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课文同步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课文同步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20: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练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 语言文字运用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虽然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让亿万人民①________。焦裕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谋利益。他始终与老百姓心心相印,②________,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都要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③________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从兰考县实际情况出发的他在把战胜灾害、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原则下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为兰考县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深入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涝、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出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谁能够想到,像他这样一个充满着革命活力的人,竟会在兰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兰考的大地。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硬给活活地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4.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假设关系的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题。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是激励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
焦裕禄出生于兵荒马乱、战火频仍的旧社会,生活贫困。抗日战争期间,他被日军暴打,并作为“特嫌”被关进监狱,后来被送到抚顺煤矿当特殊劳工。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他被折磨得皮包骨头。1946年,24岁的焦裕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焦裕禄作为有土改经验的干部被抽调到南下工作大队前往新解放区开展工作。在河南省尉氏县,他积极参加剿匪反霸斗争,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淮海战役打响后,焦裕禄带领一千多人,历尽艰苦,最终把战略物资送到了前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裕禄先后担任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区长,团县委副书记等职务。1953年6月,焦裕禄被抽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1962年6月,由于工作突出,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尉氏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同年12月,他又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先后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
20世纪60年代,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当地有段顺口溜:“吃也愁,穿也愁,住也愁,烧也愁,出门愁,进门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夜间愁……愁来愁去没个头。”全县36万人,灾民就有19万多人。大批灾民外出逃荒要饭,工农业生产形势严峻。焦裕禄没有被巨大的困难吓倒,以“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的决心和斗志,带领全县人民向“三害”发起猛攻。
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深入“三害”第一线,由于长期劳累而积劳成疾,他的肝病不断恶化,直至肝癌晚期,他依然坚持工作。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死后把他埋在沙丘上,以便看着兰考人民把“三害”治好。
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铸就了伟大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沉挚爱,燃尽了生命之火,铸就了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最经典概括和最本质表达。
亲民爱民。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深入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而且发誓做人民的孝子。他要求“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曾冒雪来到梁孙庄梁俊才老人的家里,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两位老人感动不已。
艰苦奋斗。焦裕禄到兰考县后,面临的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还是艰苦奋斗、改变兰考县面貌的两难境地。长期革命斗争练就的顽强意志,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为了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治理“三害”上,焦裕禄生前办公室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考县委初建时买的,早已破损不堪。
科学求实。焦裕禄坚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坚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办实事、求实效。他一连几个晚上住在肖位芬的牲口屋里,向这位老饲养员请教改变兰考县面貌的办法,知道了沙土窝里能种泡桐树(焦裕禄当年组织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已长大成林,被称为“焦桐”),能挡风压沙。从1963年8月到11月,焦裕禄组织除“三害”调查队,跋涉2500余公里,终于摸清了“三害”的底细。
迎难而上。焦裕禄以“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和“三害”展开了猛烈斗争,发出“不达目的,我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1963年夏季,大雨下了七天七夜,面对大雨和洪水,焦裕禄说:“嗬,洪水啊,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为了查清全县低洼处水的流势,他带着办公室的三位同志冲进了危险的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撑着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
无私奉献。焦裕禄对自己、对家人从严要求,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以自己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1963年春节,焦裕禄在兰考县委墙上的福利救济名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焦裕禄,救济60元。他对这件事非常重视,随即召开了机关党员大会,他态度坚决地说:“分给我的救济,我一分钱也不要。”他接着又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视为人生榜样。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几十年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中,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几次亲赴兰考重温焦裕禄事迹,号召党员群众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
弘扬焦裕禄精神,坚守公仆情怀。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新时代,我们更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老百姓当作衣食父母,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拥护。
弘扬焦裕禄精神,锤炼担当气概。敢于担当,是一种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焦裕禄迎难而上、不畏牺牲,干出了利后代、传千古的事业。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弘扬焦裕禄精神,砥砺奋斗意志。当前我国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气概。面对困难,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以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做工作、干事业。
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优良家风。有什么样的家教,就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严于律己、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质,领导干部必须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教育身边人时时自重、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摘编自《焦裕禄精神 勤政为民攻坚克难》)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被日军暴打,被关进监狱。焦裕禄出狱后带领一千多人,历尽艰苦,最终把战略物资送到了抗日前线。
B. 焦裕禄在兰考积劳成疾,他的肝病不断恶化,但他依然坚持工作。他一心想着把“三害”治好,还希望自己死后被埋在沙丘上。
C. 焦裕禄同志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所以他自始至终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D. 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锤炼担当气概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以身作则。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裕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空的,焦裕禄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B. 焦裕禄铸就了一座精神丰碑,焦裕禄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他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
C.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那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几次亲赴兰考重温焦裕禄事迹。
D. 当前我国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气概,不顾及个人利益和身体状况。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弘扬焦裕禄精神”范畴的一项是(  )
A. 工作中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
B. 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教育身边人时时自重、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C. 工作中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以上级领导的满意为工作标准。
D. 与群众同甘共苦,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老百姓当作衣食父母。
9. 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焦裕禄精神”的探究学习活动,你将在活动上进行发言。请依据文本,从四个方面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要求简洁、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创作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有“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的词句。有评论认为这些词句蕴含着“焦裕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练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 示例:①永志不忘 ②休戚与共(或:同甘共苦) ③千方百计(或:想方设法)
解析:第一空,根据原文“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可知,此处是指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亿万人民永远地记住了,故可填“永志不忘”。第二空,根据原文“他始终与老百姓心心相印”“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可知,此处是指他始终与老百姓同欢乐、共患难,故可填“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第三空,根据原文“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可知,此处是指他想尽种种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故可填“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永志不忘:永远铭记在心而不忘记。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想方设法:想尽办法。
2. 党员干部都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3. 示例:他从兰考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把战胜灾害、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为兰考县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 示例:如果不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就不会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
5. ①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不忍说出。②体现了兰考人民对焦裕禄去世的痛心。③表达了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爱戴、敬仰之情。
6. B A项,“焦裕禄出狱后带领一千多人”时序错乱,根据原文“淮海战役打响后,焦裕禄带领一千多人,历尽艰苦,最终把战略物资送到了前线”可知,时间是“淮海战役打响后”,而不是“焦裕禄出狱后”;且“送到了抗日前线”说法有误。C项,“……所以他自始至终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因果颠倒。根据原文“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可知,“他自始至终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是原因,“焦裕禄同志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是结果。D项,“锤炼担当气概是最重要的”无中生有。根据原文“敢于担当,是一种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焦裕禄迎难而上、不畏牺牲,干出了利后代、传千古的事业。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可知,原文没有比较哪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7. D “不顾及个人利益和身体状况”于文无据。根据原文“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气概。面对困难,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以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做工作、干事业”可知,没有说“不顾及个人利益和身体状况”。
8. C “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以上级领导的满意为工作标准”是只“唯上”的做法,不属于“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范畴。
9. ①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②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③焦裕禄精神的永恒价值。④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10. ①“焦桐”如今已长大成林,体现了焦裕禄的科学求实。焦裕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向人请教改变兰考县面貌的办法,因地制宜,组织种泡桐树,除“三害”。②“父老生死系”体现了焦裕禄的亲民爱民。焦裕禄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在兰考一心为民,关心百姓冷暖,为民除“三害”。③“生也沙丘,死也沙丘”“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体现了焦裕禄的艰苦奋斗和迎难而上,焦裕禄到兰考县后,力求改变兰考县的面貌,以大无畏气概和“三害”展开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