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中新网2010年3月20日电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中国北方地区近日遭遇今年最强的沙尘天气袭击。新疆、青海、甘肃、北京等北方多个省区出现了沙尘天气,局地还遭遇了强沙尘暴袭击。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沙尘暴的影响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材料回答1~3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010·安徽文综)《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4、5题。
4.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5.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读下图,回答6、7题。
6.若该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那么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若该图表示某流域环境改变前后,在相同降水量下,河流流量变化曲线,那么该河流域内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10年12月7日凌晨,贵州遵义市一处山体发生滑坡,导致附近一幢11层居民楼垮塌。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乌江水对山体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
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基础不牢固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读自然灾害关联性网络示意图,请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分别解释①、②箭头的含义:(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案例探究题)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种突出的生态问题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试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出现该生态问题的原因。
(3)该生态问题会加剧该河下游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为什么?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沙尘暴是大风卷起沙尘,主要造成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第2题,近些年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从生态破坏角度考虑,主要是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日益严重,为沙尘天气提供物质来源。第3题,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主要是受强冷空气活动导致,所以应为冷锋过境。
4、5.【解析】4选D,5选C。第4题,考查学生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第5题,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6、7.【解析】6选C,7选C。第6题,城市化后,由于建筑用地增多,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地表性状发生改变,相同降水量下,下渗减弱,地表径流迅速汇聚,增大了洪水量,且使得洪峰出现时间提前。久而久之,会导致城市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并导致城市用水紧缺。第7题,考查知识灵活,既要考虑由甲→乙的变化,又要考虑由乙→甲的变化,一正一反,双向思维,体现出了灵活性。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具有明显差异,甲曲线起伏大,说明河流径流量变化大,乙曲线起伏和缓,说明河流径流量变化小。由两条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可知,若甲曲线变为乙曲线,说明径流受到了调节作用,有可能在河流上修建了水库。若由乙曲线变成甲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植被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作用减弱,出现“大雨大水,无雨无水”现象。
8.【解析】选C。影响滑坡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矿藏开发、堆填加载等导致岩、土体失稳,地表风化破碎物质增多,加大了坡体的载重量,在暴雨等诱发下,易引发滑坡。
独具【规律方法】人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来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特性,“缩小”灾情之归纳分析
9.【解析】①从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矿藏开发等方面分析因果联系。②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因果联系。
答案:①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矿藏开发、堆填加载等导致岩、土体失稳,地表风化破碎物质增多,在暴雨等诱发下,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效降低,使得地表汇水速度加快,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湖的行洪、蓄洪能力降低;中游围湖造田导致蓄洪能力减弱;下游低洼地开发建设,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以上人类活动,加剧了雨季洪水的泛滥成灾
10.【解析】(1)该题对学生读图归纳推理能力要求很高,黄河下游流向这一隐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认真读图不难看出黄河下游向东北流,图中不同时期海岸线也向渤海延伸,即三角洲面积扩大,并随流向而向东北伸展,再从年代间隔与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疏密状况看,三角洲面积呈明显加速扩大的趋势。(2)题由第(1)题已知泥沙主要来源区为黄土高原,其突出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入海处沉积导致其陆地面积扩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降水、土壤、地形、植被覆盖等自然原因和过度垦殖、植被破坏等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3)图示区域为黄河下游地区,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洪涝灾害加剧原因的理解。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水库淤浅,河流行洪能力、水库蓄洪调洪能力降低,导致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多发。
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土质疏松;夏秋季节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过度垦殖;乱砍滥伐,破坏植被。
(3)洪涝灾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加之河流下游地形趋缓,水流速度减慢,致使河床抬高,河道、水库淤积,河道行洪、泄洪能力减弱,水库调洪、蓄洪能力降低,使得黄河下游洪涝灾害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