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单元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资源包(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2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单元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资源包(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2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6:56:07

文档简介

正确使用刻度尺:
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器。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
(2)使刻度尺的______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观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_____位数值。
(4)测量工具的选择与 有关,测量要求越是精确,测量工具越要 。
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________厘米.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4.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5.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6.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
(1)18.74厘米 (2)1.87X10毫米 (3)0.187米 (4)1.874X10毫米
A.(1)和(3) B.都符合要求 C.(2)和(4) D.(1)和(4)
误差:
1. 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该同学的实验结果绝对准确吗?
2.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阅读课本P108页的“信息快递”。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4.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4.57cm; (2)4.56cm; (3)4.44cm; (4)4.58cm; (5)4.59cm.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
填空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用符合 来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 ( )
( )。 1天= 小时, 2h= min, 15min= s 。
2.如右图所示,该机械秒表的大表盘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为 ,其分度值为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 ,其分度值为 .此时该表的读数为 分 秒.
〖课外练习〗
1.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2.一张纸的厚度约0.07mm,合_____μm.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合 m.某校一节课45min=_____ h =_____s.
3.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___.
4.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 B.能准确到0.1mm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0.01mm的螺旋测微器 D.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6.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8.如右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
铁丝,则铁丝直径约 mm.
9.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
每张纸的厚度.
(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2)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L/10.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使用下列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
(1)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____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读数。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观察读数时应注意视线______。
11.这是警方在一案发现场取得的一张罪犯的脚印,经过测量,其长度是25.7cm,刑侦人员估计,此罪犯的身高大约是180cm,根据数据你猜想一下,刑侦人员是如何来估计罪犯的身高的?
你的身高是多少?估计你的脚长大约是多少?
12.用右上(左)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_____________(填单位)。
13.上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14.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cm B.2mm C.2μm D.2dm
15.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16.如右图4所示,停表的读数______________。
17.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18.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
A.m B.cm C.nm D.mm
19.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不正确.
20.右下有一条直线,请用你自己身边的刻度尺测量它的长度,你使用的刻度尺其单位是
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你所记录的结果其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思考”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8mm,乙卷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
习题
一. 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单位:
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看课本P106页的 “信息快递”记住他们的换算关系。完成: 1千米= 米, 10分米= 米,13厘米= 米,23毫米=_____米,45微米=_____米,76纳米=???????????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 μm (2)4.2nm= cm (3)6.7dm= km (4)0.18km = m
(5)1.7dm= cm= mm nm μm (6)20min= h (7)0.5h= min= s
课件10张PPT。10亿光年,雾气昭昭的一团,到底是什么嘛? 100亿公里 放大十倍来观察以繁星为背景的太阳系。说是繁星,其实与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都是在4.22光年开外的。图中的亮点仅仅只是背景上离得八丈远的星星呢,并不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10万公里 是地球!Home,Sweet home。 1000公里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地理课上教过,这是北美五大湖区中的密歇根湖,框住的城市就是芝加哥。 1公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草地上这是什么呀?1米 原来一哥们睡得正香呐,都被偷窥啦还不知道呐。 1毫米 手上的毛孔。可是,汗毛呢?晕! 1微米 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细部。 1纳米 我们管10的-9次方米叫一纳米。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因此,纳米级又叫原子级。 下图是组成DNA分子的原子们,它们以共价键和氢键彼此结合成庞大的有机分子。生命就在这种复杂的结合中得以体现。敬礼! 1飞米(10的-15次方米) 质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细部,乱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结构,未知的领域,那里属于上帝。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学进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的探究性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
2、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演示:
背景音乐:运动员进行曲。
画面:赛道上,运动员在奔跑;跳池上,跳高运动员在跳高
播出画外音:当你看到运动员的奔跑时,你是否感到他们很快。但他们到底有跑得有多快呢?跳得有多高呢?为了知道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先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进入新课:
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指导学生目测,随机请三位学生说出其目测结果并板书。)
就学生的目测结果进行点评,由点评较自然地同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得出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
指导学生得出: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标准——长度的单位。
设问:你知道国际单位制吗?你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吗?
(按学生的现状,有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制,也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待学生说出后给以肯定,并把这些规定在屏幕上打出来。)
师生间进行交谈:
你知道1米有多少吗?
你知道还有哪些长度的单位呢?它们间的换算又是怎样的呢?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些补充并在屏幕上打出来。
小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打出:750nm= m;  25km= m;
   80mm= m;  98cm= m.
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长度阶梯(背景音乐二泉映月)
2、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工具可用来测量长度吗?
打出多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并出示实物,作简单介绍。
师生一起讨论如何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利用多媒体演示刻度尺的使用。
(说明:由于实际动手演示只有极少学生能看清,故改成用多媒体演示)
组织学生用准备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学生活动)
(板书三位学生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点评,需强调数据记录应记录数值和所用单位。)
(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刻度尺的使用进行回放)
师生总结:对照P10面填空,总结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3、误差
师:我们所测的值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生:仪器精确度不同;估度能力不同;测量方法不同等
师:一个物体的长度只有一个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异。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讨论: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能消除吗?怎么减小误差?
