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4:2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一、字词书写
1.用正楷字书写语句,要求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二、填空题
2.读拼音,写词语。
shí guāng( )流转,bō nòng( )心弦,我们不再是那个yòu zhì( )的、总是yī wēi( )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宝宝了。我们在学校认真学习,阅读shū jí ( ),获得心灵的成长;我们在舞台rè qíng( )歌唱,zhàn fàng( )风采,感受生活的làng màn( )。六年的小学生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zhēn cáng( ),阳光不燥,wēi fēng( )正好,我们终会奔赴下一个山海,抵达理想的远方。
三、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剥削(xuē) 坚劲(jìng) 蒸融 骆驼
B.掺和(chān) 藤蔓(màn) 耽搁 防御
C.褴褛(lǚ) 追悼(diào) 徘徊 浪漫
D.依偎(wèi) 吞咽(yàn) 书藉 幼稚
4.针对下面句子中的“晕”字查字典(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他晕车特别厉害,加上这段时间过于劳累,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车上。
晕(yùn)①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 ②头发昏。
晕(yūn)昏迷。
A.两个都念“yūn” B.第一个是“昏迷”的意思
C.第一个念“yùn” D.第二个是“头发昏”的意思
5.下面是毛泽东主席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如果用一个成语来赞美这幅书法作品,最合适的是( )
A.笔走龙蛇 B.妙笔生花 C.入木三分 D.栩栩如生
6.愉快的暑假即将到来,我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轻信网络传言,俗话说得好:“______”( )
A.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D.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B.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许多,比如墨水、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铁锨、以及针线。
C.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8.下列句子出自一位同学的习作,其中不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李明和王强成了球友,约好在他家附近的球场训练。
B.他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C.他知道自己被判犯规后,心情十分繁重。
D.是否刻苦训练是他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9.小林想仿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的表达特点,修改“六年的时光过得很快”这句话。最符合修改要求的一项是( )
A.六年的时光流逝了,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
B.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C.六年的时光眨眼间就溜走了。
D.六年的时光,难道过得不快吗?
10.同学们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腊八粥》详写八儿等粥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只为刻画出一个嘴馋贪吃的孩童形象。
B.《匆匆》一文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时光流逝形象地描写出来。
C.《那个星期天》通过人、事及景物描写,写出了“我”从“兴奋”到“委屈”的情感变化。
D.《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描写李大钊庭审时的外貌和神态,表现出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空缺的部分。
(1)诵经典诗歌: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歌颂了春雨下得及时。
(2)托物言志:诗人于谦用“ , ”表达自己为官清白、为人正直的决心。
(3)悟惜时道理:朱自清在《匆匆》里这样写光阴流逝:“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像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读科学思辨:《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 , ”,他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一儿认为“ , ”,他的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一、二,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周国平在《经典和我们》中说: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但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材料二】
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某学校对六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阅读时间 读书计划 书籍类型
每天阅读时间 百分比 有无计划 百分比 喜欢的书籍种类 百分比
1小时左右 10% 有计划 10% 世界名著类 15%
半小时左右 40% 有时有计划 20% 童话故事类 41.6%
没有阅读 50% 没有计划 70% 卡通漫画类 43.4%
12.材料一中,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主要目的有三种: 、 和 。
13.关于材料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该学校六年级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每天都会坚持阅读。
B.该学校六年级学生中,超过一半学生读书时没有计划。
C.该学校六年级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类书籍的人数最多。
D.该学校六年级学生喜欢世界名著类书籍的人数最少。
14.现在,有不少学生认为经典名著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读起来晦涩难懂,而卡通漫画类书籍图文结合,看起来生动有趣,更适合小学生阅读。你赞成这样的观点吗?请写明理由。
15.针对是否应该推崇小学生多读卡通漫画类书籍,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辩论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只用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即可。
B.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C.辩论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D.辩论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那颗星子下(作者: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些小事,像一只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触犯校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上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的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文章有删改)
16.文章开头写到“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些小事,像一只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请按照下面给出的时间顺序,概括作者写了哪些“小事”。
①英语学期考试前夕, ;
②第二天, ;
③考后评卷那天, ;
④课后, 。
17.请找到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18.本文标题《在那颗星子下》意蕴丰富,请加以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小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弈秋败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有吹笙①过者,倾心听之,将围②未围之际,问以弈道③则不知也。非弈道暴深④,情⑤有暂暗⑥,笙猾⑦之也。
注释:①笙:一种簧管乐器。②围:包围消灭。③道:对策。④暴深:突然复杂深奥。⑤情:思绪。⑥暂暗:一时糊涂。⑦猾:干扰。
19.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杨氏之子
B.虽与之俱学 将围未围之际
C.问以弈道则不知也 孰为汝多知乎
20.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B.问/以弈道/则不/知也。
C.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
21.比较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事件 人物表现 结果(用原文回答)
弈秋的徒弟 学弈 ② ③
弈秋 ① 下棋时被悠扬的笙乐吸引,走了神 ④
22.《弈秋败弈》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在文中有何作用?
