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2 14: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右安门外国语学校
许美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作品及东晋时期社会现状。
2、 查阅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义、句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准确流畅的诵读全文。
教学重点:准确流畅的翻译文章语句。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特殊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曾为了自由与平等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着“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志存高远、或平凡朴实。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也做过一个美梦。他梦见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陶渊明的梦境,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诗人陶渊明。(由学生简单介绍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从小生活比较贫苦。29岁,为生活所迫,开始步入仕途。此后13年间,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他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因而每次出仕的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任彭泽令仅80余天,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乡,过上隐居的田园生活。直到晚年,不改初衷。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去,享年63岁。
查词典解释“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4.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找出你认为在读音上应该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出示生字词(要求学生当堂掌握):
落英缤纷(bīnfēn)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 (yǎnrán)黄发垂髫(tiáo)
遂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ù)
便舍船(shě) 阡陌(qiānmò)
衣着(zhuó)

怡然(yí)
便要还家(yāo通“邀”)
邑人(yì)
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骥(jì)
2、自由朗读课文,选择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
②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指导:
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③无论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三.理解下面词句的意思。
武陵人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为业,靠捕鱼作为职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为:把……作为。
缘溪行:沿着小溪往前行。缘:沿着,顺着。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远近:偏义复词,文中仅指远。
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杂乱繁多。落英:落花,一说刚开的花。缤纷:杂乱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捕鱼。异之:以之为异。之:指见到的景象。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又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复:又,继续。 前: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穷: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尽:消失。
便得一山:得:发现,看见。
才通人:仅仅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仅仅。通:使……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然:……的样子。
土地平旷:旷:空阔,开阔。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名词,代往来的人。种作:名词,代种作的人。
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黄发:借代老人,旧说长寿的象征。垂髫:借代小孩。
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大惊:乃:竟然。
问所从来:所从来:从何处来,所,处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问题。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咸:副词,都。问讯:讯=问,打听,询问。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云:说。先世:先辈。乱:战乱。
率妻子邑人:率:带领。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人,乡邻。
来此绝境: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外人:桃花源外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乃不知有汉:乃:副词,竟。
无论魏、晋: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渔人。为:给。具:同“俱”详细。所闻:所知道的世事。
皆叹惋:皆:都。叹惋:惊叹,惋=惊。
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延:邀请。其:他们的。
停数日,辞去:停:居住。辞:告别。去:离开。
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为:对。道:说。也:语气词。
既出:既:副词,已经,以后。
得其船:得:找到。其:自己的
便扶向路:便:就。扶:沿,顺着。向:原来的,先前的。
处处志之:志:做标志。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说如此:如此:自己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派
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原来。所志:所做的标志。
遂迷不复得路:遂:结果。
闻之,欣然规往:闻:听。之: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往:计划前去。
未果,寻病终:果:动词,实现,成为事实。寻:顷刻,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遂:就。问津:问路,寻访。者:……的人。
五: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现代词义的差异:(古今异义词)
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现代:汤的鲜美。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现代:交通运输事业。
来此绝境: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现代:没有出路的境地。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信;现代:隔开。
无论魏、晋: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现代:关联词语。
皆叹惋:叹惋:惊叹,惋=惊;现代:惊叹惋惜。
寻病终:寻:顷刻,不久;现代:找。
六.比较下列加点词语:
便得一山:












得其船:
便扶向路:












缘溪行: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七.翻译下列语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杂乱而繁多。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消失了,(在那里)便看见一座山。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只见那里)土地平坦广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房屋整整齐齐 , 有肥沃的田地 , 幽美的池塘 , 以及桑园竹林之类。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八: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九.总结:本文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概述故事内容)
十:作业:
1.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好的语句。
2.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
3.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
4.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和平劳动和过着幸福生活的语句。
5.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民风淳朴的语句。
6.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进行小结
2、 理解文章所写内容并梳理文章思路
3、 背诵优美文句。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写内容并梳理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写此文的意图。
教学程序:
一、有关的文言知识归类(在文本讲解的同时相应插入文言字词的讲解。)
A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意动用法)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此中人语云:告诉(名词作动词)
B一词多义:
复:复行数十步::又
不复出焉:再
舍:便舍船:丢下
屋舍俨然:房子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 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C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古今意义不同: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要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如此:古义:象这样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个孩子俨然像个大人。





