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六)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傲慢(ào) 契合(qiè) 惊骇(hài) 如雷灌耳(guàn)
B. 促狭(xiá) 阔绰(chuò) 禀赋(bǐ ng) 浑水摸鱼(hún)
C. 濡养(rú) 鄙夷(bì) 更定(gē ng) 走头无路(tóu)
D. 虚妄(wǎng) 广袤(mào) 格守(kè) 不言而喻(yù)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_______ 不经过现实的磨炼与洗礼,深刻的道理便成了孤立的思维游戏,人们虽懂它,但如同_______,在现实面前便不堪一击。而你在现实中所_______的重任,你所遭受的磨难,_______会变成一束束光,照亮你未来的路。这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
A. 如果 纸上谈兵 承担 最终 B. 即使 纸上谈兵 承载 终于
C. 如果 望梅止渴 承担 最终 D. 即使 望梅止渴 承载 终于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善良是一朵肆意生长的蒲公英。只要风一吹,种子就会布满山川大地。曾经,你把善良种进我的心里,让我感受到温暖与阳光;如今我长大了,便想把这种子种到更多人的心里,帮助他们遮蔽烈日、抵抗寒冬。这是一种爱的传递。
A. 选段中的加点词“把”“种子”“遮蔽”分别是介词、名词、动词。
B. 选段中画线的“温暖与阳光”是动宾短语,“抵抗寒冬”是并列短语。
C. “善良是一朵肆意生长的蒲公英。”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善良是蒲公英”。
D. “只要风一吹,种子就会布满山川大地。”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 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干戈”是古代常用武器,“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这两个词常指战争。
C. 宋江是梁山泊的第三任首领,他大破高唐州、大破连环马等,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阿尔焦姆是红军撤退时留在镇上的老布尔什维克,他教会了保尔打拳。
(2) 小说中,人物性格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正是因为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来证明这一观点。(3 分)
备选人物:A. 林冲 B. 祥子 C. 保尔
5. 古诗文默写(6 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 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 题。(3 分)
【甲】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③,中间小谢④又清发⑤。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 谢朓(ti 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jiào) 书:官名。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②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③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朓,南朝齐诗人。这里用以自喻。⑤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
6.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诗的七、八句借用姜尚、伊尹的事迹,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回到君主身边一展宏图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B. 【乙】诗起笔两句以重叠复沓的语言和一气鼓荡的句式,直抒内心郁结。三、四两句突作转折,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表现出诗人豪迈壮阔的胸襟。
C. 两首诗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甲】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玉盘珍羞直万钱”;【乙】诗有奇特的想象,如“欲上青天揽明月”。
D. 【甲】诗从起篇到结尾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乙】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光明世界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 题。(14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①于斯路。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②,而积行之君子雍③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④;不贡士,壹则黜⑤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⑥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⑦,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节选自《汉书·武帝纪》,有改动)
【注释】①臻:至,到。②究:达到终极、顶点。③雍:同“壅”,闭塞,阻隔。④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⑤黜:罢免,革除,降职。⑥罔:蒙蔽。⑦化元元:教化百姓。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 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出师表》)
C. 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 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D. 三而黜爵地毕矣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8.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 分)
(2)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3 分)
9. 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且 进 贤 受 上 赏 蔽 贤 蒙 显 戮 古 之 道 也
