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30张PPT) 高一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30张PPT) 高一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10: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归纳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分析理解其影响。
【课程标准】
“天朝” 的崩溃
两次鸦片战争
“天朝” 的崩溃——两次鸦片战争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你能发现什么?
1793年9月14日
英国使节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19世纪初
骄横的鸦片贩子与浑噩的吸食者
壹 文明碰撞
——析原因
第一部分 文明碰撞——析原因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对世界形式变化却浑然不觉。 ——p90学习聚焦
第一部分 文明碰撞——析原因
17——19世纪 中国(清朝) 西方(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社会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思想专制;天朝上国
海禁政策、对外闭关锁国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民主制
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
军备先进
思想民主化
自由通商、对外殖民扩张
工业大国日趋强盛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军备落后
第一部分 文明碰撞——析原因
衰落的
封建社会农业文明
发达的
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
第一部分 文明碰撞——析原因
材料一:1780到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到1810年则达2600万两,这种有利于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贸易开始向相反一端倾斜:1831年到1833年间约有1000万两从中国流出,而且这种逆差进一步扩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以下四段材料总结归纳造成碰撞的直接动因
材料二:英向中输入鸦片激增表
第一部分 文明碰撞——析原因
材料三:1839年林则徐受道光之命到广州主持禁烟。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要求女王放弃鸦片贸易。
材料四:1840年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朕正密切注意英商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引起双方通商关系中断。4月国会对是否向中国出兵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
(1)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触动英国利益。
(2)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需求越来越强烈。
贰 文明对抗
——辨过程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进攻中国。
第一阶段
广州——厦门——浙江定海——天津大沽口——和谈
(1840——1841)
但是,英方不满足于《穿鼻草约》,觉得所获利益过少,想要扩大侵略于1941年8月再次北上。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进攻中国。
第二阶段
广州——厦门——吴淞口——镇江——《南京条约》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清军的抵抗
1841年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年逾六旬的水师提督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人数低于对方,面对猛攻,仍然死守阵地。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
1842年英军全力进攻吴淞要塞。六十七岁的老将陈化成一直与侵略军对击。两江总督牛鉴主张议和,但陈化成誓与阵地共存亡,带领亲兵数十人,坚定阵地,最终英勇牺牲。
三元里人民抗英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内容
割地 割让香港岛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关税 协定关税
1843年,英国又与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1844年,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皇埔条约》,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待遇。
他们满足了吗?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材料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思考:英国产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
直接原因:英方认为通商口岸不足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1856—1858年
广州——天津大沽口
《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8—1860年
天津大沽口——北京
咸丰帝逃往热河 英法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部分 文明对抗——辨过程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
(1)开放包括天津在内的十一个通商口岸。
(2)内河航行权、通商口岸传教权。
(3)鸦片贸易合法化。
(4)允许各国在广州驻使。
(5)大量赔款(英法各800万两)。
(6)割香港岛给英国。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年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4年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俄国成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赢家,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叁 文明启迪
——思结果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材料一: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的事情上拼死相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为什么战败?
材料二:(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思想落后
毫无战略准备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材料三: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为什么战败?
材料四: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
政治腐败
武器落后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为什么战败?
主观原因(清政府) 客观原因(西方) 根本原因
①清政府政治腐败
②军备废弛
③准备不充分
④军事战略思想落后
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②军备先进
③发动战争 蓄谋已久
④具有军事战略规划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合作探究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战 争 签 订 的 条 约 主 要 内 容
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英1842)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协定
《五口通商章程》(英1843) “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不受中国司法审判)
《虎门条约》(英1843)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望厦条约》(美1844) 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黄埔条约》(法1844) 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领事,停兵船
《天津条约》(英法美俄1858)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11)、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抢占中国10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
《瑷珲条约》(俄1858) 《北京条约》(英法俄1860)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合作探究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沿海,深入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政府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的心脏。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合作探究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
地主阶级改革(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刺激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现代化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文人义士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四洲志》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畲《瀛寰志略》
正眼世界第一人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材料:但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是否赞同此种观点的?并运用以下材料和基础知识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 文明启迪——思结果
不赞同。
理由:
(1)不符合史实。中国真正开启近代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并未实践。且清朝高层统治者依然封闭、愚昧与腐朽。
(2)混淆了主观故意和客观结果之间的区别。鸦片战争虽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也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对于中国来说是被动的,对于英国来说也并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造成的结果。
(3)混淆了正常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野蛮的殖民入侵之间的区别。鸦片战争本质上是一场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方面使得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重了人民负担,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威胁了生命安全。
小结
1793年
1839年
1840年1842年
1843年
1844年
1859年
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1856年
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方能崛起!
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