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睥睨(pì) 宿营(sù) 荣膺(yīng) 锱铢必较(zī)
B. 夹袄(jiá) 狡黠(xiá) 诘难(nán) 珠两悉称(zhū)
C. 嘶哑(sī) 要决(jué) 诓骗(kuāng) 不屑置辩(xuè)
D. 推崇(chóng) 绰号(chuó) 诡谲(jué) 无精打彩(cǎi)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巍巍华夏,数千年的文明闪耀星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引以为傲。数千年的历史 _______,从未中断。那是因为我们_______了文化之根,没有忽略农耕文明之美。农耕文明带给我们的_______是物质上的满足,_______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A. 奔流不息 守卫 不仅 更
B. 浩浩荡荡 守住 虽然 但是
C. 奔流不息 守住 不仅 更
D. 浩浩荡荡 守卫 虽然 但是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②匠人们以匠心精神守护技艺,不仅延续了古老的文化血脉,更为现代生活注入了独特的美学价值。③手工艺品大都需要经历选材、制作的漫长过程,唯有坚守初心,才能最终呈现令人惊叹的完美艺术品。④匠人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既是手工艺传承的灵魂,也是当代青年亟待领悟的精神内核。
A. “匠心精神”“坚守初心”“精神内核”的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 ①句中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修改方法是将“瑰宝”后的顿号改成逗号。
C. 从②句中的“不仅……更……”可以看出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D. “这种态度,恰是当代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之后。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 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北宋文天祥的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C. 《艾青诗选》中的大堰河是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身上表现出了纯朴、善良的品质以及超越了血缘关系的伟大无私的爱。
D. 《格列佛游记》写的是格列佛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
(2)名著阅读(3 分)
真性情是人物抛开世俗伪装后展现的本真底色,或是坚守自我的赤诚,或是直面内心的勇气。
从《骆驼祥子》《水浒传》中任选一人,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该人物“真性情”的体现。
5. 古诗文默写(6 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春望》一诗中能表现杜甫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6 题。(3 分)
【甲】渔家傲·秋思 【乙】秋杪江亭有作①
范仲淹 刘长卿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被贬南巴途中所作。秋杪(miǎo):秋季的末尾。
6. 下面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词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B. 【乙】诗开头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情绪。
C. 两首诗词都描写了秋景中的大雁,借助大雁的意象突出了天气极为寒冷。
D. 两首诗词都借景抒情,【甲】词表现了戍边将士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乙】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前路迷惘、仕途失意的悲叹。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 题。(14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品山堂鱼宕
张 岱
二十年前强半住众香国①,日进城市,夜必出之。品山堂孤松箕踞,岸帻入水。池广三亩,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深秋,橘奴饱霜,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季冬观鱼,鱼艓千余艘,鳞次栉比,罱②者夹之,罛③者扣之,簎④者罨之, 者撒之,罩⑤者抑之,罣者举之,水皆泥泛,浊如土浆。鱼入网者圉圉,漏网者,寸鲵纤鳞,无不毕出。集舟分鱼,鱼税三百余斤,赤鱼白肚,满载而归。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
【注释】①众香国: 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②罱(lǎn):捕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工具。③罛(gū):大渔网。④簎(cè):以叉刺取鱼鳖。⑤罩:捕鱼或鸟的竹笼。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 水皆泥泛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无不毕出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8.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 分)
(2)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3 分)
