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资源套餐(教学设计、课件PPT16、习题、素材等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资源套餐(教学设计、课件PPT16、习题、素材等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02 17:53:53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习题
一、选择题:
1、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和淀粉 C、二氧化碳和淀粉 D、氧气
3、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淀粉中的能量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
C、马铃薯的地下茎中淀粉的含量很高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淀粉
4、一种观赏植物,其绿色叶片上有黄色的斑纹,经过阳光照射后,用碘酒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黄斑部分却不变成蓝色。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光 B、水 C、二氧化碳 D、叶绿体
5、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为使城市居民每天得到新鲜空气,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
A、加大住房面积 B、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C、多种花草树木 D、清理垃圾,搞好环境卫生
7、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
A、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里的能量 B、将光能转变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C、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 D、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人和动物的营养来源 B、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来源
C、维持大气 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
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4)此实验的变量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D 5、B
6、C 7、A 8、D
二、填空题
1、(1)绿叶制造淀粉需要光吗?
(2)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或答脱色)
(4)光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3、列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公式
(二)情感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3、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知识,了解人所吃的物质主要来自于什么
(二)教师准备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根据教科书,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
(5)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讲述]: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
[播放FLASH]: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
?
?
?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
?
?
?
?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实验]: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小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淀粉是一种贮存着大量能量的有机物。
[提问]:你知道我们吃的哪些食物富含淀粉吗?
[小结]:我们吃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问]:绿叶通过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淀粉外,还能产生什么物质?
[思考题]: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金鱼藻在光下能否产生氧气的实验。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请将实验的正确步骤,用字母表示出来:
A.把装置移到光下。 B.把带火星的木条插进试管。 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里,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反扣。 D.将搜集到一定量的气体的试管取出。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演示]: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
?
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骤实施。
?
??
?
?
饶有兴趣地回答:大米、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
?
大多数同学能脱口答出:氧气。
同座位同学讨论回答:C→A→D→B。
认真观看实验现象,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
?
?
?
?
?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讲述]: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是由于绿色植物产生的氧气,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等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绿叶好比一个加工厂,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和氧气,那么这个工厂的原料是什么呢?
[播放FLASH]: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小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小知识]:碳酸氢钠溶液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观察漏斗和试管中出现的变化,想一想,产生了什么物质?怎样证明?
[讨论]:为什么要设置两套实验装置?
[小结]: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淀粉。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
[提问]:你能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吗?
?
?
?
?
?
?
?
??
?
?
直观地发现加入碳酸氢钠的烧杯中,漏斗的液面下降了许多,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
?? 讨论后认为:两套实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加碳酸氢钠溶液供给水生植物充足的二氧化碳,植物产生更多的氧气,间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大多数同学能写出: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
叶绿体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氧气的性质
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课件14张PPT。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大家猜一猜: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什么,需要什么?猜想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猜想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猜想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原料。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骤一:把一株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
在黑暗处一昼夜 实验目的:
消耗叶片中原有的营养物质步骤二: 把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用曲别针夹紧。步骤三: 把步骤二处理过的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步骤四:目的:
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子成为黄白色,使显色更明显。 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
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
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
变化,直至呈现黄白色。步骤五:步骤六:

目的:
1、用自来水冲洗的目的是防止酒精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滴加碘液的目的是利用碘液遇到淀粉会显蓝色的特性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滴加碘液。
步骤七:
稍等片刻,用自来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结果:
没有遮光的部分显蓝色。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等有机物。
结 论2、该实验还说明植物光合作用
需要光。 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过程:
把带火星的细木条伸入到试管内
实验结果:
木条能够重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
的原料。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叶表皮上的
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用于植物的光合作
用。实验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 + 氧气 光 CO2 H20有机物氧气叶绿体课件16张PPT。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学习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3、列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的公式。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目的: 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a、暗处理b、部分要遮光c、照光e、酒精脱色f、滴加碘液g、显色d、取下黑纸片1、暗处理目的:使叶片内的淀粉耗尽或运走。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黑暗条件,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储存或利用;另一部分则直接在叶片中用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样叶片中的淀粉基本消失,实验时检测到的淀粉是叶片细胞新积累的淀粉。2、对叶片进行部分要遮光怎样遮光: 目的: 进行对照在叶片上、下两面覆盖相同形状的不透光的纸片或黑塑料片。3、遮光后又照光 目的:注意:光照时间不能太短,否则积累的淀粉太少。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让淀粉在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4、酒精脱色让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显色更明显。目的: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 酒精脱色到叶片呈现黄白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防止酒精沸腾伤人5、滴加碘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第一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洗去酒精,便于显色。为了证明是否产生淀粉具体过程:洗去碘液,便于观察。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6、显色具体过程:用清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见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还是黄白色。本实验结论是什么?1)光合作用主要产物是淀粉2)光合作用需要光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 是什么物质吗?其原理是什么?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及时巩固: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需要二氧化碳ADCB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探究金鱼藻在光下能否产生氧气的实验。请将实验的正确步骤,用字母表示出来:A、把装置移到光下D、将搜集到一定量的气体的试管取出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B、把带火星的木条插进试管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里,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反扣 两套实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A装置有二氧化碳,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B中得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钾吸收,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加碘不变色。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知识准备:
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实验:3)结论: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总结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叶绿体课件6张PPT。二氧化碳是光 合作用必需的 原料吗?第一步用两个小烧杯装水,分别插上两枝天竺葵。
第二步再准备两个玻璃罩,两个水槽,一个水槽装25%氢氧化钠溶液1,另一个装同样多的清水2。把第一步的两枝天竺葵放进玻璃罩的水槽中。

12第三步把整个玻璃罩装置,放在光照下几小时。

第四步分别在(1)(2)装置中剪下一片叶子依次进行酒精脱色、清水漂洗、碘液显色。
试验证明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的(1)装置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不变蓝,没有产生有机物淀粉,而在有二氧化碳的(2)装置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变蓝,产生了有机物淀粉。证明在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意义 地球上遍布着绿色植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规模非常之大,成为生物体内所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基础。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化。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异养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人类吃饭、穿衣以至其他日用物品的绝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光合作用提供的。根据粗略的估计,在大约5亿1千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上,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吸收1750亿吨的碳素(其中陆生植物吸收200亿吨,水生植物吸收1500亿吨)。如果按照碳素平均占有机物干重的42%计算,那么大约可以形成4400亿有机物。可以说,地球上的有机物基本上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又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一部分辐射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如果按照植物每年形成4400亿吨的有机物计算,绿色植物每年就贮存7.11×1018千焦的能量。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人类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食物营养上所需能量的100倍。因此,通过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初源泉。从动力的角度看,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动力,虽然已经能够由原子能、水力发电以及太阳的直接利用解决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人们所需要动力的大约90%,仍然必须依靠煤、石油、天然气、泥炭和薪柴来取得,而所有上述这些动力资源,都是从古代或现今的植物光合作用中积累下来的。   第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根据绿色植物每年同化1750亿吨碳素计算,每年从光合作用中可以放大约4700亿吨的游离态氧,这就把原先没有氧的地球改变成为有氧的环境,这种情况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进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氧的释放和积累,能够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强烈紫外线的辐射,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另一方面为更高效能的有氧呼吸代谢过程提供了条件。由此可以认为,需氧生物出现的先决条件就是光合作用。此外,地面上进行的氧化过程也都是消耗氧的。所以光合作用也是推动地面上大部分化学过程以及净化环境的原动力,这是因为自然界只有光合作用能够提供氧。   总之,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的过程来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在整个生物界以至整个自然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