1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培养新时代人才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甲】【乙】两文在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角度上存在哪些不同?这对人才的培养和重用有什么启示?(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 题。(8 分)
【材料一】
① 5 月16 日上午,“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在湖南博物院发布,“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这一项目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研究学术成果相结合,数字复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
②湖南博物院数据中心主任何也介绍,基于对文物本体超高清数据采集工作,协同创新团队采用数字化建模、搭建A I 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做出两件“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一件还原出印花敷彩丝绵袍两千多年前的“新衣”状态,另外一件仿制文物出土之后、保存至今的“旧衣”状态。衣料上的纹样繁复精美,藤本植物的枝蔓为印花,蓓蕾、花穗和叶子为彩绘,呈现出“千花千面”的特点,展现出我国西汉服饰纺织、印染的超高水平。复原过程中,A I 辅助纹样生成,实现毫米级精度的还原,最大限度真实再现衣物手绘纹样“千花千面”的特点;A I 推演衣物染料随时间产生的变化,对存在污损以及无法采集的区域进行材质和纹样的生成推理,对文物进行“档案级”仿真复原;最后,利用仿制实物进行数据交叉验证和动态捕捉,首次动态呈现了西汉时期丝织服饰的穿着效果与织物垂坠质感。
(摘自2025 年5 月16 日,“央视新闻”)
【材料二】
最受青年欢迎的数字化体验分布图
(摘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4)》)
【材料三】
①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4 亿人次,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两年35 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在上海,参观各大博物馆的观众中,18 岁至35 岁的年轻人群体达到了54. 08%。线上方面,仅某社交平台2024 年博物馆相关视频播放量就达到了1246 亿,比2023 年增长了36 亿,0 0 后对博物馆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②青年群体的参与模式从“单向观展”转向“深度互动”,形成了沉浸式观展、交互项目、社群活动的综合体验。特别是沉浸式展览,打破了传统观展模式,通过具身认知重构了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青年热衷于博物馆提供的可动手实践、游戏化、社交性强的互动项目,从“被教育对象”转变为文化传承的“共创者”。他们还积极参与博物馆的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构建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博爱好者社群。
(摘自2025 年5 月14 日,《文汇报》)
【材料四】
对话方式 做法及意义
博物馆+ 科技 湖南博物院发布了“马王堆新汉隶”数字字体,这一数字字体基于马王堆帛书文物数字化成果,是一款可用计算机编辑、多平台应用的标准化字体,让古老帛书上的书法艺术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博物馆+ 短剧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拟人叙事,通过文物回归主题引发全球共情,推动博物馆突破传统展览方式,探索数字传播新路径,激发文化保护意识。
博物馆+ 文创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以“九龙九凤冠”为原型,将传统凤冠元素微型化为生活实用品,萌趣设计贴近年轻群体,激活传统文化,开辟“可带走的展览”模式,推动博物馆升维成文化体验空间。
11. 小辽粗心大意遗漏了重要信息,请你帮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是世界上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
B. AI 辅助纹样生成,实现毫米级精度的还原,极其精准地再现了衣物手绘纹样“千花千面”的特点。
C. 2024 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4 亿人次,连续两年35 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
D. 博物馆的沉浸式展览,打破了传统观展模式,通过具身认知重构了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
12. “文本互证”很有意义,请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3 分)
13. 对话未来,请你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推断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3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 题。(17 分)
人生几何
高春阳
①“班长,你通知值日生,我这块小黑板,今后谁也不许擦,谁也不许动。”高中新学期开课,教几何的陆老师一进课堂,先定下了一条铁律。班长大声说:“是,陆老师。”
②我和同桌梁宇坐在班级最后一排,人手一支铅笔,正在下围棋。说是“下”,其实是在纸上画围棋。他执黑画圈,我执白画叉。谁吃棋,就用橡皮擦掉。
③我低声说:“梁宇,该你了。”梁宇也低声说:“等一会儿,怪老头儿有点儿意思。”
④我没心情看怪老头儿,我的目光定在了棋盘上。我是梁宇的师父,他的围棋是我亲手教的。刚开始我能让他四子,后来让他两子,再后来让他一子。现在不用让他了,有时候我还会输。
⑤上课之前,怪老头儿拿粉笔在小黑板上顺时针画了个四分之一圆,确切地说,应该叫四分之一圆弧,然后不画了,开始上课。同学们大为惊奇。四分之一圆弧就挂在那儿,像月不算月,像弓不算弓。
⑥我小声说:“啥意思呀,还不让擦。”梁宇小声说:“甭下棋了,听课吧,陆老师有点儿邪性,别招他。”我一抬头,正好撞上陆老师的目光,我吓得赶紧把“棋盘”扔进书桌,然后坐直,听这怪老头儿讲课。
⑦别说,怪老头儿讲课有点儿意思,讲几何像讲乐子。干巴巴的公式,在他嘴里变得活灵活现。他绷着脸,却总能把同学们逗乐。
⑧一周后,又一节几何课。上课前,陆老师在小黑板上接着上次那个弧线一路往下画,画到半圆处,停下,啥也不解释,开始上课。
⑨那半个弧,像弯弯的弓。我想用这张弓射梁宇。这些日子我很上火,跟梁宇下棋输多胜少。我的脸已经不叫脸,面子像鞋垫子。要知道,下围棋,全校我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⑩第三周的几何课,陆老师依旧先画他的图。当四分之三圆弧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了,这怪老头儿是要画个圆。可是,一次画完就得了呗,为啥还分四次?