9.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新 雨 过 收 叶 上 荷 珠 煮 酒 香 扑 烈
10.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4 分)
(1) 【甲】文中提到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提到品山堂鱼宕的水因捕鱼而泥浆翻涌,变得混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同样是写鱼,【甲】【乙】两文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 分)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3 题。(8 分)
【材料一】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航空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持续在空域、行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传统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广阔。首先,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包括满足不同运行场景的机场、起降点和维修站等地面设施网,系统完备的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低空信息保障网,以及具备全域数据共享能力的低空飞行服务网。其次,研发制造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空经济既依赖各种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也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从低空经济产业链来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低空制造和低空保障、下游应用场景都需要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最后,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动力。低空经济不仅限于航空运输领域,还涵盖文化旅游、交通物流、应急救援、农业工业生产等多业态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将推动低空经济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各行各业。
(摘编自《夯实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支撑》)
【材料二】
在深圳,无人机已经可以配送生鲜、药品等,据民航深圳空管站统计,每日最高运输架次达到50 0 0 架次;以无人机蜂群技术打造的“空中剧场”,在上海、迪拜等地实现跨国光影秀,单场观众超百万人次;南通至上海浦东开通低空载客航线,40 分钟跨越123 千米,票价仅为高铁的1. 5 倍,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城市群……
2024 年是“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从区域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 亿元,2025 年预计将达850 0 亿元,年均增速超30%。
(摘编自《从蓝图到实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材料三】
注:CAGR 为复合年均增长率,E 为预测。 (有改动)
【材料四】
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仍面临低空空域的开放程度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的挑战,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低空经济行业要借助新技术在精准性、预见性、协同性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安全运行态势的预判能力,加强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的监测、控制与管理,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将航空安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
此外,低空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的基础,空域改革是当前低空经济“乘势而飞”的核心关键,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部门应加快低空空域的开放步伐,简化审批流程,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摘编自《低空经济如何迎“风”而上》)
11. 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2024 年是“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 亿元,2025 年预计将达到8500 亿元,年均增速超30%。
B.我国低空经济仍面临低空空域的开放程度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的挑战,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C.材料三通过具体的数据补充说明了材料二中关于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速的变化趋势。
D.材料四介绍了低空经济面临的问题,亟待将低空载客航线拓展至更多城市,从而更好地发展低空经济。
12. 辩论赛开始前,班长告知大家投影仪出现了故障,无法展示图片。请你将材料三图中的主要信息转换成两条文字信息,以便更好地证明你方观点。(2 分)
