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7、8
9、10、11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3
1、2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5
4、6
一、选择题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据此并根据下图回答1~3题。
1.赤潮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主要是
( )。
A.因海水温度太高而死亡
B.因过度缺氧而死亡
C.因缺乏围栏保护而中毒死亡
D.因船舶漏油污染而死亡
2.赤潮频发,即使鱼类没有死亡,也会聚集超量的有害物质,最后转嫁给人类,这种转嫁过程直接参与了
( )。
A.水循环
B.生物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大气循环
3.在我国近海中,发生赤潮的次数最多、危害最重的海域是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解析 第1题,产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污染,海水富营养化。赤潮
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一方面,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死亡分
解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贝等缺氧窒息而死。同时它们在
代谢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生物毒素,引起鱼类等病变。A、C、D选项与赤潮
无关。第2题,赤潮的发生引起海洋环境的恶化,可能引起食用被赤潮毒素
污染的海产品的人群中毒,这种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过程属于生物循环。
第3题,读图可知,浙江省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浙江临东海。
答案 1.B 2.B 3.C
读上海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图,回答4~6题。
4.图中等水位线与沉降量曲线的关系是
(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正相关
D.负相关
5.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降水的不断减少
B.过度开采地下水
C.第三产业发展快
D.建筑物高度增加
6.A、B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 )。
A.35;1
250
B.35;1
000
C.31;750
D.29;500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等水位线数值越高处沉降量曲线数值越大,即为
正相关。第5题,大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
下水漏斗区,严重的地方会出现地面沉降。第6题,根据等值线递变趋势,
A的等水位线高值中心约为35米,B为介于两沉降量曲线中间的闭合区,可
与相邻两线数值相等,约1
000毫米或750毫米。
答案 4.C 5.B 6.B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完成7~8题。
表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风蚀
冰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8.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显著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解析 由材料、表格获取信息: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主要是草地,形成因
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答案 7.C 8.D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灾情较严重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应怎样“缩小”灾情?
解析 第(1)题,由于西坡为建筑用地,东坡为耕地,建筑用地灾情大于耕地。
第(2)题,由于城镇用水量大,存在过度抽取地下水的问题,这样会使地下水
位下降,地表沉降、塌陷,从而引发地震或塌方。第(3)题,由于砍伐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不复存在,会导致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地下水位下降。
第(4)题,由前两题分析,要缩小“灾”情,须合理利用地下水,植树造林。
答案 (1)西坡 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灾情大于耕地 (2)过度抽取地下水 地面沉降或塌陷,可能引发地震或塌方 (3)降低 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下降,汛期水位上升 (4)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强灾害预警机制。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
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
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c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c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石漠化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自然原因是由于地形坡度大,降
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是由于过度垦殖、乱砍滥伐森林,由于自然和人为
原因,出现了水土流失,产生了石漠化。
答案 (1)云南 广西 贵州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肥力 (3)避免破坏植被,选择坚实的路基 (4)坡度陡峻,土层较薄,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严重破坏坡面植被
11.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______度。我国北部沙尘暴多发生在_____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_____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__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天气是一种快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其源地位
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沙
尘暴发生的三个条件:①沙源(物质条件),②大风(动力条件),③天气(大气
层结不稳定)。
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