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V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3.运用表格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措施,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重难难点】
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难点: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
1.图文结合、仔细认真阅读课文,双色笔标注重难点和疑点知识。
2.仔细阅读学习目标、独立完成预习案(40分钟完成)。
3.通过预习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1.阅读教材20-21页,简述海洋灾害各种类的概念、类型、危害和诱因。
2.阅读教材22页,简述农林牧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预习自测】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地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 )1.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气团
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
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 )2.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季节
A.夏秋
B.冬春
C.春夏
D.春秋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由于持续干旱,2012年2月25日14点45分,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春和镇黄草坝村龙水洞附近突发森林火灾,武警玉溪支队和驻地民兵、群众1000多人经过12小时的奋力扑救,成功将大火扑灭。据此回答3-4题。
(
)3.玉溪市森林火灾发生时的气候条件是
A.气温高,降水多
B.寒冷干燥,光照好
C.春季来临,多云雾
D.气温回升,空气干燥(
)4.森林火灾属于
A.广义的生物灾害
B.狭义的生物灾害
C.人为灾害
D.气象灾害
根据右图中的有关地理要素,回答5-6题。
(
)5.该地主要的地形和自然灾害类型依次为
A.山地
地震和海啸
B.平原
洪涝和风暴潮
C.盆地
干旱和滑坡
D.高原
赤潮和虫灾
(
)6.形成上题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原因是
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②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
③工农业发达,大量废水入河入海
④地势低平,降水充沛多暴雨
⑤全球变暖,沿海地区沉降
⑥世界上热带风暴多发的地区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
【质疑探究】
探究一:试从发生季节、特点和分布地区等方面来比较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探究二:简述森林火灾的概念和防止森林火灾的具体做法。
探究三:简述海啸的概念、成因和特征。
【我的收获】
课后训练案
我国黄淮地区洪涝过后,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回答1-3题。
( )1.此害虫的习性是
A.群聚和群迁
B.单独行动
C.群聚和独迁
D.既不群聚也不群迁
( )2.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A.老鼠
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
( )3.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多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
读下图,回答4-6题。
国家海洋局2010年2月24日16时
发布风暴潮Ⅲ级警报(黄色)图
( )4.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
A.热带风暴潮
B.温带风暴潮
C.寒带风暴潮
D.季风风暴潮
( )5.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 )6.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
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
7.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1975年~2009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总计
气象类灾害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类灾害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类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总计
19.5
23.9
38.0
13.2
5.4
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2)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选修V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3.运用表格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措施,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重难难点】
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难点: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
1.图文结合、仔细认真阅读课文,双色笔标注重难点和疑点知识。
2.仔细阅读学习目标、独立完成预习案(40分钟完成)。
3.通过预习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阅读教材9-15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干旱的概念、影响和分布。
(2)简述洪水灾害的概念、危害和雨涝灾害的概念、危害与分布。
(3)简述热带气旋的概念、危害和分布。
阅读教材15-20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地震的概念、要素、危害和分布。
(2)列表对比滑坡和泥石流。
【预习自测】
读下图,回答1-2题。
(
)1.图示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火山喷发
C.地震
D.滑坡
(
)2.最易发生图示自然灾害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①苔原气候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④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右图,回答3-4题。
(
)3.若此图示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则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
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
C.各点数量关系为丁>丙>乙>甲
D.甲点位震源
(
)4.关于地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
B.板块内部地壳活跃,多地震
C.破坏性地震是指≥5级的地震
D.一次地震可有多个震级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
【质疑探究】
探究一:“干旱只发生在干旱气候区,湿润地区不可能发生干旱”,请判断正误及简述理由。
探究二:“泥石流离不开水的作用,因此泥石流只发生在湿润地区”,请判断正误及简述理由。
探究三:简述世界主要的地震带及其范围。
【我的收获】
课后训练案
2012年7月底,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同天在西太平洋上登场。8月初,两个台风携手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形成了罕见的“南北夹击”之势,影响范围从福建一直到辽宁十分广泛,而“达维”更是成为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长江以北的最强台风。据此回答1-2题。
(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台风的是
(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台风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台风是一种在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台风有百害无一利
下表显示甲、乙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甲地位于美国西部,乙地位于印度中部。据此回答3-5题。
地点
人口密度(人/km2)
与震中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甲
200
5.8
上午10∶25
7.4
8
乙
500
2.5
凌晨4∶00
7.1
1820
(
)3.从表中材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
A.甲地的震源深度大于乙地
B.甲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乙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
(
)4.造成乙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材料中看不出的是
A.乙地地质构造脆弱
B.乙地人口密度大
C.乙地离震中近
D.乙地地震发生在夜间
(
)5.甲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处
B.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