13. 辩论赛上,反方认为低空经济存在安全隐患多、成本高等问题,前景“忧”大于“喜”。请你代表正方,结合材料内容反驳反方。(4 分)
反方:低空经济前景“忧”大于“喜”。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 题。(17 分)
又到椿芽飘香时
毕传高
①我的老家在鄂东一个名叫“乌沙畈”的小山村。记忆中,老家的云雾总是带着三分药香。四月的风掠过青砖黛瓦,将山坳里新发的椿芽香揉碎了撒向人间。
②老家的春天是从石缝里钻出来的。新修的水泥路刚被夜雨洗得发亮,山上的野樱还未谢尽,竹林里早已冒出星星点点的笋尖。这时候,若往小镇的早集上走一走,定能遇见头戴蓝布巾的阿婆,竹篮里码着扎成小把的香椿芽,叶片上沾着露水,嫩茎掐断处凝着琥珀色的汁液,空气里浮动的香气裹挟着泥土与晨雾的湿润,直往人肺腑里钻。
③“椿树打头不作梁,四月芽尖赛参汤。”祖父在世时常这样念叨。故乡人家多在檐前屋后栽种香椿,倒不图它成材,单为这年年岁岁守时的馈赠。我总记得屋前那株香椿,它树干虬曲如卧龙,树皮皴裂似百岁老人的手。惊蛰过后,香椿树的枝丫间便缀满了红玛瑙般的芽苞,待到清明雨落,嫩叶舒展如孔雀翎羽,在炊烟里轻轻摇曳。
④采椿芽是门讲究活儿。父亲会选在露水将散未散的清晨,扛着带钩的竹竿往山上去。香椿多长在老宅旁、竹篱边、山林里、梯田坎上,越是贫瘠处越长得精神。父亲教我们姐弟看叶尖颜色:紫红者味醇,碧绿者气清。采时不可贪心,每枝只取顶芽两三片,留得母树续生机。我们拎着竹篮跟在后面,看父亲用竹竿轻巧一钩,嫩芽便簌簌地落进竹篮里。
⑤最妙的还是母亲灶台上的戏法。青石垒的土灶烧着松针,铁锅热得泛红时,将菜籽油倒入锅中。将焯过山泉水的香椿切得细碎,拌上自家老母鸡下的蛋,金玉相融倒入锅中。霎时间香气撞开雕花木窗,漫过晾着草药的竹匾,惊醒了梁上打盹儿的花猫。这味道不同于城里的香精调料,倒像把整个春天的山野之气都收在碗里——初尝微苦,细品回甘,末了舌尖还留着草木的清香。
⑥椿芽炒蛋刚出锅,母亲总要先给隔壁老人送一碗。老人常说我家的香椿是沾了药圣的灵气——李时珍当年在这里采药,曾在我家歇脚饮茶,临走时将药篓里的几粒香椿种子遗落院中。这话我原是不信的,直到某日在《本草纲目》里看见这样的内容:“香者名椿,臭者名樗……”我不觉一怔,对香椿的喜爱便又多了几分。
⑦山里的春天总伴着交换与分享。四一奶端来腌得透亮的香椿酱,敦六叔送来新挖的春笋,母亲则用晒干的香椿芽包了青团回赠。最难忘那年春旱,香椿发芽稀少,母亲把攒了半个月的香椿芽全给了坐月子的菊芬嫂。母亲说草木知仁义,人更要懂情分。傍晚,我们姐弟仨就着腌萝卜喝粥,却觉得比往日更有滋味。
⑧那年椿芽季,我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大山,调到了县城。临行前,母亲往车里塞了一包连夜烘干的香椿,叶片蜷曲如碧螺,热水一冲便舒展成振翅的绿蝶。这些年我东奔西走,尝过湖南的腌腊肉,吃过重庆的辣子鸡,却总在春雨绵绵的夜想起老屋瓦檐滴落的椿芽香。城里也能买到香椿,但城里的香椿用保鲜膜裹着,躺在冷气充足的货架上,终究少了山野的魂魄。
⑨前日我收到老家寄来的包裹。粗布包着的玻璃瓶里,紫红的香椿芽浸在琥珀色的酱汁中,底下沉着几粒青花椒。我按母亲所嘱,取一勺香椿酱拌在刚出锅的挂面里,倏然又见老屋炊烟袅袅。窗外的霓虹映着玻璃上的雨痕,竟幻化成老家山涧的飞瀑流泉。
⑩我又一次梦回乌沙畈,门前那株香椿愈发苍劲,枝干上系满红布条——都是求医问药的外乡人挂的。人们说用老树的椿芽煎水可治咳喘。醒来我翻看手机,家人群里正热闹,姐姐在晒新采的椿芽,母亲站在老树下手扶树干,笑容比枝头的春阳还暖。
又到椿芽飘香时。我披衣起身,听见远山的香椿正在抽芽,那声音轻得像母亲年轻时哼的采茶调。
(选自2025 年04 月05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4.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围绕“香椿”所描绘的画面。(3 分)
15. 本文语言自然真挚、平易感人,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惊蛰过后,香椿树的枝丫间便缀满了红玛瑙般的芽苞,待到清明雨落,嫩叶舒展如孔雀翎羽,在炊烟里轻轻摇曳。
16. 文章第⑥段中提到李时珍在“我”家歇脚饮茶时遗落了香椿种子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3 分)
17. 本文的题目是《又到椿芽飘香时》,而第⑧段却写了腌腊肉等食物,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4 分)
18. 本文通过“香椿”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 —21 题。(11 分)
DeepS eek:计算机如何从“鹦鹉学舌”到“对答如流”?
杨 屹 律 原
让机器“说话”
①人类拥有极其复杂且高度发达的语言系统,可以运用口语、文字等抽象符号进行沟通,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绝大部分生物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能理解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以及拥有强大的表意能力,是人类高级思维的重要体现。
②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是通过计算机实现语言分析,研究人机交互并进行有效通信的理论与技术。它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处理和生成人类的语言,实现人机之间的有效交流。这需要将数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融合,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不断更新的“语言理解”算法
③1947 年,沃伦·韦弗(Warren Weaver)提出“计算机语言自动翻译”理念。
④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最早的研究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技术进步,现在发展到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的Transformer 模型(Chat GPT 和DeepSeek 都是基于Transformer 模型开发的)。
