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4: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同步练习
实践训练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课堂指导学生用10分钟完成基础题组,深化知识理解、检测学习效果;课后布置学生用15分钟完成提升题组,强化知识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基础达标】
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北京时间2011年10月5日,土耳其地震
②2011年我国27省发生洪涝
③“……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
④2011年利比亚战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对于上题中事件④的判断依据是(
)
A.孕育灾害的环境
B.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C.承受灾害的客体
D.损失大小
3.2012年4月7日,巴西东南部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至少5人死亡,15人受伤。位于里约州北部山区的特雷索波利斯市,6号全天被暴雨袭击,造成境内20余处泥石流,有300多人被疏散至临时避难所。2011年同期,里约州三座城市遭暴雨袭击引发严重泥石流,导致900余人死亡,14
000人背井离乡。材料不能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为(
)
A.联系性
B.频繁性
C.危害严重性
D.不可减轻性
2011年以来,我国气候复杂多变,低温、干旱和洪涝等灾害频发、多发、重发。结合下图回答4~6题。
4.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南方洪涝灾害
B.青海玉树地震
C.西南地区大旱
D.山区泥石流灾害
5.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周期性
B.灾害的严重性
C.灾害的联系性
D.频繁性
6.人们常说的“百年一遇”,是对自然灾害哪个特征的描述(
)
A.周期性
B.灾害的严重性
C.联系性
D.不可避免性
7.(2010·海南高考改造)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欧洲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再一次让人们加深了对“蝴蝶效应”(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的理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次冰岛的火山喷发所带来的问题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2)冰岛的火山喷发是______(圈层)的变异活动,这反映自然灾害的______属性;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蔓延至欧洲上空,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这反映自然灾害还具有______属性。
(3)“蝴蝶效应”一词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特点。
(4)“冰岛所处的大洋中脊,火山喷发是常事”,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特点。有专家称,冰岛火山大约50~80年喷发一次,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性。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据观测发现火星上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喷发的规模远远大于地球。火星上的火山喷发是(
)
A.自然灾害
B.环境问题
C.自然异变
D.致灾因子
2011年第9号热带气旋“梅花”造成辽沪苏浙鲁5省市36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据此回答2~4题。
2.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3.上述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变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4.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一特点
(
)
A.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B.联系性
C.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D.危害具有严重性
2011年8月27日至28日,近20年不遇的飓风“艾琳”给美国东海岸带来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艾琳”登陆后,引发风暴潮、沿海巨浪和大暴雨,造成大面积断电。截至29日,飓风“艾琳”已经导致美国至少35人死亡,遭受飓风袭击的美国东部地区正艰难恢复。据此完成5~7题。
5.美国东南沿海为飓风多发区,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特点为(
)
A.联系性
B.区域性
C.不可避免性
D.不确定性
6.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述的“近20年不遇”(
)
A.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
B.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
C.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
D.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
7.飓风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下列不能有效减轻其灾害的措施是(
)
A.加固建筑物
B.加强监测和预报
C.降低飓风本身的强度
D.发布飓风警报
二、非选择题
8.(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9.(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还导致福岛的一连串核泄漏事故,核危机阴云笼罩日本列岛乃至整个世界,其影响至今仍在被关注。
材料二
中国汶川地震和日本地震的对比。
(1)结合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比较“日本3·11地震”和“我国5·12
汶川地震”特点有何不同。
(2)日本和我国均为地震多发区,体现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两次地震均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体现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_______性特点。
(3)日本此次地震的成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
(4)此次日本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灾害,列举地震还可能诱发哪些灾害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震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同时具有可减轻性,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灾害的危害?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2.【解析】1选A,2选B。第1题,土耳其大地震、27省洪涝、蝗灾都是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危及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战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灾难。第2题,判断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主要依据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3.【解析】选D。材料所述两次自然灾害均体现暴雨导致泥石流暴发,体现了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特点;两次灾害发生时间较近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特点;2011年里约州暴雨、泥石流导致900余人死亡体现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特点;2012年的暴雨、泥石流,由于及时疏散,未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特点。
4~6.【解析】4选A,5选D,6选A。第4题,图示为被水淹没的情景,反映的是洪涝灾害。第5题,材料“低温、干旱和洪涝等灾害频发、多发、重发”,反映出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第6题,“百年一遇”实际上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
7.【解析】本题以冰岛的火山喷发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及特点。第(1)、(2)题,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回答。第(3)题,“蝴蝶效应”反映了自然灾害在区域之间的联系性。第(4)题,冰岛所处的大洋中脊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火山多发,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而冰岛火山50~80年喷发一次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周期性。第(5)题,已经说明是蔓延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火山灰是伴随火山爆发时喷射出来的大量尘埃或微粒,形成的火山灰飘浮在大气圈中,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固结成岩返回到岩石圈。
答案:(1)属于。因为冰岛的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变异活动引起的,而且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2)岩石圈
自然
社会
(3)联系性
(4)区域性
周期
(5)A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均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由于火星上没有人类,也就无所谓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了。
2~4.【解析】2选A,3选B,4选D。第2题,自然灾害的诱因为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第3题,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为人的生命、财产和资源。第4题,“梅花”造成36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说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5~7【解析】5选B,6选B,7选C。第5题,西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特殊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之成为热带气旋生成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性决定该种自然灾害的区域性。第6题,美国东南部为飓风多发区,但该强度的飓风近20年不遇,说明此种飓风具有不确定性。第7题,飓风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性,人类无法控制,但人类可利用技术监测、预报,发布警报,做好相应的应急防御,以此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危害。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影响及自然灾害联系性的特点。第(1)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大,气压低,经过地区风速会增大,气压会降低,台风过后,风速减小,气压升高。第(2)题,A地位于海上,台风过境时,狂风形成风暴潮,B地位于山区,台风带来的暴雨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山区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和护坡固坡。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规律方法】判断灾害之间联系性的技巧
(1)分清主灾和次生灾害。在判断哪些灾害之间能形成灾害链时,分清主灾能诱发出哪些次生灾害是关键。
(2)看看能否形成灾害链。
例如,①串发性(递进式)灾害链。
②串发—并发(递进—并列式)灾害链。
9.【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强震和我国汶川地震的特点和危害知识。第(1)题,可据表格回答。第(2)、(3)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地震的区域性。第(4)题,地震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水灾、瘟疫、爆炸、毒气泄漏等灾害。第(5)题,政府做好监测预报、应急方案,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增强人民的自救、互救意识。
答案:(1)不同点:日本地震震级(9.0级)比中国汶川地震震级(8.0级)高;日本地震经济损失比中国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日本地震死亡人数比中国汶川地震少。
(2)区域性
严重
(3)太平洋
消亡
(4)滑坡、泥石流、火灾、水灾、瘟疫、爆炸、毒气泄漏等
(5)加强监测预报,做好应急方案,做好建筑防震结构,增强人民自救、互救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