七、作文
23.按要求作文
拉着父母的手,我们会享受亲情的温暖;拉着同学的手,我们会拥有友情的快乐;拉着老师的手,我们会感受师恩的滋润;拉着春天的手,我们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拉着梦想的手,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
请以“拉着 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行文通顺流畅,意思清楚明白。
(2)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 时光 拨弄 幼稚 依偎 书籍 热情 绽放 浪漫 珍藏 微风
3.A
4.C
5.A
6.D
7.D
8.B
9.C
10.A
11.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12. 为了实际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3.C 14.我不赞同这种说法。虽然经典名著相对来说比较难懂,但这类书籍都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和积累。多阅读这些书籍,不仅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我认为小学生应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 15.A
16. “我”在电影院遇到林老师 “我”靠临时强记,英语考了113分 “我”在黑板上示范,只得了47分 林老师不但给了“我”“优”,还苦心地教育了“我”。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年回想的小事”比作“一只只小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事在记忆中的鲜明与灵动。“小铃”的比喻既突出了往事虽小却清晰可感的特点,又通过“摇响”这一动态描写,让回忆仿佛有了声音,赋予抽象的记忆以具体的画面感和听觉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中学时代往事的深刻印象与怀念之情,语言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18.把林老师喻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她的话让“我”明白了要珍惜自己的天赋,她像星星一样为“我”指明了前行方向,写出了林老师对“我”的影响之深、教育之大。
19.A 20.B 21. 败弈 学习时想着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问以弈道则不知也 22.与后面弈秋败弈形成对比,说明即使再有本事的人,如果做事不能专心致志,也难免会失败。
23.例文:
拉着妈妈的手
小时候,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过小桥,走过石径,也走过我天真的童年时光。
那时候的记忆中,妈妈的手好大好温暖。我们母女俩大手牵小手,穿过静谧的小路,立在小巧玲珑的石桥上。她总是扬起嘴角,浅浅的,又极其满足。她握着我的手,紧紧的,轻柔的,像是握着一只珍贵的小羊羔。妈妈轻声哼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大手牵小手……”我用清脆的童声伴唱。在如铃般的歌声中,是一对幸福的母女。那时的我,常幻想着握着妈妈的手一辈子,就像握着一辈子的幸福。
日月如梭,我长大了,成了一个羞涩的少女。学业繁忙,极少再与妈妈交流。再加上我总认为我已经长大了,哪有一个“大姑娘”整日缠着妈妈的手呢?那时的我,近乎逃避式地对待妈妈的手。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与同学逛街,偶然看到一对母女。那位年轻的妈妈牵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小女儿,她微笑着,脸上写满了作为人母的甜蜜和满足。这一切都那样似曾相识,我呆立着,望着这对幸福的母女,忽然打开了一扇记忆之门,撷取那最柔软的部分;在夕阳的余晖下,妈妈牵起我的手,母爱的温度霎时充满全身。身后,一对幸福的影子依偎在一起,仿佛永远不会分开。我的心颤抖了,几乎在一瞬间作出决定:我要再和妈妈牵手!
我回到家,向妈妈提出这个要求,妈妈愣了,似乎不相信,不过,她很快高兴地答应了。
依然是当年的母女,依然是当年的小桥,可是女儿长高了,长大了,妈妈却矮了,老了。再次紧握妈妈的手,当年那白皙、细腻的手已变得粗糙。虽然,我依然能感受到她手心的温度,但是,我触摸到了她手上一层层厚厚的老茧,似乎包含着她几十年来的辛劳和艰苦。我轻轻地捧起妈妈的手,红红的冻疮,一道道裂纹,仿佛在诉说着她大半辈子的沧桑。
这次牵手,我作出了决定:面对妈妈的手,我要用一千只手来照顾她,因为那是牵了我青春的手;面对妈妈,我要用我的一生的爱去报答她,因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