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15课 编码的验证优化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物品编码的验证,感受采用不同编码规则解决同一问题的效率差异。 2.通过校园物品编码的传递实践,能归纳出影响编码传递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 根据编码实践,检验并修改编码规则。 教学 难点 感受不同编码的传递效率,优化编码规则。
教学准备 课件、评价量规、任务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版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改进
回顾:编码的规则制定 出示上节课任务记录单,思考相同物品的编码规则有何异同。 出示上节课上交的编码规则任务记录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同物品的编码规则有何异同。 问题1:你觉得制定的编码规则合理吗? 问题2:这些编码规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关注点:编码规则 2.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并观察。 指导存在困惑的小组。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任务记录单里的编码规则都是合理的。 观察 思考 交流 讨论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中编码规则的制定,巩固数据编码的基础知识,理解编码是基于规则形成的,回顾编码方式的多样性。
探索:感受编码传输效率 参与游戏一:出示游戏规则 让学生用手势、旗语、颜色等方式表示同一个单词,向组内其他学生展示。 2、参与游戏:上台展示 “台下”组:根据手卡上的单词,选择一种方式表示出对应单词。 “台上”组:根据台下组员的编码,将编码所表示的单词写在黑板上。 3、根据游戏体验,说说解码过程。 展示 交流 在游戏中体验编码的验证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记录呈现两个小组不同编码的传递用时,形成对编码传递效率的初步认识。
建构:编码的验证优化 活动一 小组讨论,编码实践 1、呈现回顾环节中的四种编码规则。 2、创设情境,完成任务记录单。 3、小组合作,完成编码。 活动二 合作验证,优化编码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分别演不同的角色,完成编码传递角色扮演的游戏。 填写任务记录单,整理数据。 问题1:能否以维修人员能否找到待维修物品来判断编码的有效性? 问题2:能否以维修能否找到维修物品及用时来判断传递效率? 关注点:编码的有效性和效率 数据经过编码、传递、解码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否被接收方准确接收,是检验数据 ( )的重要标准。 不同编码规则下产生的编码,( )存在差异。 3、出示“分析优化”视频,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影响效率的环境因素。 填写 展示 交流 填写 观看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比分析哪一种编码效率更高。 合作验证后,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关于编码效率的填空。 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编码需要优化的原因。
应用:“我是校园编码师” 出示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罗列校园里可被编码管理的物品,制定物品的编码规则。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编码的实践与检验。 讨论 交流 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我是校园编码师”的实践,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给身边的事物编码的意义。
小结:成果评价 出示“我是校园编码师”成果评价量表,完成组内自评。 交流反馈。 自评 交流 通过成果评价量表,学生完成自评和互评。
板书 设计 编码的验证优化
作业 设计 练习一 “我是校园编码师” 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