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1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解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23: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1.1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
●认识天气现象是发生在大气中的自然现象。
●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短时间里的气温、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科学思维目标
●能通过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和分析,分类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感官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记录天气信息。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和如实记录,感受天气的多样性,养成关心天气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4年级学习内容“10.1天气和气候”的第①点“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三年级学生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与记录方法。
本课是天气单元的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了解学生关于天气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对天气观测和记录的兴趣。本课以多变的天气为情境导入,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提出“关于天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梳理关于天气的知识,并让学生试着观察、记录天气。探索板块,探索1关注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原有认识,班级记录单中对描述天气的词、句的分类,为后续的观测学习活动作铺垫;探索2是单元学习中第一次对天气现象的实际观测和记录,是天气观测记录的起点;探索3明确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研讨板块,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记录天气?”和“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是对探索板块内容的梳理。拓展板块,提出在本单元学习中,将要做多次天气观测记录,既是对前面研讨内容的学以致用,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和分析,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描述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难点:通过阅读、研讨,描述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四)解读教材
本课情境:这是一张雨后天气图,呈现的是学生喜欢的彩虹,能唤起学生脑海中与天气相关的生活经验的记忆,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是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还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班级记录单:一是让学生用词和句,对不同的天气现象进行描述;二是对描述天气的词和句进行梳理与分类。可主要分成四种类型:冷热状况、刮风状况、阴晴状况和雨雪状况。如果有
学生提到雾霾、霜冻等词语,归入“表示其他状况”,填写在空白栏中。
大气圈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认知靠近地面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能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研讨1: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每个小组拿出一个组内达成共识的方案,再进行全班研讨。
研讨2:“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是对探索部分内容的梳理,可以在探索部分结束后开展研讨,也可以把研讨的内容融入探索部分中。“说一说我们对大气圈的认识”是在探索3后的交流。
拓展:天气观测记录是贯穿单元学习的活动,每节课后都要求学生做当天的天气观测记录。此任务既是对每节课学习内容的学以致用,也为后面第7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记录单:学生可以直接把相关记录填在教材的记录单上,教师也可自行设计个性化的样式供学生记录使用。建议在每节课学习前,教师安排学生交流、汇报记录情况并在课后提醒学生持
续记录,在观测记录中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现象的意识,理解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学生:天气观察记录单。
教师:班级记录单、天气观察记录单、不同天气状况的视频。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关于天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教师播放不同天气状况的视频课件,然后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哪几种天气?生活中我们还遇到过什么样的天气?”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尽可能充分暴露学生对天气的认知基础的不足。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天气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2.探索:我们关心天气
探索1 是让学生用词和句对不同的天气现象进行描述。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天气现象进行梳理、分类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天气现象主要分成四种类型:冷热状况、刮风状况、阴晴状况、雨雪状况,如果有学生提到雾霾、霜冻等词语,可将它们归入“其他状况”,帮助学生对描述天气现象建立起系统思维。
探索2 是观察并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这是继探索1后的实践应用。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试着用简单图画和探索1中的词、句来记录今天的天气状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独特思维与个性表达。
探索3 是阅读资料,与同学分享阅读收获。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且用“教授他人”的主动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大气圈示意图”,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认知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动画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的各种运动形成了各种天气现象。
3.研讨
研讨1是“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记录天气?”。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以及班级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一般包含哪些方面。
研讨2是“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说一说我们对大气圈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利用大气圈示意图和有关动画视频,组织学生在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大气圈示意图的认识,初步理解天气形成的原因。
4.拓展:天气观测记录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的编排,天气观测活动将贯穿整个单元,后面的每节课学习都需要做天气观测记录。每课的记录活动,既是对课文学习后的实践观测要求,也是为本单元第7课的“整理天气观测记录”活动做好学习资源准备。本课的拓展板块提供“天气观测记录”样表,供教师参考用,希望教师能持续关注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可以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学生个人进行比较。具体做法:展示各小组同学讨论后的天气观察记录单,评价某一组同学的天气观察记录,可从图案是否形象、是否简洁,图文记录是否准确方面展开。注意评价结果不作排序,而是指出各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如表所示。
“我们关心天气”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观察、记录 认真观察今天的天气并完成记录
表达、交流 积极参与对天气现象的交流
兴趣、态度 乐于完成后续天气观测并实事求是地记录
聚焦:让学生在阴、晴、雨、雪等常见天气现象的基础上说一说还知道些什么,目的是引出更多对天气现象的讨论,感受天气变化对人们学习、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意识到关心天气的重要性,继而揭示课题。要性,继而揭示课题。
探索1:说一说描述天气的词和句,了解学生对于天气的原有认识。
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的晴天。这句话就包含着雨天和晴天两种天气情况。
探索3: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认知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可以借助动画和视频,直观、动态地呈现大气的各种运动及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
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地球的大气圈。
提供的记录单仅仅是一个样板,教师可以自行设计个性化的记录单样式。
探索2:用两种方式记录天气状况,一是用简单的图画,二是用简单的词和句进行记录。这里的图只要有其合理性即可,允许记录形式的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