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读图,回答1~3题。
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地裂缝
B.滑坡
C.旱灾
D.泥石流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3.该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有(
)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
③季风气候区
④沿河、沿湖、沿海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武汉模拟)下图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4、5题。
4.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5.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
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示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9年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会造成自然灾害
②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属于生物灾害
④会破坏原有生态平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11年1~3月全球三次破坏性地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表。
材料三
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2011年3月11日7时30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尽管采取了防范措施,但威力较大的巨浪,还是冲毁了不少沿海码头建筑物,许多小船因为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遭大浪破坏,至少有5人被海浪卷走。
(1)有关日本发生的特大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为8.4级,美国测定为8.9级,日本测定为9级。这说明(
)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中国的地震测量技术比美国、日本落后
C.不同地点、不同测站对某次地震的测量会有误差
D.离地震发生地越近,测量越准确
(2)材料一中所示三次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地震带。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看,这些地震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可知,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与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发生的7.2
级地震相比,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的6.3级地震破坏性更大,死亡人数更多,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12年春季,受冷空气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数次沙尘暴天气。据此回答1、2题。
1.与本次沙尘暴形成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①暴雨 ②干旱 ③工业化 ④荒漠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此次沙尘暴形成因素造成的最突出的影响是(
)
A.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
B.人员伤亡
C.社会秩序混乱
D.心理伤害,精神痛苦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1年12月5日报道,由于东欧和巴尔干半岛降雨稀少,中欧部分地区遭遇最严重的干旱,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水位一路走低,多瑙河下游的航运几乎瘫痪。据此完成3、4题。
3.欧洲出现大旱的原因是(
)
①地处干旱地区
②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多发
③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
④地处季风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下列有关全球常年干旱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副热带大陆东岸
B.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地区
C.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干旱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东部凡省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省塔巴利村,震源深度5千米,造成550人死亡、1
650余人受伤。据此回答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6.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海啸
⑤泥石流
A.②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中新社悉尼2012年1月12日电
热带气旋“海蒂”12日早晨登陆澳大利亚西澳州的皮尔巴拉海岸地区,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3
500多个家庭或商铺断电,威胁着低洼地区民众安全,当局向民众发出了红色警报。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单位:hPa)中,反映“海蒂”近地面气流状况的
是(
)
8.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其中心风力大小可将其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
B.危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构成
C.主要分布在西欧、孟加拉湾北部和我国东南沿海
D.有百害无一利
二、非选择题
9.(2012·福建高考)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10.(2011·福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当地时间5月11日,西班牙东南部穆尔西亚接连遭到规模4.4级及5.2级浅层地震袭击,至少造成9人死亡,130人受伤,上万人无家可归,2万多栋建筑被震毁。
材料二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2011年5月12日位于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发生了剧烈的喷发,火山口内岩浆夹杂着火山灰冲天而起,引发的巨响在邻近的一些村镇也清晰可闻。此外,由于罗马5·11地震的传言和西班牙发生5.3级地震的事实,埃特纳火山此次规模不小的活动也一度引发了许多当地居民的恐慌,令他们以为地震来临。
材料三
地中海地区略图。
(1)比较火山、地震的异同之处。
(2)据材料分析,埃特纳火山活动为什么引起意大利许多居民的恐慌?地震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11.(案例探究题)国家海洋预报台2011年11月4日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受冷空气和低压倒槽的共同影响,预计:11月5日清晨到夜间,渤海湾、莱州湾将出现50到115厘米的风暴增水。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渤海湾风暴潮属于________风暴潮。
(2)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产生的气象原因。
(3)渤海湾是我国风暴潮最严重地区之一,简述风暴潮可能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危害。
(4)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易遭受风暴潮的侵袭?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3.
【解析】1选C,2选B,3选B。本题组旨在考查对干旱现象的认识和旱灾的危害。第1题,图中展示的是土地龟裂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土地失去水分所致。第2题,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第3题,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沿河、沿湖、沿海地区是洪涝多发区。
4、5.【解析】4选A,5选B。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海域位于西北太平洋,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地震频发。第5题,材料反映了海啸的发生条件,图中只有②地同时具备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造成地壳陷落时水深不小于1
000
m的条件。
6.【解析】选D。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侵入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给当地的农林牧业带来灾害,属于生物灾害,不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7.【解析】第(1)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各测站对一次地震的测定结果不可能相同,一般会有误差。第(2)题,日本和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云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三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三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第(3)题,据材料二可知,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地震破坏性大小与震源深度、发生地人口密度、建筑物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答案:(1)C
(2)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
震源浅、震中位置的人口密度大、建筑物抗震能力差等
【能力提升】
1、2.
【解析】1选B,2选A。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荒漠化现象广布,但过度放牧和开垦诱发荒漠化加剧。从整体上看,干旱的荒漠化地区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可在短时间内使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明显扩大。干旱、荒漠化使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进而加重贫困和粮食短缺问题。
3、4.
【解析】3选D,4选B。第3题,欧洲并不位于干旱地区,也不位于季风区,欧洲大旱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导致的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而出现的现象。第4题,全球常年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而副热带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区、厄尔尼诺引起的都是季节性或偶发性干旱,非常年性干旱。
【规律方法】全球常年干旱地区的类型及成因
世界性常年干旱区主要分为副热带型和温带型两类:
(1)副热带型干旱:此类干旱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内部及大陆西岸,如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西海岸,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大范围下沉气流影响下,难以形成降水,且副热带大陆西岸海区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进一步抑制降水的形成。
(2)温带型干旱:此类干旱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的温带内陆。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难以形成降水。
5、6.【解析】5选D,6选B。第5题,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距震中越远,受地震影响越弱,烈度越小。第6题,地震可诱发海啸,形成地震海啸,还可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而台风和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7、8.【解析】7选D,8选B。第7题,南半球的热带气旋水平气流沿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第8题,热带气旋等级是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划分的,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孟加拉湾北部、我国东南沿海和加勒比海地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应该辩证地看待。
9.【解析】第(1)题,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表物质等条件都有利于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第(2)题,主要考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危害。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10.
【解析】第(1)题,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能的释放,突发性强,但地震的危害比火山大。第(2)题,由于意大利、西班牙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往往会引起其他灾害的发生。地震的危害主要从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共同点:都属于地质灾害,地球内能的释放;突发性强。不同点:火山是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地震是地球内部动能的释放;地震危害比火山大。
(2)意大利、西班牙同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很强。地震灾害的危害性比火山大,它可能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可能引发海啸、火灾、水灾、瘟疫等次生灾害。
11.【解析】第(1)题,风暴潮分为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渤海湾风暴潮属于温带风暴潮。第(2)题,根据图中风暴潮的分布,很容易回答出其分布特点;我国冬季吹偏北风,吹拂着海水向西南流动。第(3)题,主要考查风暴潮的危害。第(4)题,风暴潮主要分布在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活动的沿海国家和地区。
答案:(1)温带
(2)①特点:渤海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
②原因:此季节的风以偏北风为主,致使海水向渤海西南岸堆积,因而出现较大风暴潮。
(3)①对堤坝等工程设施的破坏;②对沿海和海上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破坏;
③对海岸的侵蚀及生态系统的破坏;④海水入侵,造成河水和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4)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