见证圆满的时刻到了。一周后,当陆老师用最后一笔把弧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圆时,同学们掌声雷动,它圆了所有人的梦。这个圆,直径60 厘米左右,太圆了。有同学好信儿,特意找来一支大圆规,用圆规走一圈,结果严丝合缝。
怪老头儿终于不再绷着脸,上了四堂课,头一次笑。有同学问:“陆老师,这个圆有啥用啊?”陆老师不理人,一摆手,上课。
课后,同学们围着小黑板指点江山。“四段弧,天衣无缝啊。”“太圆啦,咋做到的呢?”
我没心情。怪老头儿的梦圆了,我的梦圆不上。现在我跟梁宇下围棋,下一盘输一盘,根本赢不了他。更悲催的是,我俩下棋,我荒废了学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梁宇的学习成绩却在上升,眼看着冲进了全年级前十。我觉得全世界都在笑话我。
第五周的几何课,陆老师意气风发。只见他扬眉拔剑,气势如虹,粉笔所至,破浪乘风。只十几秒钟,一轮满月挂在当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再看那个大盘,皓月千里,如诗如梦。空气仿佛凝固。
陆老师收势。剑入鞘,气沉心,眼睛巡视一圈,说:“同学们,这个大黑板上的圆,是我一口气画出来的,用时15 秒。你们知道吗?为了这15 秒,我练了5 年。然后一边教课一边画,又25 年,到今天已经整整30 年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画这个很牛?不,这个才更牛。”陆老师把教鞭指向小黑板。
陆老师说:“一气呵成的圆,只要花时间,谁都可以练成。‘四气’呵成的圆,请问,还有其他人练过吗?当然唯一条件是,粉笔手画。”全班同学都呆了,支起耳朵继续听。
陆老师声调里含了悲壮,他敲着桌子说:“我一个小老头儿,为了画好一个圆,可以努力30 年。你们告诉我,你们凭什么不努力?虽然说我用了30 年时间只做成了一件事,但是,在这件事上,没人能超越我!同学们,你们差啥?告诉我,你们谁敢跟我说,给你30 年时间,你画不出来我今天这个圆?”
陆老师放下教鞭,说:“我提个问题,如果让你分四次画出个圆,你怎么做?谁能回答我?”全班同学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梁宇举手。陆老师指着他说,我知道你叫梁宇。
梁宇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的理解,只有一个字,心。视力所及,粉笔所至,都是心之所向。其实不管分几次,不管间隔多久,只要人心定在圆心,半径永远是一样长的!”
同学们哗哗鼓掌。陆老师瞪圆了眼,瞪着瞪着,瞪出一脸泪水。
打那以后,下围棋,我不在乎输赢了。我安心做个凡人。
如果有人挑战,我就说,我是梁宇的师父。那人就转身跑了——当时梁宇的学习成绩全校第一。
后来有人问我,你的围棋师父是谁呀?我说,是陆老师。
对方奇怪,陆老师不会下围棋呀!我说,就是陆老师。 (有改动)
14. 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表,并据此探究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4 分)
(1)围绕陆老师五次画圆的故事梳理文章的内容。(2 分)
几何课 陆老师 “我”和梁宇
第一周 画了个四分之一圆弧。 对老师画圆弧感到疑惑,停止下围棋听课。
第二周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半个弧像弯弓,“我”想用它射梁宇,因为下围棋“我”常输给他。
第三周 继续画到四分之三圆弧。 疑惑老师为何不一次画完圆。
第四周 最后一笔把弧连成一个圆。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周 一气呵成画了一个大圆,讲述练习画圆的经历,提问如何分四次画圆。 梁宇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赢得同学们的掌声,“我”明白了老师画圆的用意,不再在乎下围棋的输赢。
(2) 总结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5. 第段写了陆老师在第五周的几何课上一气呵成地画成了一个大圆,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这段话。(4 分)
16. 陆老师不会下围棋,为什么“我”却反复坚定地说陆老师就是“我”的围棋师父?(2 分)
17. 本文的核心情节是“画圆”,但作者没有以“画圆”为标题,而是独具匠心,以“人生几何”为标题,请揣摩本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4 分)
18. 当代作家、小小说文体主要倡导者杨晓敏评价:“这篇小小说,陆老师和少年学子共同探讨了关于成长、坚守、自我超越的定力及专注的力量”。请你在画线的词语或短语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和启示。(3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 —22 题。(11 分)
不羡从前慢,莫失滋味长
胡妍妍
①“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这是几百年前苏轼描述的静谧而悠长的读书时刻。