古义:沿 ,如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古义:请 ,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E、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二、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1.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好的语句。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和平劳动和过着幸福生活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民风淳朴的语句。
设酒杀鸡作食。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找出文中表现桃花源中人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交往的语句。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么,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怎样?
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2.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世外桃源的美景?
自然环境美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社会生活平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民和平劳动和过着幸福生活 :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著 ,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 怡然自乐。
民风淳朴:设酒杀鸡作食。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绝境”的含义是什么?当时的人为什么要“来此绝境”?“为避秦时乱”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想一想“具言所闻”什么?
外面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人民生活苦难深重。
5.“皆叹惋”,“谁”“皆叹惋”?他们“叹惋”什么?
听完渔人的“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人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都为外面朝代更迭频繁,世事变迁之大,人民生活苦难深重而叹惋。他们叹世人的不幸,表现了他们对战乱的憎恨,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
6.从“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交往。
7.作者描绘的这一美好的境界,存在不存在?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作品中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表现了世人对现实社会的厌恶,对理想社会的渴望。然而,这理想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它只能存在于与世人隔绝的“绝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封建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心态:他们既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又有这种思想不可能实现的无奈,他们不满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借助诗文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封建社会里,“世外桃源”是无处可寻的,是一个虚幻的社会。从“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也可看出这一点。
三.作业:
思考练习。
附板书:           桃花源记
线索: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在桃花源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自然环境美好: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社会生活平静:









朝代更迭,战乱频繁

表现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世事变迁,民不聊生
作者厌恶
人民和平劳动和过着幸福生活:
















现实社会,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渴望理想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的思想
民风淳朴:












设酒杀鸡作食。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尔虞我诈,巧取豪夺
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交往: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










对比




东晋社会现实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探寻陶渊明写作本文的意义。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有关的文言知识归类(在文本讲解的同时相应插入文言字词的讲解。)
A、成语: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来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完全领悟。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怡然自乐(得):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依然,和悦的样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B、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志:处处志之:作标记
寻向所志:记号
C、古今异义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如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D、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E、其他:
借代: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用落英借代花瓣。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此借代老人小孩。
省略: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2.在桃花源中人心中桃花源外的社会是怎样?
3.桃花源中人听完渔人的“具言所闻”后,会有什么感叹?
二、这样的一个佳境,我想肯定很多人都感兴趣,渔人是不是也想再一次前往桃花源?他的目标有没有达成?
明确:没有,因为桃花源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是作者梦想的社会。
1、 桃林面积广(“夹岸数百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里作者就渲染出一幅仙境的图景。
2、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土地平旷,屋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一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与世隔绝,也会出现阶级分化,也会产生新的统治者。
3、 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个地方与世隔绝,经过几百年的时间,竟然与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社会发展完全没有关系,这也不可能。
4、 渔人“既出,得其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可见渔人顺着旧路回去,到处都作了标记,而“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也可以说明这是一处虚构的地方,可遇而不可求。(翻译第四段)
5、 “南阳刘子骥,……未果,寻病终。”也说明了桃源的不存在。(翻译第五段)
6、 “不足为外人道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最后两段相呼应,一方面说明桃源中人不想受到外界的打扰,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说明这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地方。插入、简介作者及与导入相呼应。
小结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割地投降。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这些状况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无力改变,也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憧憬着一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的情趣。
三、深入探究
提问:有人说桃花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桃花源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你怎样评价?
明确:由于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这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中国语言中便有了“世外桃源”的成语。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就在于“世外”,是游离于世界之外的地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反映了当时人民憎恨战乱、渴望和平,渴望过美好幸福生活的希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最美丽的翅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生活画卷,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活在现在的你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