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历史学者徐中约在他的著作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材料中的“制度”指的是( )
A. 科举制 B. 八股取士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2. 某学校历史研究社团在执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整理了以下资料,可以推断他们探究的人物是( )
措施 ①政治: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选拔官员,扩大用人范围 ②经济: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兴修水利,使农业持续发展,人口快速增长
表现 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3. 杜甫在《无家别》中描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诗句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状况,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历史事件是( )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王小波、李顺起义
4.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B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 隋朝大运河开通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D. 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5.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周边各族建立的辽、金、西夏等政权,与北宋并立。以下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6. 《宋史·范祖禹传》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指的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北方经济的彻底衰败
C. 南方开始开发 D.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7. 下列四幅图片所体现共同主题是( )
A. 中央集权的完善 B. 社会风气的开放
C. 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手工工艺的提升
8. 1987年,考古学家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并成功地打捞出了南宋初期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其中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用于研究宋代历史,这些瓷器属于哪一类型史料( )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
9. 《资治通鉴》这部书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关于这部史书介绍错误的是( )
A. 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B.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C.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D. 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10. 厉慎思同学参加了某情景剧剧本创作竞赛,以下是他所撰写的剧本片段,通过这些情节可以推断出该剧的主角是( )
《海疆守卫者:______》 第一幕:倭寇之祸·民不聊生 第二幕:台州大捷·智破倭患 第三幕:英雄暮年·薪火相传
A. 张骞 B. 文天祥 C. 岳飞 D. 戚继光
11.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这首诗歌,蕴含了澳门的历史变迁。明朝时期,以晾晒货物为由攫取了我国澳门租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
A. 葡萄牙 B. 日本 C. 俄罗斯 D. 英国
12. 以下图文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
广州十三行 相关史事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文化专制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闭关政策
13. 在清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下表展示了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加,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时间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4495
A. 兴修水利 B. 统治者重视农业 C. 土地开垦 D. 商业繁荣
14. 下面是史明辨同学设计的思维导图,该图反映的历史发展线索是( )
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选官制度的演变
C. 思想控制的加强 D. 中央集权制发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5. 【繁华都市·闻名中外】唐朝都城__________聚集了各地各族和各国的商人、使者、艺人等,居住人口达百万,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16. 【变法改革·增强国力】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主持变法,希望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场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
17. 【制度创新·国家统一】元朝设立了___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18. 【东方医药·传世经典】李时珍是明朝杰出医药学家,耗时27年编写出《__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19. 【文化繁荣·品读经典】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小说,如清朝中期曹雪芹所著的《__________》。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0. 某校七年级(1)班以“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学史明理
时期 特点 表现
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太宗实行__________,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
辽宋夏金元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宋议和,缔结“澶渊之盟”;宋辽、宋夏、宋金战争;订立宋夏和约;设置榷场进行贸易;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_。
明清(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修长城,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材料二 学史明智
图1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 图2 金瓶挚签
材料三 学史立志
图3 玄奘 图4 鉴真 图5 郑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__________所指代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中图1、图2给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治理西藏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的人物图片,参考示例,选择其中一位人物(示例除外)简单介绍其生平。
示例:玄奘:唐朝初期,佛学大师玄奘前往天竺求取真经,贞观十九年带回600多部佛经回到唐朝。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6分,共32分)
21. 国家治理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某校七年级(2)班以“审视国家治理·汲取历史智慧”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1624年 荷兰人占领台湾南部
1642年 荷兰人全部占领台湾
1662年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1683年 康熙帝派兵进驻台湾
1875年 清政府将台湾同胞为纪念他所建的“开台圣王庙”,大规模扩建为“延平郡王祠”,列入国家祭奠
——根据白至德编著《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帝国余晖·中古时代:清》整理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民族的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西北和东南(台湾)地区分别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并分析台湾同胞纪念他、清政府将他的祠堂列入国家祭奠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边疆治理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边疆治理与维护国家统一,谈谈你的认识。
2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个时代都孕育了其独特的特色。某校七年级历史社团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探究活动,请你加入,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识·文明创造】
图1 泥活字版(模型) 图2 我国古代导航仪器 图3 宋代火器示意图
【任务二赏·民俗节日】
图4 宋代《岁朝图》 图5 清代祭扫场景(绘画) 图6 清代《龙舟盛会图》 图7 清代《元宵灯饰图》
【任务三担·文化传承】
材料 近年来,贵州的“村超”“村BA”“村T”“村马”等现象广受欢迎,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展现出勃勃生机,再次引发了全民热潮。贵州已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旧有形象到“大美贵州”的华丽转变。
图8 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 图9 贵州“村T”走秀场 图10 贵州“村超” 图11 贵州“村BA”
(1)根据任务一,选择一张图片,简述其所代表的科技发明名称及其功能。
(2)请根据任务二的指导,运用你所了解的知识,为四幅展现民俗的图片分别标注出相应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名称。
(3)根据任务三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请你向即将前往黔南州的游客介绍两个代表该地区特色的旅游文化符号(可以从传统节日、民族服饰、地方美食等角度进行介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黔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5题答案】
【答案】长安
【16题答案】
【答案】王安石
【17题答案】
【答案】行省
【18题答案】
【答案】本草纲目
【19题答案】
【答案】红楼梦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0题答案】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回回(回族)。
(2)册封、设置机构(驻藏办事大臣)、金瓶掣签等。
(3)鉴真:唐朝僧人,因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而知名。他不仅教导戒律、创建唐招提寺,还将唐朝的建筑、医学、艺术等先进文化带入日本,对促进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郑和: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领导七次远航,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4)①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交往与交融共同构筑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②对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6分,共32分)
【21题答案】
【答案】(1)西北;北庭都元帅府;东南(台湾);澎湖巡检司。
(2)郑成功。
原因: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开发台湾,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发展。
(3)意义:维护了国家民族的认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政治基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4)认识: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的灵魂在于“多元一体”的共识;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底色。边疆治理是国家统一的“安全屏障”。
【22题答案】
【答案】(1)图1: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效率,促进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2:指南针;推动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并促进了世界远洋探索。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图3:火药;增强军事战斗力,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影响。
(2)图4春节;图5清明节;图6端午节;图7元宵节。
(3)传统节日:黔南州苗族四月八,这是苗族人民的重要节日,节日期间会举行唱山歌、跳芦笙舞等活动,人们身着盛装,欢庆节日,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
民族服饰:黔南州苗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苗族男子的服饰多为对襟短衣和长裤,女子服饰则有百褶裙、银饰头饰等,银饰工艺精湛,图案丰富,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和文化。
地方美食:黔南州的都匀冲冲糕,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后,口感软糯香甜,还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花生、芝麻、白糖等配料,是当地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
特色建筑:黔南州的水族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多依山傍水而建,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既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展现了水族人民的智慧。
(4)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