②相比于“从前慢”,今天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无一事”很难,“徐徐”不易,“读尽床头几卷书”成了奢侈。真的只是时间问题吗?回想一下,谁还没有过睡前倚在床头刷短视频刷到深夜的懊恼?未必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有限的时间被更多样、更时尚、更有快感的文娱方式所争夺。
③在这场争夺战中,读书日益碎片化、即时化、实用化,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④你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阅读很容易受社交生活牵引:听说了一本书,就去搜索一本书,“梗概”一本书,然后就可以谈论一本书,完成了这个闭环,也就约等于读了一本书。
⑤你是否也感觉到,阅读会越来越轻易地被中途放弃:中小学教育里对“整本书阅读”的提倡几乎成为共识,而成年人对完整文本已失去耐心,在这个看电影都要开倍速的时代,很少再有一本书被你翻得卷了边。
⑥再或者,你是否也有一个庞大的收藏夹?出于变革时代的本领恐慌和知识恐慌,我们对“新知”充满贪婪的渴求,可是面对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推荐书单,又习惯了“已收藏”“先码住再说”,那些标注了“想读”而永远未读的书,也标注着求知欲与求知力之间的落差。
⑦有那么多的途径可以帮我们通往书,但我们离书的距离未必更近,书的滋味也未必被我们感受到更多。
⑧所以,才有关于“亲自读书”的讨论。想象一下亲自烹饪、亲自品尝、亲自到访、亲自观赏,你应该体会过那种“亲自”的快乐。一本纸质书如同一座建筑,捧在手里翻阅,能够感知不同内容在建筑中的不同方位,感受结构的用心与逻辑的起伏。随着捏在一手的书页越来越厚,捏在另一手的所剩不多,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具象的体认。
⑨所以,才有针对“二手读者”的反省。互联网上便捷可得的书摘书评、短视频“几分钟读一本书”的轻松拆解,人工智能对图书精华的贴心提炼……在种种“代劳”中,读书很容易就东鳞西爪,从不求甚解到不求甚读,渐渐看“粗”了眼。算法影响下,人们也更加热衷于追逐干货与金句,高度浓缩的知识仙丹或许有,但未经修炼过的脾胃,能否消受得了呢?
⑩今天的我们,固然回不到“从前慢”了,而且完全可以享受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带来的更多可能,但无论哪种方式,通往书籍的最后一步总要自己走,“放手”去读、“沉潜”去读的滋味莫失莫忘。它是沉入文字的海底,被更健全、更广阔的心智包裹时的温暖,它甚至可以是一种“逆流而上”,是如作家王蒙所说的“攻读”“加码读书”,跟攻城一样,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把全身心紧张起来去读,去跟书较劲儿。
读书本就是漫长的过程,它可能未必那么高效,也不保证每一次阅读都会愉悦。但就在无数次的出入往返中,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中,读书的意味远不止获取信息与知识,它与时间同行,无声无息地涵育着人的素养、情操与胸襟。因此,人们才会说,一个人的书架上藏着他自己,你读的书决定了你是谁。
人文学者陈平原在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阅读时,重申了古人的“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之分。前者是功利性的,将读书做学问视作敲门砖;后者是自我教育与自我养成,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在一个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便捷的时代,全民阅读很可能是‘为己之学’”“若问今后的文学教育最要紧的是什么,我以为首先是感动自己、愉悦自己、充实自己”。
在生活的潮水与信息的洪流中多一些这样的沉潜。安静地打开一本书,专注地听一听你心中的念头吧。
(有改动)
19.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1 分)
20. 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分)
21. 本文的语言具有个性特点,说说第⑩段中加点词语和短语的作用。(3 分)
它是沉入文字的海底,被更健全、更广阔的心智包裹时的温暖,它甚至可以是一种“逆流而上”,是如作家王蒙所说的“攻读”“加码读书”,跟攻城一样,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把全身心紧张起来去读,去跟书较劲儿。
22. 结合第⑩— 段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阅读,才能不失滋味长。(4 分)
四、写作(50 分)
23.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 分)
(1)请以《总有回忆似暖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学习博主在网上发布了“30 天逆袭成班级第一”的方法分享视频,迅速走红,很多同学点赞收藏。
同学甲:“这位博主以前分享的方法就很有效,这次肯定也行,我马上试试!”
