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2、掌握我国三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灾害带主要的灾害种类。
【学习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习难点】
各地自然灾害成因。
【学习流程】
课前:
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
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
【自主学习】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________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________;东部季风区夏季多________和________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________,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________;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________灾害;东南沿海多________和________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________多,强度大,________高,损失大;中部次之;西部________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________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________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
(1)沿海灾害带: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3)山前灾害带: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自然灾害。
课堂探究学习
【问题探究】
1、试分析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灾害多发的原因。
2、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和有关材料,回答。
材料一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材料二 据统计,图中A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较多。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有178万亩。
(1)甲、乙两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是( )
A.种类多
B.频率高
C.分布范围广
D.地域差异小
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2~3题。
2.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边境线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纬线分布
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汇处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多变
C.自然灾害多发
D.人口密集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
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山前地带:从地质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2、
(1)①气候因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在甲、乙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在甲、乙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②地形原因: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
(3)退耕还林,制止陡坡开荒;在缓坡处修筑梯田等。
解析:图中甲、乙两河分别是长江和淮河,两河由于中下游都是地势低平的地区,排水不畅,且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旱涝灾害。A省为安徽省,南部、西部为低山丘陵区,该地区降水丰沛,在山区植被遭破坏的情况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当堂检测】
1.D[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强度、频率东中西差异大。]
2—3
DC
[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说明此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