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含答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含答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4: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基础过关]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遭开垦,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据此回答1~2题。
1.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2.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3.我国西北地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不合理灌溉
C.超载放牧
D.气候变暖
4.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性、全球性特点的是
(  )
A.臭氧层破坏
B.生物多样性锐减
C.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
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38,却拥有全国60%以上的生物物种,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以高出平常的速度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人类为追求商业利益破坏环境 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
(  )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 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开展生态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根据上海市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图,判断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不断减少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第三产业发展快
D.建筑物高度增加
8.不考虑岩性影响,在①②③④四处修建越岭的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应该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繁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10.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尘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影响
11.该问题诱发的渐发性自然灾害是
(  )
A.地震
B.山崩
C.塌陷
D.地面沉降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  )
A.暴风雪
B.飓风
C.水灾
D.沙尘暴
13.该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砍伐森林
B.过度垦殖
C.温室效应
D.大水漫灌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_____________附近。
(2)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可采用的措施有哪些?
1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间,从中华白鳍豚到圣赫勒拿岛红杉,因为过度捕猎和开采、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一些已在野生环境中消失或者被宣告彻底灭绝。
材料二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声纳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着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答案
1.D 2.C 3.C 4.C 5.C 6.B 7.B 8.B 9.C 10.A 11.D 12.D 
13.B 
14.(1)分布不均 多中心 宁河 (2)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导致地面建筑物受损等。 措施:雨季和汛期对地下水进行回灌;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利设施(如水库蓄洪等)扩大地表水用量以缓解地下水超采的压力;节约利用地下水(如适当调高水价、循环用水等),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提高利用率。
15.(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锐减)。
(2)主要是人为因素:乱捕滥杀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强化宣传生物的多样性有关法律规定;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