⑤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 模型的核心创新点之一,它可以让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动态地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计算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更好地捕捉文本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
(1) 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简单来说,你可以把训练DeepSeek 等大模型的过程看成一个“猜谜大师”的养成过程。在训练时,它会被“投喂”海量文本,但它不记忆具体知识,而是学习词语之间的关联规律,比如“狗喜欢吃……”后面大概率出现的词汇是“骨头”或“肉”,而不是“草”。随着训练量增大,它可以不断提高自己产生结果的概率和合理性,例如“地道”后面是“战”还是“美食”,它会根据上下文语境做出判断。
⑦在对话阶段,Transformer 模型主要采取边听边猜并不断优化的模式进行。例如,当你输入“为什么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时,Transformer 模型会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拆解关键词,找到“天空”“蓝色”等关键词,然后根据在训练阶段掌握的规律找到“光的散射”和“大气层”等知识片段,再逐词生成完整的回答。在生成答案的过程中,它还可以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果。
更优秀的大语言模型之路
⑧许多预训练语言模型都是通过增大训练参数规模来提高模型训练的效果的,但这样会对数据和算力有很高的要求,使得训练和部署模型的成本巨大。
⑨ DeepSeek 的突出创新点之一在于,它主要是通过优化算法来达成较好的模型训练效果的,因此需求的训练数据相对较少、训练算力相对较低。在这一过程中,它使用的混合专家模型起到了突出作用。
⑩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合专家模型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一间准备装修的毛坯房,想要将它装好,需要20 个泥瓦工、20 个木工和10 个油漆工,其他大模型会在整个施工期间都“养”着这50 名工人,而DeepSeek 则会根据施工需要,在特定的时段“雇佣”特定的工人,所以DeepSeek 的训练成本更低。
此外,DeepSeek 对图形处理器(GPU)和芯片进行了深度优化,进一步降低了模型训练和部署的成本。同时,DeepSeek 是开源的,它公布了自己的模型参数和训练工具链,吸引广大二次开发者对其应用和优化,迅速形成了自己的开发生态,从而进一步满足模型在医学、法律等特定领域的需求。
一次次的工业革命告诉我们,被迭代的始终是工具,大语言模型替代的是工具性技能,而非人类的能力——提出问题、定义价值、赋予意义。它无法取代人类“不理性”的价值、“无意义”的探索和“不完美”的联结。真正的危机或许不是“机器太过强大”,而是“人类太像机器”。如何对待疾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命题。
(有删改)
19. 根据提示,填写下图。(3 分)
20. 括号里的内容是昆昆阅读文章时批注上去的,请你帮他解答。(4 分)
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 模型的核心创新点之一。(加点的“之一”可以删去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 分)
四、写作(50 分)
2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 分)
(1) 当一缕阳光穿过树叶,当一行文字跳入眼睛,当一句话语抚慰心灵……你是否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这就是诗意在我们身边的闪现。
请以《________中有诗意》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沈尹默《月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曹雪芹《红楼梦》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想法。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 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一、1. (2分)A 【点拨】B. 诘难(nán)—nàn,珠两悉称—铢两悉称;C. 要决—要诀,不屑置辩(xuè)—xiè;D. 绰号(chuó)—chuò,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2. (2分)C 【点拨】第一空:奔流不息: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浩浩荡荡:水势浩大的样子。“历史”应该是永不停息的,故选“奔流不息”。第二空:守卫:防守保卫。守住:保持住,有传承下去的意思。根据“文化之根”可知,应该守住文化之根,故选“守住”。 第三空和第四空:“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根据语境应选“不仅……更……”。
3. (2分)A 【点拨】A. “匠心精神”和“精神内核”为偏正短语,“坚守初心”为动宾短语。
4. (1)(2分)B 【点拨】B. 文天祥是南宋人。
(2)(3分)示例:《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初到北平省吃俭用攒钱买新车。当曹先生被人跟踪时,祥子冒险护送曹先生。他的“真性情”体现在对生活的纯粹热爱与责任感,他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着做人的尊严。他如同一株扎根泥土的野草,虽卑微却活得坦荡。
5. (6分)(1)塞上燕脂凝夜紫 (2)箫鼓追随春社近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伛偻提携
