瘫软无力。妈妈背起我,急匆匆地去了医院。到医院挂号、缴费、就诊,一阵máng lù( )之后,妈妈弯曲着 jǐbèi( ),喘着粗气,看上去非常疲惫,令人 xīn téng( )。待我退烧后,妈妈又不辞辛苦地赶往工作单位,看着妈妈的背影,我不禁鼻子一suān( ),热泪盈眶……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字词。(4分)
2.阅读“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右图所示),我知道语段的加点词语中的“辞”的意思是 ;在词语“辞行”中,“辞”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3.对语段末尾的省略号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换。 D.表示语意未尽,引发读者想象。
二、小语在活动过程中有些疑问,请你帮忙选一选。(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衣兜(dōu) 落魄(bò) B. 委托(wěi) 启迪(dí)
C. 褐色(hè) 缝纫机(rèn) D. 疲惫(bèi) 耽误(d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2分)( )
A.夜幕降临时,我们来到了古镇,这里人山人海,真是繁华。
B.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解,经老师一提示立刻恍恍惚惚。
C.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名胜古迹,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D.各种各样的鲜花在风景区里绽放,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A.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B.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像磨盘一样结实的背上,双手撑起大大的黄油布伞。
C.父亲对我的爱如同浩瀚的大海,而我对父亲的爱至多算一条细细的小溪。
D.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4.下列结尾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A.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B.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D.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B.《慈母情深》是梁晓声写的,他还写过《父亲》。
C.《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课文里的两幅插图都是他本人的作品。
D.《“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巴德·舒尔伯格,他是英国著名的作家、编剧。
三、小语邀请你一起赏析句子,完成练习。(8分)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1. 读一读,填空。(6分)
2.照样子,运用环境描写来描述一个场景。(2分)
四、根据课文内容,帮助小语完成填空。(10分)
妈妈时时刻刻教育我们要节俭,有时用“ , ”教育我们,有时用“ , ”引导我们,有时用“ , ”警示我们。她有时还用“ , ; , ”教导我们:“勤俭节约是个宝,终身成长都需要!”
五、同学们.同样的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你怎么看待下面三幅图中父母的做法 说说你的想法。(4分)
活动二:父母之爱,永恒不变
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3分)
孝心教育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材料二]
由某市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词:
这些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的……当我们被这些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 是否懂得帮你分忧 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项 目 给父母过生日 外出和父母打招呼 主动做家务 与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给父母夹菜
经 常 35% 60% 10% 70% 5% 5%
偶 尔 65% 40% 80% 30% 70% 90%
从 不 / / 10% / 25% 5%
[材料四]
根据某市对多所学校小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父母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父母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承担责任。某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老师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下列不是“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的表现的是(3分)
( )
A.长幼失序 B.德智失序 C.育孝失力 D.男女失序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给父母过生日,“偶尔”的占65%,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给父母过生日。
B.主动做家务,“偶尔”的占80%,说明大部分孩子不懂得帮父母分担家务。
C.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零,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D.与父母谈心,给父母夹菜,“偶尔”所占的比例很大,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
3.在材料四中,某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了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你觉得学校可以怎么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请写出两条建议。(4分)
建议一 (1)
建议二 (2)
4.有人说“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你赞同吗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说明理由。(3分)
七、(衢州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①那是一头野猪。
②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③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④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⑤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紧紧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就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⑥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他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 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⑦在窝棚的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准备扣动扳机时,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汉子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⑧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⑨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⑩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孩子的心咚咚直跳。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角落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身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 一点也没有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 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选自《作文评点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孩子和野猪的对峙”,分别写了哪些情节 请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4分)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因为他的“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是孩子没有这么做,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做就是一种胆怯,一种懦弱,一种退缩。
