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多校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多校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4:28:24

文档简介

2025 年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检测卷
(时量: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文星中学组织开展以“古韵今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古韵寻踪】
古渡驿桥,烟霭漫溯。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题。
踏上青石板桥,仿佛触碰时光的 qiāng 然回响。那石砌桥身,被浪涛拍打得
A____(①坑洼洼 ②斑斑驳驳),每一道凹痕都龟.裂着岁月的褶皱。桥侧的老茶
楼,木窗褪色,雕栏半朽,处处羁绊着前人的幽微心事。檐下的薜荔,在晨雾缭
绕中,愈发显得蓊蓊郁郁),宛如低吟古老歌谣。在这里,心绪 B____(①徜徉 ②
彷徨),让你驻足体悟传统文化如陶埙般厚朴幽长。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qiāng然( ) 龟.裂( )
2. 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 分)
A:________ B:________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将“驻足”移到“让你”之后
B. 删去“如陶埙般”
C. 在“幽长”后添加“的韵味”
D. 将“体悟”改为“聆听”
【今风承韵】
非遗手艺,推陈出新。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5小题。
材料一
乔雪是非遗乔家手工皮艺传承人。2020 年,乔雪和团队在短视频平台做了
200 多场直播,一场直播最多同时在线人数过万,累计卖货近 300 万元。目前,
乔雪的短视频账号已经吸引了 57.1 万粉丝,获赞 298.7 万。她还创立了自己的皮
艺制品公司,并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乔师傅”。
制作手工皮艺制品是一件耗时又耗精力的事情。一件手工皮艺制品的打造,
需经过绘图 72 个小时、雕刻 10 万刀、敲击 60 万次、上色 3360 分钟,共计 126
项工艺流程。自从学习手工皮艺开始,乔雪便坚定地坚持手工技艺的打磨。“手
工缝线形成的纹理,是现在最先进的仪器都达不到的。”乔雪说,让年轻人把传
统手艺“背”在身上,才是真正的传承。
材料二
据统计,在某短视频平台,每 3 秒钟就有一条非遗视频产生,有超 1500 万
个非遗内容创作者在平台上生产非遗相关内容的视频,他们一起创造了超 2245
亿的视频播放量,获得超 67 亿点赞,创收超 15 亿元;平均每个视频至少被 6263
个人看过,被 187 个人赞过。某短视频平台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 10 日,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超 1.4 亿,1557 个国家级非遗项
目中,平台涵盖率达 97.94%;濒危非遗相关视频在平台获赞超 1 亿次。
材料三
许多非遗传统手艺脱离了现在的百姓生活,成为专门传习的技艺,一些小众
且地处偏远的非遗文化渐渐被大众遗忘,绚烂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
非遗项目的传承愈显艰难。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继无人,非遗产品产业化
程度低、价格高、竞争力不强。非遗产品销量不佳,极大地影响了非遗技艺的传
承。互联网大潮中,非遗如何传承创新,不仅是非遗传承人面临的崭新课题,也
是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
(以上材料摘编自《非遗+短视频,让传统老手艺“破圈”》)
4.小文同学根据以上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下列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乔雪通过短视频直播取得成功,这意味着非遗传承人都能依靠网络直播获得
高收益。
B.乔雪创立皮艺制品公司并打造品牌“乔师傅”的初衷,主要是提高产品知名
度。
C.短视频平台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在展示、传播传统手艺方面有独特优势。
D.非遗产品产业化程度低是因为其制作工艺复杂,从而导致价格过高、竞争力
不强。
5.如果你作为记者采访乔雪,请根据材料,结合语境,补全采访内容。(4分)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雪:我之所以坚持这么复杂的手工制作流程,是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是皮艺文化
的传承,手工制作能赋予作品灵魂,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记者:您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推广皮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您认为短视频平台对
非遗传承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乔雪:(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传情】
6.诗词歌赋,源远流长。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诗词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透过凝练隽永的经典诗文,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
理想、情怀和哲思。《关雎》中“悠哉悠哉,① 传递出主
人公的长夜无眠,思念绵长;《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凄神寒骨,
② ”含蓄地表达自己悲凉凄苦的心境;白居易则用
“③ ,④ ”(《卖炭翁》)这一强烈
矛盾又反常的心理描写,不动声色地表达对贫苦人民的悲悯情怀;《卜算子· 咏
梅》中“⑤ ,⑥ ”写出梅花遭遇挫折
却香气不改的精神,使人心胸正气浩然。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题。
材料一:
三代青年人,39 年甘坐冷板凳,以现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的文明密码,
填补了学科领域空白,让甲骨文研究真正进入“云时代”,他们是安阳师范学院
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2019 年,团队用 8 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全球首个免费
甲骨文数据库“殷契文渊”惊艳亮相,成为学界内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开
创了甲骨文研究的新局面。如今,第三代团队青年研发出了“甲骨文自动缀合系
统”,通过大数据拼接新缀甲骨,进一步提高了甲骨文研究的效率。
摘自《甲骨文传承:让冷门不冷,让绝学不绝》
材料二: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正以独特的方式与传统文化
紧密相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全新路径。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
宫瑞兽机器人”为例,其设计团队深入研究了故宫内众多瑞兽的历史资料与文化
背景,从体态特征到背后蕴含的祥瑞寓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量。
“故宫瑞兽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高度还原了瑞兽的形象,更是借助先进的
人工智能技术,对游客的靠近做出智能感应,当游客驻足欣赏时,它会缓缓摇头
摆尾,灵动的眼睛眨动之间,栩栩如生。同时,内臵的语音系统会用清晰且富有
感染力的声音,讲述着瑞兽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摘自《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瑞兽机器人”》
材料三:
年龄段 接受度情况 具体比例 态度
认为能让传统文化以更有
18—25 岁 很感兴趣 超过 80%
趣的方式呈现
觉得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
26—40 岁 支持 约 50%

部分人担心过度依赖科技
41 岁以上 愿意接受 约 40%
会丢失传统文化的韵味。
摘自“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接受度”的调查
材料四: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在时代浪潮中,创新成为其延续与发展的关
键动力。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场深度的变革。