总结: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与仪器精确度不高,估度能力差异、测量方法不合理有关。还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使误差减小。
4、数据处理
师:完成了一系列测量后,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常采用列表方式来处理,也可以用直方图来处理
活动:直方图的绘制与信息。
测量时间:
1、先用谈话法安排学生说出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秒”等,然后教师点评,再同长度的单位进行类比,明确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秒。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等。
1min=60s; 1h=60min=3600s
2、通过提问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并进行点评(点评中须明确提出用手表测时间的方法。例:某同学在早晨6h55min30s离开家,7h04min15s到校,他在路上花的时间应是8min45s)
3、研究如何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秒表的使用说明,并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
指导学生用秒表测出心跳10次所用的时间和15s心跳的次数,并记录。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归纳你在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利用放学回家的机会测量你从学校到家所花的时间。
3、估测你家和学校相距多远。
4、利用微机课等机会查找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人类的计时工具。
板书设计: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
【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引入
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
1、观察两只铅笔。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长短比较
2、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这是冷热比较
3、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
1.测量的意义:
出示红、蓝两根铅笔,用双面胶把它们固定在黑板上,让它们呈“T”形,让学生凭感觉说出哪根铅笔长?学生回答后,互换两铅笔的位置……学生惊讶的发现了,原先觉得较长的铅笔这时却“变得“较短。最后,取下两铅笔并排对比,发现它们长度相同。
出示自制活动挂图如下:
可以方便的把直线的实际情况与看到的结果对比的。
出示大面挂钟,让学生看着秒针感受一下1分钟的长度,然后闭眼估计1分钟的时间(全班同一时刻开始估时,认为一分钟到的就睁眼对照一下时钟,但不能出声)。
上述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感觉器官的判断并非总可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2.测量单位: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①长度的单位: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们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米等。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其它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
学生熟悉2、3分钟。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练习1:看书上的想一想,提问学生,填空
练习2: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3: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②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其它常用时间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工具:
要对长度进行需要测量的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
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请大家下去自己阅读。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做物理实验时,除了观察与实验操作,还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处理。
活动3:认识直方图
指导学生先观察传统的表格形式,然后观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的直方图。(上图是利用Excel绘制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班的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 cm至 cm范围内。
2)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 。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测量时间
测量与测量长度一样,先要规定时间的单位,再选择测量时间的工具
1、时间的单位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0.1h= min 72min= h
1800s= h 0.75h= min
360s= h 720s= min
2、常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常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
3、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机械秒表,然后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秒表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③.读数练习
三、你身上的“尺”和“表”
活动3: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教师: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手一拃是多长?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教师: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活动4: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教师: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手一拃是多长?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教师: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④ 活动5: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分钟你心脏跳动的次数。能否用它作为表来估测时间?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
四、巩固练习: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4、5、6
五、反思
在本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恐怕是由于本节所学的刻度尺的使用,是同学们日常所用,司空见惯的,有些粗心大意,在具体细节上认识不够所致。
在直方图的学习上,发现一小部分同学的识图能力、模仿能力较弱,在作作业时,应予以强调,进一步加强认识,要学会画、识别直方图。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课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板书: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板书:一、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抢答。
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m)、“纳米”(nm)。
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大家抢答。
生甲: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教师将以上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请大家抢答)
1(m=?mm 18km=?m 130nm=?m
10dm=?mm 2(102cm=?(m 78mm=?m
师: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抢答。
生:尺、寸
1尺(0.33米 1寸(0.033
师:你知道英、美等国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可?请抢答。
生:英里、英寸、英尺、码
1英里=1609米 1英尺=0.305米 1英寸=0.0254米 1码=0.91米
师:你知道航海、天文学家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抢答。
生:海里、光年
1海里=1852米 1光年=9.46053(1015米
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妙”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请抢答。
生: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妙”((s)
师: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是什么?请抢答。
生: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s
教师将时间单位换算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请大家抢答):
60min= s 2h= s 100s= sm
1h= (s 15min= h 108(s= s
评出抢答获胜小组,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
生甲:刻度尺。
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21图2—13)
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测量结果。
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1: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检查,当给予指导、督促、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生甲:上台演示,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师: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
……
师: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
生甲: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最小刻度值,还要进行估读。
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减小误差?
点拔思维:有的误差是偏大,有的误差是偏小。
生: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师:请一个同学归纳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生: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教师板书: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下面请各小组按正确方法测量课本长和宽,并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P22表格中,算出平均值。
生:分小组活动。
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可以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去测量。
板书:三、长度的估测
师:怎样使估测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
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身体某长度或身边的某物品的长度,还要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lmm、lcm、ldm、lm等有多长?以提高估潞的准确牲,下面请大家测一测拇指指甲宽度、中指的长度,一作的长度、手臂的长度,画一画lcm、ldm,lm的长度。
学生探究活动2: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并说出你估测方法并上台演示。
生甲:我是用目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宽度是……
生乙:我是用两臂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宽度是……
生丙:我用手量度黑板长度,宽度有几,估测。
我估测的教室黑板长度、宽度是……
对估测准确的同学予以表扬。
师:通常测时间用什么工具?
