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唐代《来耜经》中记载:“曲辕犁,辕曲而觜(犁头)仰,可控制入土深浅,江东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农民多赖之。”据此判断,曲辕犁的主要优点是
B.可调节耕土深度,适应不同土壤
六年级历史试题
A.结构简单,适合小块土地耕作
C.采用水力驱动,节省人力
D.由性畜牵引,适合北方干早地区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7.认为字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
出代表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A.僧一行
B.韩愈
C.柳宗元
D.白居易
8.他是中医医德规范的制定人,被后世尊为“药王”,“他”的主要成就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
A.著有《本草纲目》
B.著有《皇帝内经》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C.编著《千金方》
D.著有《伤寒杂病论》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颊说:“我为百姓父母,
9.“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这段材料描述了我国古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代某个少数民族的兴衰史,该民族是
A,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10.北宋中后期国家的军费、官俸不断膨胀,在对西夏的战事中屡战屡败,土地兼并
2.唐朝初期,在宫城西开设“文学馆”,延纳杜如晦、房玄龄等四方文士,并与之讨
不断,社会危机重重。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摆脱社会危机,北宋采取的应对之策是
论文献,商略古今。“文学馆”的设置折射出唐初
A.王安右变法B.张居正改革C.重文轻武政策D.建立行省制度
A.重视民生
B.发展科举C.重文轻武D.广纳贤才
11.下列标志着北宋与辽朝长期和平关系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3.《哈佛中国史》是一套六卷本的丛书,六卷分别记述了“秦汉、南北朝、唐朝、两
宋、元与明、清朝”六个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记述唐朝历史的卷本是
A.渡湖之盟B.靖康之变C.绍兴和议D.宋夏和约
1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
A.《早期中华帝国》
B.《分裂的帝国》
C.《世界性的帝国》
D.《儒家统治的时代》
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金灭北宋
B.宋辽对抗C.岳飞抗金
D.南宋偏安
4.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报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
13.宋代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陶瓷的器型发展到数百种之多,
唐
窑址分布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其中,后来被誉为瓷都的是
A.泉州
B.景德镇
C.开封
D,南京
14.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
原人民不得安宁。结束上述局面,实现各部统一的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C.忽必烈
D.铁木真
蜜
①来自波斯的马球
②来自西域的胡炫舞
③由印度传入的《霓裳明衣曲》
15.南宋《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26秒,和现
A.发达的交通
B。繁柴的经济
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列历》)完全一致,但比后者早了4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
C.清明的政治
D.兼容并包的文化
定的《授时历》,精度也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据此可知宋元时
5.鉴真东渡日本是唐代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下列关于他的描述正确的是
喻
A.首次东渡即成功抵达日本,传播佛教文化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带去了大量佛经、医药和中国先进技术
C.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C.被日本天皇任命为“遣唐使”,推动中日贸易
16.“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
D.主要目的是学习日本的建筑艺术和茶道文化
记》和《资治通鉴》。下列示意图四个字母所代表历史时期中,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
查阅到的是
六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六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DCDB 6-10- BCCCA 11-15-ADBDD 16-20-BBBBD
21-25-BBD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 (2分,其它符合题意答案亦可)
(2)政策:向汉族学习(2分)积极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任意一个角度均可)(2分)
(3)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封号;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设驻藏大臣。(答出一项即可,2分)
西北: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答出一项即可,2分)
27.(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2分)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
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宋朝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4分,写出两个得分点,意思相近即可)
宋朝造船航海技术发达;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4分,写出两个得分点,意思相近即可)
(3)宋代以海路为主,元代时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海陆并进(4分)
28.(1)变化:由积极开放到闭关自守。(2分)
(2)
【示例一】
事件: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观点:明清时期,我国的对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或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论述:明朝前期,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比如1405--1433年,明成祖等派先后派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种政策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潮流。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或对外开放使国家进步,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示例二】
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观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友好往来
论述:唐朝时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弟子根据他口述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在那传授佛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宣扬国威,1405年—1433年,明成祖等派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综上所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友好交往。
(8分,其中观点2分,论述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其他的观点以及论述只符合要求也可酌情赋分)
29.(1)筒车。(2分)
作用: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提高了粮食亩产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与人口增长。(2分,答出一个得分点即可)
(2)图三名称:活字印刷术。影响: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分)
图四名称:指南针。影响:传到欧洲,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3分)
(3)明长城简介: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先后多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天工开物》简介:明朝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名著,它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分,答案仅供参考,不要求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