从传统技艺的数字化保护来看,3D 扫描、建模等技术能够将古老的手工艺
细节完整记录,即便实体作品历经岁月磨损,其数字模型也能永久保存。通过虚
拟展示平台,人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这些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
在文艺创作领域,AI 智能写作、AI 智能绘画等技术为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
带来新灵感。例如,通过 AI 智能算法分析大量古典诗词,能生成具有古风韵味
的新作品,为诗词创作的普及和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
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
参与到古代的节庆仪式、民俗活动等场景之中,能极大地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
感知与理解。
专家指出,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能打破传统文
化传播的时空限制,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激发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但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
挑战,如技术成本高,导致相关产品和项目难以大规模推广;还有文化内涵的准
确把握问题,若技术运用不当,可能会歪曲传统文化。
摘自人民网《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延绵》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历经 39年努力,让甲骨文研究进入“云
时代”,填补了学科领域空白。
B.“故宫瑞兽机器人”不仅外形高度还原瑞兽,还能通过智能感应和语音系统,
为游客讲述瑞兽文化相关内容。
C.从调查结果看,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对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持积极态度,
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D.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能
增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8.人工智能对传统文化传承有哪些帮助?请结合材料一、二、四简要概括。(3
分)
9.学校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传承传统文化”活动赋能,假如你是“趣味
AI智能社团”的负责人,请你结合材料四设计一个活动,并阐述活动的意义。(3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3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
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
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
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
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
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
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
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
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
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
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
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
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
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
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
生来便如蝴蝶一般, 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 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
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
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
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
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
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
的知足与热爱。
C.第 6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出了蓝
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
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1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3 分)
1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
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1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5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
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②,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③。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④。已诉征求⑤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因搬家把住的草堂让给吴郎(即诗中的远客)居
住。吴郎住下后,即“插疏篱”以防人打枣。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②[西邻]指扑枣的妇人。③[转须亲]反而更应对她亲善。
④[甚真]太过较真。 ⑤[征求]赋税征敛。
14. 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开篇即以“风怒号”写出秋风声音之大,又以
“卷”字写出了秋风威力之猛。
B. 《又呈吴郎》一诗,前两句以诗人居住时对待“扑枣”妇人的态度写起,又
交待了老妇人孤苦无依的处境。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倚杖”表现出诗人的焦灼迷茫,《又呈吴郎》中“防”
字写出吴郎的多疑敏感。
D. 两首诗中“丧乱”“戎马”等词语,既反映出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特征,
又揭示出人民贫困的原因。
15. 清人吴农祥评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因一身而思天下, 仁者之
怀也”,这份仁者之怀也体现在《又呈吴郎》中。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说说
你对杜甫“仁者之怀”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
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
駬④,足及千里,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⑤;干将⑥为利,名闻天下,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
子亦不如戊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杂言》)
【注】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间:缝隙,此处指河面很窄。③谨愿敦厚:
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⑤小狸:小野猫。⑥干将:
古代宝剑的名称。
1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因为)
C. 不然.!汝不知也(这样) D. 曾.不如小狸(连 都 )