(5)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二、(一)6. (3分)C 【点拨】C. 【甲】词中的“衡阳雁去无留意”通过写大雁毫无留恋地南飞,突出了天气极为寒冷。而【乙】诗“寒渚一孤雁”中的大雁则是用来衬托诗人自身漂泊孤寂的处境,并非为了突出天气极为寒冷。
(二)7. (3分)C 【点拨】A. 介词,自,由/动词,跟随;B. 助词,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动词,答应;C. 均为副词,都,全;D. 副词,全都,全部/动词,完成,结束。
8. (1)(2分)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3分)约上我的兄弟,烹煮鲜鱼痛快饮酒,整整一天才散去。
9. (2分)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
10. (4分)(1)(2分)水尤清冽(1分) 水皆泥泛,浊如土浆(1分)
(2)(2分)【甲】文侧重写观鱼、鱼儿嬉戏的过程,(1分)【乙】文侧重写捕鱼的壮观场面。(1分)
【乙文参考译文】
二十年前我多半住在众香国,白天进城,晚上必定要出城回来。品山堂前有一棵孤松,像人张开腿坐着一样,松枝随意地伸入水中。池塘有三亩大,莲花高出池岸,莲蓬成百上千,鲜嫩饱满,惹人喜爱。新雨过后,收集荷叶上的水珠来煮酒,酒香浓烈扑鼻。门外的鱼宕,横跨三百多亩,大多种着菱角和芡实。小菱角像姜芽一样,采来就可以吃,鲜嫩得像莲子,香味像建兰,没有什么味道能比得上。深秋时,橘子饱经严霜,不是个个都红透裂开,就不轻易剪下。深冬时节观看捕鱼,一千多艘小船,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密密排列,用罱网的夹鱼,用罛网的扣鱼,用簎的叉鱼,用的撒网捕鱼,用罩笼的罩鱼,用罣网的举网捞鱼,水都被搅得泥浆翻涌,混浊得像土浆一样。入网的鱼拥挤局促,漏网的鱼也张口呼吸,连一寸长的小鱼,也全被捕捞出来。大家集中船只分鱼,光鱼税就有三百多斤,红鱼白肚,装满船舱而归。约上我的兄弟,烹煮鲜鱼痛快饮酒,整整一天才散去。
三、(一)11. (2分)D 【点拨】D.材料四阐述低空经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向,并未提到“亟待将低空载客航线拓展至更多城市,从而更好地发展低空经济”。
12. (2分)①2021—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25—2026年将会继续保持逐年增长趋势;(1分)②近几年,我国低空经济增速较快,在2023年达到峰值后逐渐放缓,但预计整体仍保持较高增长水平。(1分)
13. (4分)低空经济前景“喜”大于“忧”。(1分) 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1分)政策支持力度大,发展环境优越;(1分)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虽然低空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得以解决,所以低空经济前景“喜”大于“忧”。(1分)
(二)14. (3分)(1)父亲传授采椿芽技巧(1分)(2)春旱时母亲赠椿芽给菊芬嫂(1分)(3)“我”收到老家寄来的香椿酱(1分)
15. (3分)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芽苞比作红玛瑙,将舒展的嫩叶比作孔雀翎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椿芽的颜色及椿叶的形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香椿树的喜爱之情。(1分)
16. (3分)①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传奇色彩;(1分)②传说使“我”对香椿的喜爱又多了几分,突出了文章主题;(1分)③从侧面表现了家乡香椿的独特魅力,也为下文写老树被人们崇拜作铺垫。(1分)
17. (4分)有必要。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将这些年“我”在异地品尝的美食与记忆中老屋瓦檐滴落的椿芽香作对比,将城里的香椿与老家的香椿作对比,(1分)突出了老家香椿的香气迷人和充满山野的魂魄,(1分)表达了对家乡味道的喜爱与想念。(1分)
18. (4分)①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文中多次通过香椿回忆故乡的景、人、事,借香椿“山野的魂魄”象征故乡独特的生活气息,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1分)②对亲情的珍视。父亲传授采椿芽的技巧、母亲用椿芽做菜的“戏法”、离别时的干香椿与后来的香椿酱,以及结尾将香椿的抽芽声比作母亲年轻时哼的采茶调,都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传递出对亲人的感恩与思念。(1分)③对乡村温情与传统美德的赞美。邻里间交换、分享香椿酱、春笋、香椿芽青团,母亲将椿芽送给坐月子的菊芬嫂,体现了山里人知仁义、懂情分的淳朴民风和真挚情谊。(1分)④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祖父嘴里的话、李时珍的传说等赋予了香椿文化内涵,暗含着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1分)
(三)19. (3分) (1)“猜谜大师”养成记(1分)(2)机器翻译(1分)(3)学习词语之间的关联规律(1分)
20. (4分)不可以删去。加点的“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1分)在文中指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中的一个。(1分)若删去,意思变为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模型唯一的核心创新点,与实际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21. (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真切地强调了混合专家模型的工作机制使得DeepSeek的训练成本更低。(2分)
四、22. (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