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田径 体能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田径 体能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8-25 12: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第一学期体能
教 学 设 计
九年级第一学期体能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2022)版》的理念、精神和要求,结合九年级第一学期体能教学计划对学生核心素养学习目标达成的总体要求,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兴趣,通过发展灵敏、耐力、力量等的练习,发展学生多样体能,在体能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锻炼习惯的培养,在练习和比赛中,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同伴,具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和积极进取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标,结合该阶段学生体能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在明确全面促进学生灵敏性、柔韧性、位移速度、肌肉力量、心肺耐力等11种体能全面、均衡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阶段性特点,选择了四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体能练习内容,并对前面的体能学练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组合或整合,以实现体能学练的趣味性、多样性、关联性和整合性要求。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发育中期,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欲和求知欲强烈,并且有较强的运动需求。但由于体能练习相比于技能学习,内容略显枯燥,缺乏趣味性,加之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区别对待;二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能学练;三要基于学生身心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等,并通过分组、合作等形式,渗透在体能教学中。
四、教学方式:学、练、赛内容分布表
教学方式 内 容 安 排
学 了解体能的基础知识与锻炼方法;知道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练 1.灵敏、速度反应练习2.创意游戏:“捣蛋鬼”(发展心肺耐力)3.节奏协调放松练习4.跳折垫+三级蛙跳(发展下肢肌肉力量)
赛 体能挑战赛(整合性体能)
五、安全措施
1.合理布置场地,课前检查练习器材,保证学生学练安全。
2.通过准备活动,充分激活四肢关节、肌肉,提升体能练习状态。
3.设置合理的运动负荷,防止学生运动过度和身体疲劳。
4.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安全练习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班级:九(3) 人数:40人
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知晓体能的基础知识与锻炼方法,主动参与体能学练、活动与比赛,发展灵敏、耐力、肌肉力量、速度等体能2.健康行为:在老师的引领下,能主动配合老师,与同伴、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学练,情绪稳定,在练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行为3.体育品德:在体能练习和比赛中,表现出勇于挑战,遇到困难不畏惧,努力完成练习
学习内容 1.结构化知识与技能:体能的基础知识与锻炼方法2.比赛与展示:整合性体能挑战赛3.体能:灵敏、耐力、速度、力量等
重难点 1.学生学习重难点 能和同伴一起练习;能克服练习中的困难
2.教学内容重难点 积极参与体能练习与比赛;重点发展灵敏、速度、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等相关体能
3.教学组织重难点 设置多种组织形式的体能练习和具有挑战性的体能练习
4.教学方法重难点 讲解示范法、游戏法、比赛法、合作练习法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要求 运动负荷
次数 运动时间 强度
准备部分︵ 9′︱ 10′︶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4.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 1.教师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2.讲述本课学习内容与要求3.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在指定地点集合2.整队快、静、齐,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及要求 组织:要求: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1' 80-100次/分
1.热身游戏——公共空间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自选路线行进,不碰撞,听到哨音立即停止 1.教师提示要求2.组织指导、调控 1.明确练习要求,听指挥集体练习2.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积极投入 组织:散点 1 2' 140-160次/分
2.专项徒手操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踝腕关节运动 1.教师讲解示范2.集体练习3.音伴 1.知晓练习名称与方法2.舒肢展体,身体和心理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组织:四队横队要求:明确准备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4×84×84×84×84×8 3' 130-140次/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有利于充分热身;通过专项徒手操,活跃脚掌与脚踝、小腿肌肉、膝关节、髋部,拉伸大腿肌肉,提高心肺能力,提升学练状态。
基本部分︵30′︱31′︶ 一、专项体能练习1.灵敏、速度反应练习(1)快速移动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站在两矿泉水瓶中间,听到老师“左、右”口令后,分别触摸左或右边的矿泉水瓶后回到原点。(2)游戏:如影随形方法:两人一组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定前排学生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迅速向左或者右移动,后排学生迅速跟进移动。2.创意游戏:“捣蛋鬼”。方法:学生分成两组。乙方学生将矿泉水瓶放倒,甲方学生将矿泉水瓶扶正。双方不能防守。倒计时结束时,矿泉水瓶朝向多的一组获胜。3.节奏协调练习4.前后(或左右)跳折垫+三级蛙跳 1.教师示范讲解学练内容与方法2.指导学生学练3.积极性评价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配合学生演示2.明确本练习的难点:重心的控制与动作的一致性3.指导学生学练4.积极性评价1.教师示范讲解学练内容与方法2.组织、指导学生学练3.巡回指导,语言提醒4.交流、评价1.教师领做2.学生同步练习3.音伴1.教师讲解练习要求2.学生分组练习3.教师语言控制 1.明确练习方法与要点2.积极体验与学练3.练习过程能感受老师强调的上下肢协调配合1.认真听老师讲解,能听取老师的指导建议2.积极练习,提高练习效果1.认真听取练习方法及要求2.领会老师意图,积极练习3.组内合作,组间竞争1.积极模仿2.明确放松活动的意义1.明确练习要求2.积极练习,质量高,效果好 组织:要求:反应快、动作敏捷 组织:要求:同上组织:散点要求:不阻挡别人,同一个点不能连续操作2次组织:四队横队要求:积极性放松组织: □□□□□□□□□□□□□□□□□□□□□□□□□□□□要求:大胆尝试 安全练习 2-32-32-316-8 3'3'5'1'6' 140-150次/分140-150次/分160-180次/分120-130次/分150-170次/分
二.体能挑战赛:纵跳折垫+高抬腿10次+30米跑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与要求2.组织学生比赛3.巡回指导,语言鼓励 1.知道比赛的方法和规则2.积极参加比赛,有安全意识3.相互鼓励、评价 组织:四队横队要求: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2-3 7' 160-180次/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形式,发展学生灵敏、耐力等体能,体现体能练习的趣味性。针对九年级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安排发展肌肉力量的跳折垫练习;挑战性比赛,可以发展学生多样性的体能,体现体能练习的整合性。
结束部分 ︵5′︶ 1.放松:拉伸练习2.小结本课情况3.布置课外作业4.收还器材,师生道别 1.音乐伴奏,教师语言调控,师生同做2.引导学生对课中情况进行小结评价3.布置课外作业 1.积极参与,身心放松,缓解疲劳2.认真倾听,积极交流运动后的体会与感受,并进行自我评价 组织:四队横队要求:放松身心 3' 110-120次/分
设计意图:放松身心、小结课的学习情况、并布置课外作业促进学生锻炼的日常化
平均心率 约143-162次 /分 运动密度 约75%以上 场地器材 足球场半片、矿泉水瓶41、折垫40只、录音机1台。
课后反思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基本部分安排了灵敏、速度反应练习(2个)——创意游戏:“捣蛋鬼”(发展心肺耐力)——节奏协调——跳折垫练习(发展下肢肌肉力量)等,较好的体现体能练习内容的多样性;体能练习游戏化,激发了学生学练兴趣,体现体能练习内容的趣味性;挑战性比赛,发展了学生多样性的体能,体现体能练习的整合性。考虑到器材(矿泉水瓶)的使用连续性,中间安排的“捣蛋鬼”游戏,强度较大,故在练习后安排了节奏协调练习,既练习了协调性,又进行了放松,比较科学合理。后续安排的跳折垫,主要是针对九年级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点而安排。本课体能练习组织形式有单人学练、两人学练、分组学练、集体学练等,通过合理运用,提高了体能学练效果。同时,注重“学、练、赛”的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均衡发展。依标施教,上一节体能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突破。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