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嫘祖圣地》碑文记载:“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
C.蚕丝和棉纤维可用灼烧法鉴别 D.蚕丝水解产生-氨基酸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钾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苯甲酸钠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84消毒液可用于皮肤伤口的杀菌消毒
D.酚醛树脂可用于制作电路开关
3.化学仪器是实验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⑤常用于分离混合物
B.④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C.⑤常用于制备实验且冷凝水从上至下流动
D.上述五种仪器都不能加热
4.部分含氯物质的类别与相应氯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庭卫生清洁中a与b的水溶液不能混用
B.d的钾盐可以用于制备氧气
C.c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e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5.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金属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锂的密度比煤油小
B 加热固体与浓混合物可制备 比酸性强
C 某复合膨松剂溶于水产生气泡 该复合膨松剂中主要成分为
D 向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的U形管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颜色变深 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A.A B.B C.C D.D
6.泄漏时可用双氧水()来处理,发生反应;。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况下,中原子总数为
B.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
C.反应消耗,生成数目为
D.每生成氧化产物,转移电子数目为
7.由丙烯合成甘油可采用下列三步反应:
丙烯甘油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B.1,2,3-三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反应③的反应条件是的乙醇溶液、加热
D.甘油与乙酸形成的酯属于油脂
8.是合成某植物激素的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有5种官能团
B.与足量反应,最多消耗
C.M不存在顺反异构
D.M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所得产物分子中具有两个六元环
9.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合成溴苯,三颈烧瓶中所得粗产品再经水洗、碱洗、分液、干燥、蒸馏最终得到较纯的溴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将液溴替换为溴水可减少溴的挥发
B.反应后三颈烧瓶中液体出现分层且下层为油状液体
C.碱洗和干燥可分别选用溶液、无水
D.烧杯中试剂换成溶液可验证发生了取代反应
10.油画常用颜料雌黄在不同条件下褪色,主要化学反应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中为还原产物
B.反应Ⅱ中元素As和S都被氧化
C.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
D.反应Ⅱ中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11.化合物()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熔点,沸点,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其实验室制备过程如下:
已知:在浓碱溶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反应过程包含了加成、消去反应
B.合成反应时可以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和高温条件,以加快反应速率
C.向操作①后的水相中加入适量甲苯,再次进行操作①,可提高产率
D.进行操作②时,应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
12.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制成,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其催化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生成的反应历程有2种
B.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三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每消耗1molHCl,需投料加入1molCuO
D.与实验室制取相比,该方法利用率更高
二、多选题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裹有的脱脂棉上滴加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具有漂白性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
C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有沉淀析出,加蒸馏水稀释,沉淀不溶解 蛋白质沉淀后活性改变
D 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滴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到产生银镜 麦芽糖发生水解
A.A B.B C.C D.D
14.为探究六价铬盐与氧化性相对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变为棕褐色,产生少量气泡
② 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然后加入过量,溶液迅速变为绿色,产生气泡;继续加入溶液10滴,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已知:(橙色)(黄色),(绿色)、(棕褐色,其中为+5价);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发生的反应为
B.实验①②说明氧化性强于
C.实验②加溶液后产生气体,说明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向实验②后溶液逐滴滴加稀硫酸,会出现黄→橙→棕褐的颜色变化
15.α-卤代酮在乙醇钠的醇溶液作用下发生重排得到酯,反应机理如下(-Et代表乙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红外光谱区别①和⑥
B.无法发生以上反应
C.发生上述反应所得酯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D.发生上述反应所得酯只有一种
三、解答题
16.钴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可再生利用。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金属资源。
已知:在时升华同时开始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正极碱浸”时,写出提高碱浸效率的一条措施 ,“正极碱浸”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低温热解”得到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滤液2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煅烧2”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煅烧1”过程中,二水合草酸钴()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填字母)。
