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列强侵华
救亡图存
1840
1856
1894
1898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开眼看世界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列强瓜分中国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不能救中国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刀枪不入”咒
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
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
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
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
七请飞镖黄三太,八请前朝冷于冰,
九请华佗来治病,十请托塔李天王。
金吒木吒三太子,带领天上十万兵。
法力无边
刀枪不入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事实。
2.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反帝斗争性和落后性;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认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感受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认识落后就要挨打道理。
未有之奇变
——义和团运动
壹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1.兴起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1)时间:
19世纪末
义和团这个组织来源于长江以北各省中流传甚久的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白莲教。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他们利用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2)由来: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爆发原因
3.斗争对象
4.斗争方式
5.口号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②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列强、传教士
捣毁教堂、拆毁铁道、
砍断电线等
扶清灭洋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
法国《小日报》中的义和团反洋行动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捣毁教堂
拆毁铁轨
砍断电线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问题思考】如何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
“扶清”
“灭洋”
局限性: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 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理性爱国,让爱国更有深度,理性爱国,从我做起!
5、口号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初期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对团民大力镇压,义和团无处立足,转到直隶活动。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袁世凯
慈禧
6.清政府态度: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如何?前后有何变化?原因?
时“剿”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时“抚”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一场殊死的较量
——抗击八国联军
贰
材料一: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股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
材料二: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会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瓜分中国。
要求清政府剿除义和团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作何反应?
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还会侵华么?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二、抗击八国联军
英
美
英属印
德
法
奥匈
意
日
英属澳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登岸(绘画)
1.概况:请阅读教材,梳理八国联军侵华概况。
时间:
国家:
统帅:
西摩尔(前期)、瓦德西(后期)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奥匈帝国)
1900-1901年(20世纪初)
二、抗击八国联军
2.结合地图及教材内容,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6月
7月
8月
西摩尔率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廊坊狙击战
攻占大沽炮台,慈禧宣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北京陷落,慈禧携光绪西逃
英、俄等国遣军进驻北京使馆。
5月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廊坊阻击战
攻击东交民巷使馆
天津保卫战
联军进入紫禁城
二、抗击八国联军
3. 战争结果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实施暴行;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
八国联军坐龙椅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充分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二、抗击八国联军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
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不 同 点 发生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
斗争矛头 帝国主义 清政府
组织领导 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未建立政权 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革命纲领,建立了政权
对西方的态度 盲目排外 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范围 山东、直隶、北京、天津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相 同 点 运动性质 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 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局限性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果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瓦德西
二、抗击八国联军
走向崩溃的边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叁
1901年(辛丑年)
中国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1、时间:
2、签订双方: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从“欲封侯”到“孤臣泪”
1901年7月7日,庆亲王奕劻(kuāng)和直隶总督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 到了签字的时候,奕劻几次拿笔,几次放下。李鸿章接过笔说道:“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签完字后,李鸿章突然咳嗽剧烈,吐血不止,病情急剧恶化。
1901年11月7日,早已开始大口吐血的李鸿章在病逝前一小时,俄国公使还在病床旁逼迫他就中俄的一份条约签字。临死前,李鸿章双目不闭,身边人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这才闭目离世,享年79岁。
李鸿章20岁时曾作诗: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而在78岁临终前,他遗诗一首: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领域 内 容 危 害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做担保;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使中国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中国的工具
利于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变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德国使馆大门
德国兵营
德国马场
德国邮局
国中之国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②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影响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1903年陈天华《猛回头》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840年
1842年
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1856年
1860年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1894年
1895年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1900年
1901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拓展问题】结合所学,归纳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制华”。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知识拓展
清末新政与北洋军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不得不推行“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流于形式,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新政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奉命在新建陆军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他大力培植私人势力,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
改革教育 留洋学习
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8《钦定宪法大纲》
编练新军
1911皇族内阁
倡导商业
清政府
自掘坟墓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剿灭→招抚(利用)
抗击八国联军
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根本)
过程
廊坊阻击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
课堂小结
1.观察1900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总额对比图( )
A.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启
B.中国人民负担大大加重
C.中国的领土主权被破坏
D.清廷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B
D
实战演练
3.《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4.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D
D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