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8: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拔尖测评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卷首语】欢迎来到奇妙知识森林,让我们一起踏上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旅程吧!
任务一:智慧果实收集
一、书写。(5分)
1.卷面书写:认真书写,字迹端正,卷面整洁。(3分)
2.默写陆游的《示儿》,书写正确、结构匀称、行款整齐。(2分)
示 儿
二、解答下列语段的小问题,获得果实的位置线索。(10分)
在森林的深处,有一间(jiàn jiān) yǐn bì( )之所。那里有一个看起来并不hóng wěi( )却十分神秘的小木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yōu rán( )自得地穿梭在小木屋周围。小木屋的四周, 的róng shù( )郁郁葱葱,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冠(guān guàn),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许多孩子都对这个地方充满了ài mù( )之情,觉得这里就像童话世界一样。不过,也有些孩子因为lǎn duò( ),不愿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还有些比较dǎn qiè( )的孩子,害怕森林中未知的事物。
1.用“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8分)
2.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2分)( )
A.不可计数 B.数不胜数 C.不计其数 D.不胜枚举
三、通过线索,选择正确答案,收获果实。(10分)
1.下列主题名中有错别字的是(2分)( )
A.述说兴哀——听历史 B.舌尖韵味——品美食
C.漫游山海——赏美景 D.追逐时代——启未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B.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要学会感恩。
C.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很好,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
D.据说,他这个人为人圆滑,而且足智多谋,要小心提防。
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举例子)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作比较)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分类别)
4.以下描写梅雨潭瀑布的句子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瀑布倾泻的灵动。下列没有运用动态描写的诗句是(2分)( )
例:梅雨潭瀑布倾泻——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溅着了。远望去,像一朵朵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下列选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张志和在《渔歌子》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B.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组诗,在唐代诗歌史上意义重大。
C.虞世南笔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的是蝉,实际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境。
D.朱熹笔下“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表达的主题是关于读书学习的。
任务二:神秘图腾解读
四、学习圣人先贤,完成下列填空,找到破解密码。(6分)
1.[四时景物皆有趣]“青箬笠,绿蓑衣, 。”春天的西塞山风景秀丽,张志和乐而忘归。“ ,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夜夜泊枫桥,张继愁思绵绵。
2.[爱国情怀入我心]龚自珍面对“万马齐喑”,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赞叹:“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高举爱国旗帜,肩负建设未来中国的使命,我们将以行动向祖国致敬!
3.[传统美德记心间]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 ”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全国上下倡导“光盘行动”是朱用纯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的时代写照。
五、想要解读神秘图腾,关键情节不能错,请将《田螺姑娘》的情节发展图补充完整。(4分)
任务三:知识之泉试炼
森林深处,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名为知识之泉。泉水旁的石碑上刻着三个问题,需要答对这些问题,才能从泉水中获得智慧之水,更好地帮助理解知识。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9分)
怀素①练字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⑤蕉叶供挥洒①,名其庵⑤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⑩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①.
(选自《书林纪事》,有删改)
「注释]①怀素:唐代书法家,僧人。②零陵:地名。③以:用。④挥洒:挥笔泼墨,写字。⑤庵:住所。⑥漆:用漆涂。⑦穿:穿破,穿透。
1.“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名其庵”中“名”也是这样。解释文中加点的“书”和“名”的意思,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书信;名字 B.书本;命名 C.板书;名声 D.书写;命名
2.读《怀素练字》一文,同学们展开以下对话,请把对话补充完整。(7分)
七、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4分)
爱上读书,走书香之路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经典和我们》,有删改)
[材料二]
①批注式阅读是指导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