同学乙:“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逆袭,我不相信!”
同学甲:“你总是怀疑,怎么能够出奇制胜呢?”
同学乙:“不盲目相信才不会走错路!”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 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一、1. (2分)B 【点拨】A. 契合(qiè)—qì,如雷灌耳—如雷贯耳;C. 鄙夷(bì)—bǐ,走头无路—走投无路;D. 虚妄(wǎng)—wàng,格守—恪守。
2. (2分)A 【点拨】第一空,“如果”,表示假设。“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结合语境可知,应填“如果”。第二空,“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在现实面前便不堪一击”是对横线上所填词语的进一步阐述,“纸上谈兵”强调不联系实际情况空谈,由此可知,应填“纸上谈兵”。第三空,“承担”,担负;担当。“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此处要与“重任”搭配,应填“承担”。第四空,“最终”,最后;末了。“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两个词都有“最后”的意思,但是“终于”强调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此处没有“等待”的意思,故应填“最终”。
3. (2分)B 【点拨】B. “温暖与阳光”为并列短语;“抵抗寒冬”为动宾短语。
4. (1)(2分)D 【点拨】D.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红军撤退时留在镇上的老布尔什维克是朱赫来,而不是阿尔焦姆。教会保尔打拳的也是朱赫来,并非阿尔焦姆。
(2)(3分)示例一:我选择林冲。林冲被人陷害时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风雪山神庙后奋起反抗,深化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示例二:我选择祥子。祥子从一开始的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到三起三落后的自私懒惰、麻木堕落,深化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主题。
5. (6分)(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欲辨已忘言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一)6. (3分)D 【点拨】D. 【甲】诗,开始写了“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诗人的茫然;然后写“冰塞川”“雪满山”,诗人心生失望之感;中间又想到“垂钓碧溪上”和“乘舟梦日边”的两位历史人物,诗人又心生希望;结尾两句境界顿开,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诗人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从诗人的前后情感变化可以看出,诗人是乐观、旷达的。选项中的“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表述有误。
(二)7. (3分)B 【点拨】A. 有时/或许、也许;B. 均为“面对,迎着”;C. 举荐、选拔/发动;D. 全、都/完毕。
8. (1)(2分)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祗”“骈”各1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3分)参与国家政务却对百姓没有益处的人弃逐,身居高位却不能举荐贤才的人退位。(“与”“斥”“退”各1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9. (2分)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断对一处得1分)
10. (4分)论述角度:【甲】文从管理者不善识人才的角度论述;【乙】文从管理者应大力举荐人才的角度论述。(2分)启示:要重视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举荐和任用人才,不能埋没人才。(2分)
【乙文参考译文】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汉武帝)下诏书说:“以仁爱为根本,以道义为准则,(来)褒奖有德之人,给予贤才俸禄,鼓励善行,惩罚暴行,这正是五帝、三王能够使国家昌盛的原因。我从早到晚勤劳不懈,一心希望与天下贤士共同走上这条治国大道。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城邑,也必定有忠诚守信的人;三个人并肩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如今有的郡甚至整个郡都不向朝廷举荐一个(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这说明朝廷的政令教化不能贯彻下去,而那些积德行善的君子也被阻隔,无法让朝廷知晓。况且举荐贤才的人应当受到上等奖赏,埋没贤才的人则应遭受公开惩罚,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现在我命令)二千石官员、礼官、博士共同商议,对不举荐人才的人应治以何罪。”有关部门上奏建议说:“在古代,诸侯向朝廷举荐人才,第一次举荐合适的称为崇尚美德,第二次举荐合适的称为尊重贤才,第三次举荐合适的称为有功,朝廷会赐予(他)九锡以示嘉奖;(如果)不举荐人才,第一次会贬黜爵位,第二次会削减封地,第三次则会完全削去爵位和封地。包庇下属、欺骗君上的人处死,阿谀君上、欺压百姓的人受刑,参与国家政务却对百姓没有益处的人弃逐,身居高位却不能举荐贤才的人退位。这就是用来鼓励善行、罢黜恶行的办法。如今陛下的诏书要求发扬先帝选贤举能的传统,命令二千石官员举荐孝廉,目的是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如果)不举荐孝子,就是不奉行诏令,应当按照不遵守朝廷命令论罪。(如果)不能考察举荐廉洁之士,(说明)没有能力胜任官职,应当罢免。”(汉武帝)批准了这一奏议。