生:钟表、停表。
师:你知道时钟的演变过程吗?请大家看课本P20图2—1l,你知道沙漏、水钟是如何测时间吗?
生甲:沙漏是由于砂子漏完需一定的时间,时间与砂子漏多少成正比,以此来测量时间。
生乙:水钟道理同上。
学生探究活动3: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如测量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或跑l00m所用的时间等)。
(2)采用数脉膊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估测项目同前)。
(3)比较用手表测得的时间与数脉膊跳动次数估测的时间。
各组讨论好估测项目和方法,课后选一个时间进行。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23:测量误差。
分小组讨论:误差可以消除吗?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
生:讨论、交流得出:
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这些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的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s=10(6s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长度的估测。
4.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
1.课本P24 作业1、2、3。
2.选用课时作业设汁。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基本单位:米(m),时间基本单位:秒(s)
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s=10(6s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侧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并记上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长度估测
(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课后反思
课件17张PPT。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2. 中间是个什么形状? 3. 人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
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一、国际单位制
1. 单位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 国际单位制(SI)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 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同米的关系是:
1 km = 1 000 m = 103 m
1 dm = 0.1 m = 10-1 m
1 cm = 0.01 m = 10-2 m
1 mm = 0.001 m = 10-3 m
1 μm = 0.000 001 m = 10-6 m
1 nm = 0.000 000 001 m = 10-9 m1 cm 1 dm 1 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3. 刻度尺的使用
(1)正确选择刻度尺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正确观察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3)正确放置刻度尺
刻度尺尽可能靠近被测物体,不能歪斜。(4)读数
a. 读数时视线垂直被测物体和刻度尺。
b. 读数包含两部分: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
c. 记录结果要有单位。原子的半径
链球菌的半径
人头发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
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全长(0.5~3)×10-10
(3~5)×10-7
约 7×10-5
约 10-4
1.435
6 772一些长度和距离 s/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地球的半径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太阳的半径
银河系的半径8 844.43
6.4×106
3.8×108
7×108
6×1019一些长度和距离 s/m续表三、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 时间的测量工具
钟表和停表(秒表)。课件16张PPT。长度时间的测量说出下面钟表的分度值。石英钟停表机械钟古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四、误差
1.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1. 长度单位的由来
2. 有趣的人体尺度
3. 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
4.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长度单位的由来
起初,人类使用手腕、脚、手掌和步等身体的部位来测量长度。古埃及人以腕尺为单位,建造了金字塔。罗马人曾以两步的距离为一长度单位。 十六世纪德国有学者认为每个人的脚长不一样,必须规定一个标准长度。 1790 年,法国人贝力格尔提出制定公制尺。测量工作在 1799 年完成,并以白金制成米原器。1 公尺 = 1 米 后来,由于测量的精确度的提高,于 1983 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重新制定了公尺的新定义:公尺是光在真空中
s 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 1 m。有趣的人体尺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子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 这当然是主要的。但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一定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身高往往是脚长的 7 倍。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个子要穿
小号鞋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手腕的周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
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
大多数人的大腿正面厚度和他的脸宽差不多。
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身高的 1/4。
成年人的身高大约等于头长的 8 倍或 7.5 倍。课件9张PPT。长度时间的测量1. 日晷;
2. 滴漏(水钟);
3. 火钟;
4. 沙漏(沙钟);
5. 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6. 近代机械钟;
7. 电子钟和原子钟。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 1. 太阳钟:日晷2. 沙钟(沙漏)3. 火钟
一炷香的工夫。
炸药的导火索也是火钟。4. 水钟(滴漏)5. 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6. 近代机械钟和机械表7. 电子表课件17张PPT。1. 辅助工具法
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 软线、轮子法
软线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长度,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A′B′AB 地图测绘仪   轮子法:适于测较长的曲线长度,例如运动场的跑道。化曲为直: 把曲线变为直线3. 累计法
适用于测量纸厚,细丝直径等。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B2.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2.5 m = 2.5 m×100 = 25 cm
B. 2.5 m = 2.5×100 cm = 250 cm
C. 2.5 m = 2.5 m×100 cm = 250 cmB3. 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 8 mm(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木铅笔的直径
D. 图画纸的厚度C 2.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 D、7.8厘米
B
练 习3.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2.35练 习2.44.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练 习练 习5.木块长 m.0.01656.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
1.421.52练 习1mm练 习练 习 1、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
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
B.圆珠笔芯的直经
C.课桌桌面的宽度
D.物理课本宽度 2、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误差最佳的是( )
A.用刻度仔细地测量硬币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加起来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
D.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厚度,然后求平均值。DC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B4. 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使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可尽量减小,不能够绝对避免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