②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有学生在读到《饮酒》(其五)①中“心远地自偏”后,他批注“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世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文本,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敏感的神经,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
③“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这种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 (根据网页信息改编)
[材料三]
有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对话,而不是与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纸质书籍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选自报纸)[注释]①《饮酒》(其五):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下文的“心远地自偏”和“悠然见南山”都出自本诗。前一句的意思是“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后一句的意思是“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 思维导图上面三则材料是小语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搜集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3分)
2.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人们读书的目的一般有三种: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B.人们阅读专业的书籍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C.为了实际的用途,人们可能会阅读有关实用知识的书籍。
D.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可以帮助人们消磨时光。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3分)
(1)材料二给我们介绍了批注的两种方式:感想式和质疑式。( )
(2)感想式的批注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 )
(3)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这一观点。( )
4.读完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些同学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请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可以从书目的选择、读书时间的安排、读书的进度、采用的读书方法等方面着手制订该计划。(4分)
个人读书计划 书目选择: 读书时间安排: 读书进度: 读书方法: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木莲豆腐,一曲清凉的老歌谣
米丽宏
①在北方,消暑的食物一般就是浮瓜沉李,熬绿豆汤,用新鲜井水冰镇凉粉,或深井中,悬一个荆篮,冰着自家腌制的咸鸭蛋。
②“木莲豆腐”是南方吃食,幼年有幸吃过几次,一吃难忘。那淡淡的薄荷味,爽口,爽心,从口腔到肠胃,一路地爽啊。
③ 那时,跟外祖母到绍兴的姨姥姥家小住。午后,门口的石板河沿边总有老爷爷划着乌篷吕:吆喝着“来吃木莲豆腐嘞”,有时,是中年女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冰凉薄荷的木莲豆腐要不要嘞”。每每听到叫卖声,姨姥姥就塞给我一角钱:“打豆腐去吧!”我一手攥着钱,一手拿瓷碗,顺着叫卖声匆匆跑到河岸边或者巷口,踮脚把钱递给小贩,望着他揭开红漆木桶的盖儿,把透明似果冻的木莲豆腐舀满一碗,浇上一点红糖水,滴几滴薄荷汁,然后弯腰递给我。我双手捧着早:冰凉的小碗,高高兴兴跑回家,去享受这顿夏日盛饮。
④它的柔滑、清凉、秀美、俊逸,跟南方风物一道,让小小的心,溅起一片惊喜。
⑤后来知道,木莲豆腐是会稽山的特产,其材料是薜荔,并不是豆。薜荔,又叫木莲,一种藤本植物,在会稽山随处可见,攀在大树上的参差披拂,风来袅袅,如美女之长发;附在岩石上的宛如一条厚绿毯,是石头长出“毛”了吗 远看如牛如狮般壮观。屈原的《九歌·山鬼》中写有“被薜荔兮带女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那时读到此,随口就溜出了“木莲豆腐”。木莲豆腐,已构成一个北方孩子奇特的童年记忆。
⑥《本草拾遗》中记载,薜荔“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剥开厚实的果皮,一肚子芝麻般的薜荔子,这便是木莲豆腐的原材料。用细纱棉布包裹薜荔子,浸在盛满冷水的盆子里,反复挤压,黏稠的汁液会从指间流到冷水里,直到薜荔子中的胶质被全部搓尽。最后用干净纱布将富含胶质的冷水再次过滤,加入老莲藕制成的藕粉,静候三五个小时,薜荔汁就会变成果冻状,透明冰润的木莲豆腐就做成了。
⑦如今,北方的超市里,也有盒装的木莲豆腐,买上一碗,稍作加工,算得上夏日悠然的怀旧消闲。在木莲豆腐上面撒一层绵白糖或浇一勺蜂蜜,点缀几片薄荷叶,这道晶莹的午后甜点,便静静地妖娆起来;或将猕猴桃、西瓜、桃子之类的水果切成小块,铺在木莲豆腐上,再浇上些许蜂蜜,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优美的女花腔演唱,既清亮,又华美;也可在其中加入煮熟的黑糯米、鲜红的玫瑰酱,再撒些白芝麻、葡萄干,又去暑,又充饥。对于苦夏的人,它是一种甜美呼唤。
⑧木莲豆腐,像一曲清凉的老歌谣,引你穿越时间,叩访那悠远朴素的旧时光。
(选自《京江晚报》,有删改)
1.你读这篇文章用了几分钟 运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③自然段写到姨姥姥给“我”塞钱,可以看出姨姥姥很疼爱“我”,知道“我”想吃木莲豆腐。
B.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对“我”的动作进行描写,写出了“我”对木莲豆腐的喜爱。
C.第⑤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薜荔长得很茂盛。
D.第⑦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妖娆”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莲豆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3分)
(1)“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这句话写出了薜荔的药用价值。( )
