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俗世奇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俗世奇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6 16: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俗世奇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创意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2.揣摩语言,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流程:
一、奇人导入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21教育网
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搜集到的几张民间艺人的故事说一说绝活图片。 
现在,我们一起走入冯冀才的《俗世奇人》,来见识几位俗世奇人,他们分别是谁呢?(板书课题)  
二、奇人之“奇”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三位奇人,奇在何处?  
(一)品泥人张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泥人张之“奇”,就奇在这捏泥人的手艺上。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21·cn·jy·com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21·世纪
教育网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板书:[奇: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来源:21cnj
y.co
m】

(二)品杨七之“奇”,
把握人物形象
杨七之“奇”,就奇在做茶汤的手艺上。
这手艺与别家的有何不同呢?
(1)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香味就一直香到碗底。
(2)先把芝麻炒得焦黄不糊,然后用擀面杖压碎,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这样的茶汤喝起来不仅香,还不用费嚼。2·1·c·n·j·y
(三)品杨巴之“奇”,
把握人物形象
杨巴之“奇”,就奇在这张好嘴上。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www-2-1-cnjy-com
全班讨论:   
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3、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教师小结: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
三、品味语言  

问:本文的语言有何奇特之处?  

A、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B、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①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能否改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  2-1-c-n-j-y
(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1
cnjy
com
(“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的丑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C、人物语言个性化
①海张五:“在哪里捏?在袖子里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裤裆里捏吧!”、“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一个寻事挑衅、一脸狂气的地痞无赖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杨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一个精明、圆滑、精于人情世故的形象展露无遗。)www.21-cn-jy.com

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的词,人物语言等方面入手。  【版权所有:21教育】
四、深入理解——评价“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者在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
  (说明: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物在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其人其作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俗世奇人》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俗世奇人》展示的就是天津卫这个水陆码头近百余年来的奇人妙事。……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21cnjy.com
六、课堂小结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妙在情节、绝在语言。一手泥人捏得出神入化的泥人张、一手茶汤手艺闻名遐迩的杨七、一张好嘴八面玲珑的杨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板书:
俗世奇人
冯骥才
泥人张
手艺
智斗传千古
好嘴杨巴
嘴艺
巧答扬美名
教学反思: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21
cnjy
com
如何让一节课的境界提升呢?
首先,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贴着学生教”,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的起点。
其次,我特别关注课堂生成。这一点,也是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课感受最深的——课堂的对话。那始终盈于课堂的融融的对话氛围、那含于同学眼中的真挚与热切,那精彩纷呈、张扬个性的多元解读、那默默流淌在师生心头的审美的河流,所有这一切,都澎湃着生命的情感,拍打着语言的浪花,溅射出耀眼的光芒!从中,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美!【出处:21教育名师】
真的,只要你给学生一方土壤,学生就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只要你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便会舞出无限的精彩!我至今难忘那艳惊全场的天津快板,感谢几位用天津话即兴演绎的同学,让我们领略了不曾预约的美丽!这些同学的特长,为课堂增添了色彩,也是本课的创意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