A. B. C. D.
17.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易与水反应,体积分数超过易爆炸。制备原理:。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已知:①相关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
冰盐水
熔点/℃ -120.6 -209.86 -77.3 -101 -20
沸点/℃ 2.0 -195.8 -33.35 -34.6 ——
②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是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的试剂是 。反应过程中装置C中通入的作用 。
(3)装置E中的液态冷却剂最好选用 (填标号)。
a.液氨 b.冰盐水 c.液氮
(4)装置还可以选用 (填标号),写出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E装置中收集的产物中混有,进行以下实验:将装置中产物取少量溶于水,将所得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另一份将氯元素全部转化为。实验结果表明,则原装置收集物中 。
18.苯乙醚(M=122 g/mol)可用于制造医药和染料。合成原理:,。
实验步骤:
ⅰ.向三颈烧瓶中加入7.5 g苯酚、4.0 gNaOH和4 mL水;80-90℃水浴加热,固体全部溶解后,缓慢滴入8.5 mL溴乙烷(过量);继续加热搅拌2小时。
ⅱ.冷却至室温,将三颈烧瓶中反应液水洗分液,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两次,分出有机相。
ⅲ.合并两次的洗涤液,用10mL乙醚提取一次,提取液与有机相合并,加入氯化钙并过滤,水浴蒸出乙醚。常压蒸馏有机相,收集172℃左右的馏分,得6.0 g产品。
已知:①苯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熔点为-30℃,沸点为172℃;溴乙烷和乙醚都是挥发性无色液体;溴乙烷沸点为38.4℃;
②图2中克氏蒸馏头的螺口夹可调节毛细玻璃管的进气量。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步骤ⅰ温度控制在80-90℃,避免温度过高,除可能发生副反应外,另一重要原因是 。
(3)步骤ⅱ中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优点是 。步骤ⅲ中提取时振荡分液漏斗后需要进行“放气”操作,原因是 。
(4)产品中可能混有苯酚,检验所用试剂及现象为 。
(5)步骤ⅲ蒸馏可用如图2所示减压蒸馏装置,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克氏蒸馏头弯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溅入冷凝管
B.毛细玻璃管可以起到防止暴沸的作用
C.可将直形冷凝管替换为蛇形冷凝管,以提高冷凝效率
D.实施减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后用真空泵减压
(6)苯乙醚的产率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步骤ⅲ中若未合并两次洗涤液,产率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9.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某兴趣小组制备并探究与溶液的反应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制备的流程如下:
①反应I在高温熔融强碱性介质中进行,需加入的强碱是 (填化学式)。
②与经上面流程反应,理论上得到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将实验制得的溶于水,用草酸固体配制的标准液并标定溶液的浓度,该过程可用仪器有 (填标号)。
A.试管 B.量筒 C.电子天平 D.锥形瓶 E.圆底烧瓶
(2)将溶液与足量混合,其主要反应机理及反应过程中不同价态含Mn粒子的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图甲、乙所示。
已知:①反应是快反应,为副反应产物,后又被还原;
②反应过程中忽略温度变化;
①曲线c对应的离子是 ,点的质量是 。
②后曲线摩尔分数变化加快的原因是 ,点之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0.治疗多发性神经病的药物氯苯唑酸(J)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2-NH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系统命名为 ;D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2)CD步骤的目的为 ;G的结构简式为 。
(3)L比B少一个氧原子,符合下列条件的L有 种。
ⅰ.含有苯环;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 ⅲ.含有硝基。
(4)氯苯唑酸(J)的另外一种合成路径如下。
的方程式为 ,的反应类型为 。
(5)参照以上流程,设计以和合成的路线 。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A
6.D
7.B
8.A
9.C
10.D
11.B
12.D
13.AD
14.BC
15.CD
16.(1)
(2) 加热;搅拌;粉碎;增大溶液浓度
(3)
(4)
(5)C
17.(1) 分液漏斗 (浓)
(2) 饱和食盐水 ①稀释,防止爆炸 ②辅助传输,帮助转移至收集装置。
(3)b
(4) a
(5)15:2
18.(1)球形冷凝管
(2)防止溴乙烷大量挥发
(3) 降低苯乙醚溶解度,便于分层且能减少其在水中的溶解损失 振荡时乙醚挥发使分液漏斗内气压增大
(4)氯化铁溶液,紫色
(5)CD
(6) 61.6 偏低
19.(1) 0.3 BCD
(2) 0.87 曲线对应的离子为,随反应进行,生成较多与发生反应或生成的对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20.(1) 3-羟基苯甲酸 羟基、酯基
(2) 保护羧基
(3)13
(4) ++HCl 还原反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