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8: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教案
(湘教版选修5)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使学生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分布和自然灾害带分布方向都具有一定规律性。
●新课导入建议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33填写[自主预习]中的“知识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3:教师通过[例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

步骤6: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 步骤5:教师通过[例2]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掌握并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2.掌握我国三大灾害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带主要的灾害种类。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重难点)
2.三大灾害带的主要分布及主要灾害。(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主要气象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西北和华北地区
春秋多干旱
东部季风区
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
东北和西南地区
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
西南、西北和华
北的活动构造带
多地震
青藏高寒区
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
多台风、风暴潮
4.地域差异大
(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2)中部地区:灾害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次之。
(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多发且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 (1)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多集中在夏季,暴雨集中。
(2)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泄不畅。
(3)东部季风气候区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扩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4)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频繁性。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多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山前灾害带: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2.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
【提示】 地震、滑坡、泥石流、(季节性)干旱、森林火灾、低温冻害等。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问题导思】 
1.20世纪全球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这体现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哪种特点?
【提示】 频率高、强度大。
2.从空间角度看,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青藏高原等地区。
3.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灾害的损失最大。
【提示】 (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2)东部地区经济密度大、人口稠密。
特点
成因
种类多
①幅员辽阔,各天气系统对我国都有影响
②温带为主的气候区,利于各种病、虫、草的繁衍
③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④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降雨量与植被分布不均匀,使地表与地下径流变化很大,灾害源多
⑤我国人口众多,人为致灾作用强
频率高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不同的气候带,东部处于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气候脆弱区之一
分布范
围广
①从时间角度看,我国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自然灾害发生
②从空间角度看,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青藏高原等地区
③从成因上看,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地域差
异大
①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中、低两个纬度区,跨多个温度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临太平洋,使得东部沿海受海洋灾害影响较大,西部内陆以陆地灾害为主
③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东部季风气候显著,西部高寒、干燥面积广大
④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西部经济落后,人口稀疏
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全球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结构;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上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等,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从图中找出不同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二是掌握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
【解析】 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 (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东南地区自然灾害多,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少
(3)洪涝、病虫害、干旱、寒潮(任答两种即可) 东南沿海 地域差异大
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与自然因
素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我国三大灾害带都较多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提示】 地震。
2.山前灾害带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
(2)人为原因: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②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沿海灾害带 夏季风影
响明显夏季风的强弱,
进退的迟早暴雨、洪
涝、干旱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海洋环境影响台风、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
 (2012·湘潭高二检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字母的位置填写下表。
字母
A
B
C
D
E
F
所在
地区
主要
自然
灾害
成灾
原因
(2)上述字母中,位于我国沿海灾害带的是________,位于沿江灾害带的是________。
(3)影响我国的各类灾害带,除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外,还有________灾害带,造成损失较大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部。
(4)上述内容表现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各地环境特点,分析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答案】 (1)见下表:
字母
A
B
C
D
E
F
所在
地区
东南
沿海
青藏
高原
长江
中游
西北
地区
黄土
高原
云贵
高原
主要
自然
灾害
台风、
风暴潮
低温
冻害、
冰雪
灾害
暴雨、
洪涝
干旱
水土
流失
地震、滑坡、
泥石流
成灾
原因
热带气
旋强烈
发展
海拔
高、温
度低
河道弯
曲、降
水季节
分配
不均
深居内
陆、近冬
季风发
源地
土质松、
多暴雨、
植被破
坏严重
地壳活动
强烈、岩石
破碎、暴
雨集中
(2)A C、E
(3)山前 东
(4)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教材第32~33页活动
1.【点拨】 由于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范围广,每一地区都有不同的自然灾害,都会对所在地区和社会经济产生危害,延缓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结合某次地震或洪水灾害分析。
【答案】 活动1:
活动2:例如台湾南投县的大地震,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建筑物的大量毁坏等。
教材第34页活动
2.【点拨】 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可列表来比较;发现森林火灾后的处理方式可结合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专业管理部门,向相应主管部门报告。
【答案】 活动1: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如下:
地区
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沿海地区
多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内地地区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南方地区
多风暴潮、洪涝、暴雨、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北方地区
多干旱、水土流失、滑坡、虫灾、鼠灾、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活动2:如果发现某处森林火灾,除了应向当地政府报告外,还应及时向国家林业局或地方林业局、林管站报告。
我国自
然灾害特点频率高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分布沿江灾害带沿海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图,回答1~2题。
1.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2.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d地区为西南地区,受地质、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盖较差等原因,水土流失最严重。
【答案】 1.C 2.B
3.读我国部分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回答下列问题。
(1)此区域范围内的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区域既是我国____________灾多发区,又是我国________灾害集中区。
(3)形成(2)题中两种自然灾害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根据此区域轮廓的特征判断区域基本上是黄淮海平原地区,该区域是我国旱洪多发区,这与夏季风的进退、地形等有关。
【答案】 (1)旱灾 洪涝 病虫害 (2)旱 洪涝
(3)该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风还未到达,雨季未来临,形成春旱;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形成洪涝
4.(2013·南通模拟)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Ⅲ是________灾害带,V是________灾害带。
(2)在Ⅳ灾害带中,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后果比较严重。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灾害带中,比较突出的灾害有:内蒙古的____________、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灾害,西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灾害。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地质和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种类组合以及孕灾环境等相关知识。由于我国地处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因而自然灾害多发;又因为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地形起伏大,所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具体灾害类型及地区分布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 (1)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东部 西北
(2)自然环境最为复杂 地表物质最不稳定 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雪灾 暴雨洪水 干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的位置;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洪涝、暴雨、干旱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