三、(一)11. (2分)D 【点拨】A. 有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中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可知,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B. 有误,“极其精准地再现了衣物手绘纹样‘千花千面’的特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的“最大限度真实再现衣物手绘纹样‘千花千面’的特点”可知,AI辅助纹样生成能最大限度真实再现衣物手绘纹样“千花千面”的特点;C. 有误,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中的“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两年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可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两年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而非全国博物馆。
12. (3分)青年群体的参与模式从“单向观展”转向“深度互动”,形成了沉浸式观展、交互项目、社群活动的综合体验。(或“青年热衷于博物馆提供的可动手实践、游戏化、社交性强的互动项目。”)
13. (3分)示例:①参观博物馆的青年群体扩大,青年参与共创;②博物馆大胆创新,文创产品热销,市场规模扩大;③博物馆数字化传播升级,宣传方式多样化;④科技深度赋能,博物馆走向数字化。(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二)14. (4分)(1)(2分)①继续画成二分之一圆弧。 (1分)②对老师画圆感到好奇,想知道这个圆有啥用。(1分)
(2)(2分)以陆老师画圆为线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推进情节,五次画圆,每次都引发“我”和同学们不同的反应,(1分)使故事富有层次感和吸引力。(1分)
15. (4分)正面描写:描写陆老师画圆时气势如虹,动作行云流水,还描写了其意气风发、扬眉拔剑的神态等,(1分)表现了陆老师对画圆这一简单事情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把圆画好的坚定与自信。(1分)侧面描写:描写陆老师在画圆时,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的氛围,(1分)衬托出陆老师将圆画得十分好,表达了学生对陆老师由衷的赞叹之情。(1分)
16. (2分)虽然陆老师不会下围棋,但他用30年练习画圆的经历以及做事专注、坚持的态度,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道理。(1分)他的精神影响了“我”,让“我”不再只看重下围棋的输赢,而是专注于提升自我,“我”从陆老师身上学到了比围棋技巧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反复坚定地对别人说陆老师就是“我”的围棋师父,这也体现了“我”对陆老师的敬重与感激。(1分)
17. (4分)含义:“人生几何”表面指陆老师教授“我们”几何课,通过画圆传授知识;(1分)深层含义是借画圆的过程,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即人生就像画圆,需要专注、坚持、有耐心,只要用心,就能画出属于自己的圆满人生。(1分)作用:标题新颖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揭示文章主旨,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1分)
18. (3分)示例:我感受到了文章中传递的“专注的力量”。(1分)梁宇从一个围棋新手,逐渐超越“我”,并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他的成功不仅源于天赋,更源于专注和努力。(2分)
(三)19. (1分)在现代社会,人们应摒弃浮躁的浅阅读方式,回归深入阅读。(意近即可)
20. (3分)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互联网上便捷可得的书摘书评、短视频“几分钟读一本书”的轻松拆解,人工智能对图书精华的提炼等例子,具体形象地论证了在多种便捷方式的“代劳”下,读书容易变得不系统、不细致,使得读者对这种现象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1分)
21. (3分)“沉入文字的海底”“逆流而上”写出了读书的感受和体验;(1分)“攻读”“加码读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方式和方法。(1分)这些加点词语和短语将“放手”去读书、“沉潜”去读书写得具体真切,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1分)
22. (4分)全身心紧张起来去读,去跟书较劲儿;(1分)花费时间慢慢摸索着阅读;(1分)将阅读作为自我教育与自我养成的生活方式;(1分)安静、沉静地读书。(1分)
四、23. (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