(2)作者是北方人,文中写到了浮瓜沉李、熬绿豆汤、冰镇凉粉、冰咸鸭蛋、木莲豆腐等北方的消暑吃食,其中着重写了木莲豆腐。 ( )
(3)木莲豆腐的材料是薜荔子,是一种豆类。 ( )
4.阅读文章内容,为木莲豆腐制作一张美食名片。(2分)
5.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说“木莲豆腐,像一曲清凉的老歌谣”呢 (2分)
任务四:开启智慧大门
九、习作。(30分)
经过前面任务的磨炼,你想必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智慧。请任选其中一个任务,完成习作。
任务一: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学写毛笔字,第一次上网课,第一次参加校外研学实践活动,第一次去远足。“第一次”让你尝试挑战、感受新奇,无数的“第一次”让你增长阅历、感悟成长。想一想你记忆最深的“第一次”是什么,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任务二: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你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 以《 即景》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期末拔尖测评
一、1.略(3分)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分)
二、1. jiān guān(每空0.5分) 隐蔽 宏伟悠然 榕树 爱慕 懒惰 胆怯(每空1分)
2. C(2分)解析:“不可计数”强调无法进行数量测量:“不计其数”强调数量无限或极大;“不可胜数”强调可以数,但就算数也数不清;“不胜枚举”强调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有列举的意思在内。形容“榕树”用“不计其数”合适。
三、1. A(2分)解析:“述说兴哀”应该写作“述说兴衰”。
2. D(2分)解析:“足智多谋”意为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多用于赞扬人物聪明有才略的正面语境,而该句中是贬义语境,与词语本义不符,使用不正确。
3. A(2分)解析:“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使用的是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而非举例子。
4. C(2分)解析:A项是动态描写,分别用了动词“鸣”和“上”来描写;B项是动态描写,分别用了动词“喧”“归”“动”“下”来描写;C项是静态描写;D项是动态描写,分别用了动词“急走”“追”“飞”来描写。
5. B(2分)解析:B项,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已亥杂诗》是清代诗歌,不是唐代诗歌。
四、1.斜风细雨不须归 月落乌啼霜满天(每空1分)2.不拘一格降人材 与国无疆(每空1分)
3.一日难再晨 恒念物力维艰(每空1分)
五、示例:谢端将田螺带回家养了起来。谢端发现了田螺姑娘。(每空2分)
六、1. D(2分)解析:贫无纸可书:十分贫困没有纸来书写。书:名词作动词,书写。名其庵曰“绿天”:把他的住所命名为“绿天”。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示例:盘(一盘)板(方板、一方板)勤学苦练B(每空1分)需要(1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练字也是在培养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练字能陶冶人的性情,这是手机或电脑无法取代的。(2分)
答案[参考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书写,于是(他)种了万余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笔泼墨,把他的住所命名为“绿天”。(但是蕉叶)不够(他)书写,于是(他)用漆涂了一个木盘在上面书写,又用漆涂了一块方板,反复书写,木盘和方板都(被写得)穿破了。
1. (1) 书籍 (2) 网页 (3) 报纸(每空1分)2. B(2分)解析:材料一中提到读书的第一种目的“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这说明人们阅读专业书籍是为了实际用途,而不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所以B项说法错误。
3. (1) (2) × (3) (每小题1分) 解析:(2)根据“这种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可知,质疑式批注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而不是感想式批注。
4.示例:电视主要是和我们的身体对话,拒绝给我们深入思考的时间,而书籍需要我们的心智投入,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纸质书籍难以适应。电视画面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书籍需要通过文字想象,相对较难引起孩子的兴趣。(2分)(评分建议:原因合情合理,语言流畅,即可得分。)5.示例:书目选择:每月选择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独》等。搭配一本实用知识书籍,如《时间管理》《沟通的艺术》等。读书时间安排: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周末增加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读书进度:每周读完一定的章节,根据书籍的篇幅和难度进行调整。每月完成两本书的阅读。读书方法:采用批注式阅读,包括感想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每空1分)
八、1.示例:10 参差披拂 木莲豆腐是什么(每空1分)
2. C(2分)解析:第⑤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并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3.(1) (2)× (3)×(每小题1分)
解析:(2)从第②自然段中“‘木莲豆腐’是南方吃食”可知,本题说法错误。(3)从第⑤自然段中“其材料是薜荔,并不是豆”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4.薜荔子 反复挤压,搓尽胶质 去暑 充饥(每空0.5分)5.示例: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我”拿着姨姥姥给的钱去买木莲豆腐。(1分)因为木莲豆腐不仅可以在炎热的夏天消暑,而且给作者的童年带去了很多快乐,这是一种清凉、快乐的童年记忆。表达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1分)(评分建议:写出印象最深的画面.得1分;理由合理,语言流畅,得1分。)
九、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