17. 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B.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C.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D.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18. 翻译句子。(4 分)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
19.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物说理的方法,请具体分析两篇文章借助哪些事物,具
体阐述了什么道理。(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20. 经典常读常新,请将《经典常谈》阅读记录卡空白处填写完整。(2分)
阅读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策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
关注 部经典,这部经典是文字学的古 这 部 “ 经 典 ” 指 ①
名篇 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 ______
径。
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
关注 这 里 的 “ 他 ” 是 ②
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
人物 ______
真是足迹遍天下 他的出游,
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
21. 下面是小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做的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摘抄一: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短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 摘抄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
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C. 摘抄三:在阅读实践中,摘抄和笔记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除了自己使用之
外,也可以供他人学习参考。
D. 摘抄四:“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说明这
本名著对读者影响很大。
22. 学校“和风文学”社举办“绽放在名著中的青春故事”系列阅读活动,活动
海报会根据每期名著人物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底色。请仿照示例,结合《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的内容说说保尔的海报底色应采用哪种颜色。(3分)
示例:祥子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灰色。18 岁的祥子来到北平成为一名人力车夫,
他本想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在黑暗的现实中屡次受挫。在
经历了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三起三落”后,祥子的理想完全破灭,最
终堕落成麻木契合。灰色与祥子的悲惨命运更契合。
三、写作(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有
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
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
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
美观;(4)不少于 600字。2025年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检测参考答案
1. 锵, jūn 2. A:② B:①
3. C 4.C
5.(1)您制作一件手工皮艺制品要经过这么多复杂工序,为什么还要坚持手工制作呢? (2)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更多人接触到非遗文化,带动了非遗产品的销售,有利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普及。
6、①辗转反侧 ②悄怆幽邃 ③可怜身上衣正单 ④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只有香如故
7.C
8.①帮助解锁甲骨文,建立甲骨文数据库,拼接新缀甲骨,提高甲骨文研究的效率。(材料一中概括)
②帮助故宫博物院的众多瑞兽智能感应,让游客更直观更生动的参观。(材料二中概括)
③从传统记忆的数字化保护方面,通过3D扫描、建模等技术帮助完整记录细节并永久保存。(材料四中概括)
④在文艺创作领域,AI智能写作、AI智能绘画等技术为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带来新灵感。(材料四中概括)
⑤帮助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材料四中概括)
⑥帮助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材料四中概括) (写出三点给3分)
9.示例一:我想设计一个“AI诗词创作工作坊”的活动,利用智能写作平台分析课内古诗词,生成平仄韵律模板,供同学们填词创作。通过AI技术运用,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所学诗词结构的理解,也能让更多学生体验到传统诗词创作的乐趣。
示例二:我想设计一个“搭建AR课本剧舞台”的活动,将语文教材中《曹刿论战》等文言故事开发成AR场景,同学们可以选择角色。通过实时翻译和场景重构功能能直观理解文言对话,既能帮助同学们解决古文理解困难,又能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学习兴趣。
10.C
1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1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13.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
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14. C 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家狂风破屋、屋漏衾裂的凄苦念及天下寒士的疾苦,发出了为天下寒士求广厦而宁愿受冻而死的撼人心声。《又呈吴郎》中诗人由自身漂泊困顿体察到妇人的孤苦无助,专门写诗劝吴郎不要“插篱”,让“无食无儿”的妇人能“扑枣”果腹。可见,杜甫的“仁者之怀”是舍己为人、心系苍生的济世之情,是同情百姓疾苦的悲悯之怀。
16. B 17. A
18. (1).(大鹏鸟)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现在手持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 (或:现在拿着船桨,随着水流上下行驶,我不如你。)
19. 甲文用大鹏凭借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道理。乙文中,甘茂以千里马不能捕鼠和干将利剑不能砍木头的例子,类比自己不会渡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作用。
【乙】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在这里)只是一条狭窄的缝隙罢了,您自己都不能渡过河,还能给国王讲什么治国的大道理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了解啊!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却不能指挥军队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骏马,能够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捉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工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斧头。现在拿着船桨,随着水流上下行驶,我不如你;但是说服有千辆兵车的君主、有万辆兵车的国王,你就不如我甘戊了。”
20.①《说文解字》 ②司马迁
21.A
22.示例:保尔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红色。保尔从一名具有反抗精神的倔强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青春充满生活的压迫、工作的磨炼、伤病的折磨。但他始终满腔热血,坚定地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红色最能体现保尔坚韧的精神、火热的理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