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地震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分布规律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两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如图所示: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如我国的地震带中,除西南和台湾外,多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美国东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并了解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第(1)题,飓风是生成于海洋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乙类灾害多出现在墨西哥湾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此灾害为飓风。美国西部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即图中甲灾害为地震。第(2)题,预防气象灾害重在加强天气预报,及时躲避,以及加固沿岸堤坝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主要是提高人们防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1.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据此回答1~3题。(1)从表中材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2)造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材料中看不出的是( )
A.Y地地质构造脆弱
B.Y地人口密度大
C.Y地离震中近
D.Y地地震发生在夜间
(3)X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处
B.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震要素、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及构造地震的发生。第(1)题,由表中震中距、震级、死亡人数可判断B、C、D三项均正确,而A项震源深度则无法判断。第(2)题,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表中可看出其人口密度较大、震中距小、发生于夜间,故B、C、D三项均正确,而A项Y地地质构造脆弱则无明确显示。第(3)题,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故A、C、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 (1)A (2)A (3)B1.影响加剧
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或过程,而是往往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表现
在人类社会诞生之前地球本无所谓的自然灾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随之出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加重了自然灾害。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如20世纪末,长江上游由于森林砍伐和坡地开垦,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年土壤流失总量已达到22亿吨,超过了黄河流域的年土壤流失总量;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煤炭、石油等燃料消耗的不断增长,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增加了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城镇建设、开采矿山、修筑水坝电站、修路筑桥等常常会诱发一些自然灾害。印度的柯伊纳水库蓄水后,局部地震不断发生,1967年12月11日发生了一次震级为里氏6.5级的地震,造成177人死亡,1 500多人受伤。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坝高105米,1959年建成,从该年起,库区记录的地震日渐增多。
3.应对措施
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应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最小的自然风险换取最好的人类发展,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协调。(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次大地震是由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附近的龙门山断层触动造成的。该断层属于中国________地震带中的川滇地震带部分,这次地震还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为抗震救灾带来巨大困难。
(2)图示范围属于世界上哪一主要自然灾害带?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解析】 该题以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引发的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带的位置范围等知识。该题突破口有两个:一是区域定位,抓住题干中“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图中经纬网,二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关联性。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构造地应力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释放产生,龙门山断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的川滇地震带部分;由于汶川及周边地区山高谷深,加之震后又多阴雨天气,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 (1)亚欧 印度洋 南北 滑坡 泥石流
(2)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3)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人口分布集中,经济密集度加大,同时人类大规模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2)照此下去,该山区公路的安全如何?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目前情况下,你认为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比较修路前后两幅图的变化,可以看出,修路后,山体坡度变陡了,植被遭到破坏了,就会加重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增大,公路安全受到威胁。补救措施一是筑水泥坡,二是植被保护。
【答案】 (1)含沙量增大 山体坡度变陡 植被遭到破坏 (2)将变得不安全 山体有可能发生滑坡 (3)修筑水泥护坡 植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