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09: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够支撑该论点的是( )
A.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
B.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厚厚灰烬
C.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
D.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2.某班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比较学习,这两次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文人志士广泛支持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贵族集团强力推行 D.维护贵族集团利益
3.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描绘了汉代使臣出使西域的部分场景,这一事件直接推动了( )
A.丝绸之路的初步开通 B.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
C.汉朝对西域军事控制 D.西域纳入汉王朝版图
4.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
A.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
B.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
C.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
D.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5.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以下文物现象:原本流行于南朝的莲花尊,在北朝晚期的贵族墓葬中也有出土;北朝壁画中出现了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的情景;部分北魏墓志的书法风格与东晋王羲之的书法有相似之处,呈现出“斜划紧结、笔力劲健”的特点。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远影响 D.社会动荡促进文化融合
6.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C.创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 D.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7.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人物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文化互鉴,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8.下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我国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北文化交流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9.观察下列曲线图的形式,对明清科技水平“落后”,解释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少林小子、唱响春晚的文化艺术瑰宝豫剧、赢得阵阵喝彩的太极武术短剧《乳虎啸春》……诸多河南元素在央视春晚熠熠闪光。这些元素共同反映了( )
A.文化河南,底蕴深厚 B.传统武术,焕发新生
C.华夏文明,发端中原 D.艺术中国,皆出于豫
11.有学者研究发现,从输往英国的出口货值看,1844年广州出口的货值是上海的7.7倍,而到了1852年,上海出口的货值是广州的1.7倍。下列史事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义和团运动爆发
12.张謇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以棉、铁两种工业为中心,1910年,他正式提出“棉铁政策”。认为“至柔唯棉,至刚唯铁”。这表明他主张( )
A.平均地权 B.君主立宪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13.据资料记载,中央苏区的于都县,未分田前粮食亩产平均不足200斤,1933年上升到300至400斤;会昌县粮食产量1932、1933年连续两年递增20%。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北伐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势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 D.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14.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斯大林曾言:“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这些论断一致认为中国抗战( )
A.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B.助推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D.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5.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由此表可见,当时(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自由平等风尚成为主流 B.市民观念走向世俗
C.社会变迁因素逐渐累积 D.民族工业开始壮大
16.正确解读材料,获得有效信息,是历史学科必须培养的学科能力,“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于( )
A.美军飞机对中国边境城市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应朝鲜政府请求,赴朝参战
B.美国派兵支援朝鲜南方军队作战
C.在抗美援朝中,涌现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战士
D.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17.郭沫若的《迎春序曲》中写道:“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诗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步伐
C.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强国之梦
1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19.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作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正义力量,可以在联合国发声发力,也使得联合国更加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事实上,缺少中国的联合国,必然会在多种全球性议题上出现功能性失调。由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C.能够成功解决世界难题 D.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力量
20.订餐APP如同一位贴心厨师,随叫随到,让我们尽享美食盛宴;自动购票机则是时间的守护者,让我们告别排队的烦恼,轻松购票,享受出行的乐趣……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B.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增多
C.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
21.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的最高法院和税务法庭、法国的财政和司法机构任职,甚至还有的在一些国家担任了除财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顾问和国家各部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封建贵族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封君封臣制度强化
22.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台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些文献都有利于( )
A.君主立宪的确立 B.联邦体制的建立 C.共和体制的创立 D.资本主义的发展
23.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是启蒙运动的后起之秀,他在《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将贵族的愚昧与小人物费加罗的机智作了鲜明的对比,寓意第三等级要比特权等级强大得多,路易十六在看到这一剧本时惊呼:“它的后果将会是摧毁巴士底狱!”该评价说明,启蒙运动( )
A.宣传自由平等民主 B.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C.批判法国等级制度 D.为法国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
24.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史事的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巴川学者阳枋曾主持北岩书院,扩大了涪陵易学的传播
B.1804年,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C.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索
D.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25.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80年来,联合国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体现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