B.“正准备扣动扳机时,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母亲拦住父亲的这一行为充分体现出了她的爱子心理,她担心父亲打不中野猪却误伤了孩子。
C.父母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孩子,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注视孩子的行动,这是另一种爱的方式。
D.作者在最后追述道“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给人带来真实感,并给人以韵味悠长的感觉。
3.文中三次写到了“月光下的场景”,如第一处为第②自然段画“ ”的句子,勾勒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请细读另外两处画“﹏”的“月光下的场景”,分别体会它们的作用。(4分)
月光下的场景一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出宁静的氛围,也暗示着宁静后的危机。
月光下的场景二 (1)
月光下的场景三 (2)
4.仔细品读文中画“ ”的句子,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5.同学们正在讨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你想一想补全对话。(3分)
八、习作。(30分)
写经历,抒真情。从下列任务中选一个,认真阅读要求,完成习作。
任务一:无论是梁晓声笔下《慈母情深》中的母亲,还是吴冠中笔下《父爱之舟》中的父亲,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刻让你感动。请你以《最动人的那一刻》为题,围绕一件事写一写你生活中最为动人的“那一刻”。
要求:注意对细节和场景的描写,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任务二:爱,是《慈母情深》中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的细微瞬间;爱,是《父爱之舟》中父亲带“我”吃“热豆腐脑”的细微记忆……请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习作,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要求:注意对细节和场景的描写,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第六单元拔尖测评
一、1.忙碌 脊背 心疼 酸(每空1分)2.④①(每空1分)
3. D(2分)解析:根据语段末尾的“我不禁鼻子—suān,热泪盈眶”,可以看出省略号省略的是“我”流泪后内心的复杂情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二、1. A(2 分) 解析:“落魄”的“魄”应读“pò”.
2. B(2分)解析:恍恍惚惚: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本句是指“我”不懂的数学题经过老师的提示后明白了,“恍恍惚惚”运用不恰当,可改成“恍然大悟”。
3. D(2分)解析:例句中用了四次“立刻又”,可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D项中用了三次“我的母亲”,可知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4. D(2分)解析:A项,出自《珍珠鸟》。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主题。B项,出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个结尾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深化了主题。C项,出自《桂花雨》。这个结尾是照应了课题《桂花雨》,同时也点明了主题。D项,出自《白鹭》,这句话照应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这句话的作用和例句相同。
5. D(2分)解析: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编剧、作家。
三、1.恶劣 艰辛 震惊 对比 支持 浓浓的爱(每空1分)2.示例:放学后,学校安静了下来。几栋教学楼矗立着,有几缕微风拂过楼旁茂盛的大树,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的消失,校园也沉沉地睡了。(2分)
四、示例: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每空1分)五、示例:图一中的父母能陪伴孩子成长,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很好;(1分)图二中的父母美其名曰批评是为了孩子好,但一味地批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信心下降;(1分)图三父亲不顾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有些揠苗助长,孩子奔走在补习班之间,反而会厌倦学习。(1分)我最喜欢图一的父母的做法。(1分)
六、1. D(3分)解析:结合材料四中“‘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可知,“男女失序”不是“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的表现。
2. C(3分)解析: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零,从侧面说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不够友善,而这并不能说明所有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3.示例:(1)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主题班会。(2)在学校开展阅读经典孝心教育书籍的活动。(每空2分)4.示例:不赞同(1分)作为一名学生好好学习,考取好成绩是孝敬父母的一部分,但孝敬父母还应该尊重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节假日关心问候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等等。(2分)(评分建议:表明观点,得1分;答出理由,得2分。)
七、1.(1)野猪向前连迈三大步 (2)孩子与野猪对视 (3)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4)孩子一屁股瘫在地上(每空1分)
2. B(3分)解析:结合第⑦自然段中“正准备扣动扳机时,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汉子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他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可知,母亲拦住父亲不是担心父亲打不中野猪却误伤孩子,而是母亲认为孩子需要独自面对野猪,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这是一种锻炼孩子勇气的方式,所以 B项理解错误。
3.(1)进一步烘托紧张的氛围,表现父母对孩子的担心。(2)进一步烘托紧张的氛围,表现孩子的害怕,反衬孩子的勇敢。(每空2分)4.示例: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我知道这对父母在孩子与野猪对峙时给予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并随时准备给孩子帮助。生活中,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的父母会鼓励我迎难而上,并且默默地帮助我。因此,这些行为其实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3分)5.示例:孩子(1分)他在和野猪对峙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没有退缩,表现出了勇敢、负责的精神品质,(2分)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