A.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解决人类环境问题
C.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综合题
26.某校组织学生开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活动一 “触摸”历史典籍】
拜读典籍,感悟历史,历史典籍是前人智慧的聚宝盆,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著作 ①《伤寒杂病论》 ②《齐民要术》 ③《农政全书》 ④《本草纲目》
时期 东汉末年 南北朝时期 明朝末年 明朝末年
成书过程与影响 张仲景广泛阅读春秋战国以来的医书,包括医经7家、216卷,经方11家、274卷,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概括完成。确立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原则 贾思勰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向农民询问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全书10卷,92篇,10多万字。奠定农学发展基础 徐光启广泛阅读农书,收集古代农作物的种植经验,结合实践经验和心得。全书60卷,50多万字。系统总结了古代农学成就 李时珍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实地调查,拜渔人、农民、车夫、药工等为师,历经27年,三易其稿,完成192万字的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活动二 “走进”历史人物】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至1993年历时10年,发行了十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以下为其中两位杰出人物的纪念币。
图1蔡伦纪念币 图2祖冲之纪念币
【活动三 “考察”历史遗址】
历史遗址是指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是人类有意识加工而成的,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
图3山西大同石窟 图4河南南阳医圣祠 图5隋唐大运河遗址
(1)根据活动一的材料,指出四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概括古代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2)根据活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后人纪念蔡伦和祖冲之的理由。
(3)从图3、图4、图5遗址中任选一张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包括人物、遗址相关 信息、主要贡献或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谈谈我们要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英雄、造就英雄。英雄辈出,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国家安危英雄守护】
材料一
左宗棠(1812—1885),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建议立即出兵新疆收复失地。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新疆事务,他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材,走到哪里,抬到哪里,以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左宗棠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等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进军中注重民心所向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仅一年多即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以武力维护了国家统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革命岁月英雄足迹】
材料二
【使命责任英模担当】
材料三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怀揣超常的爱国之情,突破重重阻挠,毅然踏上归国之路,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之中,在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等,使我国的导弹、核武器得到了飞速发展,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摘编自葛立新《探寻“两弹一星”精神的密码》
【时代呼唤英雄精神】
材料四 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必将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群像》(2024年9月30日)
(1)材料一图A事件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A事件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在长征路上能够体现红军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史实。图C和图D两座城市都被称为“英雄城市”,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说明这两座城市被称为“英雄的城市”的理由。
(3)以材料三图中人物为代表的英雄群体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取得成功对我国的意义。简述20世纪七十年代药学家屠呦呦取得的科技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应如何汇聚起“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三、材料题
28.下面是某班同学们整理的历史时间轴和便笺,请完成探究任务。
观点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观点2: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
观点3:抵御外侮彰显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观点4: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请仔细观察材料,从便笺中任选一个观点,然后选取历史时间轴中两个相关联的史事分别进行叙述。(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叙述要体现史事六要素,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D B B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C A A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D A
26.(1)共同点:广泛阅读、搜集整理;亲身实践;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继承。
精神品质:坚持不懈;重视实践;不畏艰难;等等。
(2)理由: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3)解说词:河南南阳医圣祠一是后人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修建的,他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德高尚,被后世誉为“医圣”。隋唐大运河遗址一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
27.(1)领导人:林则徐。
历史意义: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维护了民族利益,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原因:具有坚定的爱国决心和勇气;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注重争取民心并严明军纪;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与配合下实现了收复失地。
(2)史实: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理由:武汉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与会战,付出巨大牺牲,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3)群体称号:“两弹一星”元勋。
意义:突破技术封锁,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与垄断,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成就:屠呦呦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人类防治疟疾作出了巨大贡献。
(4)如何汇聚: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勇于创新,苦练本领;团结奋斗,肩负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主题名称:传承英雄精神,共筑复兴伟业。
28.观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论述: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朝前期,为了摆脱沙俄的奴役,土尔扈特部的大部分历经艰难险阻成功返回祖国,得到乾隆帝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总结:从隋灭陈到土尔扈特部回归,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都有力地证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