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5 21: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小军同学去商店买衣服,试穿好衣服后可以通过商店里的镜子看到自己的像,观察衣服穿起来好不好看,镜子里的像形成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2.富乐山公园是一个集古典园林建筑、自然山水风光与三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林公园主题园。豫州园中1.2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5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  )

A.在水面下3.4m深处 B.与蜻蜓相距1.0m
C.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D.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
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 ③电影银幕上的像;④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属于虚像的是①②④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③④
C.属于实像的是②③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④
4.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电子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A.21︰05 B.21︰12 C.20︰15 D.15︰20
5.小致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0.5m B.1m C.2m D.4m
6.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
A.球面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7.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B.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D.白鹤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大于白鹤到水面的距离
8.如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装置图,实验观察到蜡烛B好像被点燃。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连线A、B,发现总是与玻璃板垂直
9.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
A.手影 B.照镜子 C.射击瞄准 D.小孔成像
10.如图所示,商场柜台旁放有一面直立的平面镜,小超沿直 AD 行走,直线 AD 与平面镜平行,B、C 为由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 AD 所作垂线的交点,则他能由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的路段是(  )
A.整个 AD 段 B.只有 AC 段 C.只有 BC 段 D.只有 BD 段
二、填空题
11.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被誉为“中国天眼”,如图所示,该望远镜口径为500米、占地约30个足球场大小,它由4450个球面镜组成超大反射面,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用于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新一代天体。“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请你再举出应用该原理的实例: 。
12.如图所示,学校车库的出口位置是一处交通拐点,设立有一块镜子——街道拐角镜,通过镜子可以扩大视野,加强校园交通安全。这种镜面,物理学上称之为 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
13.如图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选填“各成半个像”或“都能成完整的像”),所成像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
1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的长度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15.“猴子捞月”这一成语故事中,猴子在水中看到的是月亮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已知月亮距离地球3.8×108m,水深2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16.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 的,这些光线的 (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三、作图题
1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8.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A 远离玻璃板看到像会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19.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
六、综合题
20.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铅笔的像尖端朝 (选填“左”或“右”),笔尖的像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3s后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 cm;将平面镜M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4.3平面镜成像》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C C B D B C
1.A
【详解】通过商店里的镜子看到自己的像,镜子所成像为正立、等大、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5m,则像距水面也是0.5m,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5m,蜻蜓的像距水面是0.5m,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相距
0.5m+0.5m=1.0m
故B符合题意;
C.蜻蜓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则蜻蜓在水中的像是与蜻蜓等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①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②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③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④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③;属于虚像的是①②④;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④;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②③。
故选A。
4.A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
故选A。
5.C
【详解】依题意得,物距为1m,由像距等于物距得,像距为1m,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分析: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
解答: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
7.B
【详解】AC.白鹤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则白鹤飞离水面时,成像大小与物体等大,所以倒影大小不变,故AC错误;
B.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时,被白鹤遮挡形成的黑影,故B正确;
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所以白鹤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等于白鹤到水面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连线A、B,发现总是与玻璃板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A、手影是手挡住了光线而形成的阴暗区域,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射击瞄准是利用“三点一线”来瞄准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了解词语意思,二是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0.C
【详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像,要想从平面镜经中看到像,需要他反射的太阳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一定要进入他的眼睛。当他走AB段或者CD段时,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不会进入人眼,故看不到像,而在BC段时,他反射的太阳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可以看到像,故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凹面镜 会聚 点火装置
【详解】[1][2]被誉为“中国天眼”的望远镜,是利用凹面镜制成的,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3]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将其对着阳光时, 可以将光线聚焦到一点, 用于点燃火柴或其他可燃物,因此可以用来制作点火装置。
12. 凸面 反射
【详解】[1]图中镜子中间向外凸起,称为凸面镜,可以发散光线,从而扩大视野。
[2]凸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13. 虚 都能成完整的像 相同
【详解】[1]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
[3]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狗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当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时,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的。
14. 虚 5 0.8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并非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也无法在光屏上承接,故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如图,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视力表的长度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8m。
15. 虚像 反射 3.8×108
【详解】[1][2]水中月亮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
[3]因为月球距地球3.8×108m,由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距水面距离等于月球距地球的距离,所以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8m。
16. 发散 反向延长线
【详解】略
17.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B两点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
18.(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
(3)不变
【详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看见玻璃板后的物体,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否则成的像偏高或偏低,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实验中把蜡烛A 远离玻璃板看到像会远离玻璃板,因物的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不变。
19.2m;3m;不变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小芳距离镜面1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镜中的像距离镜面也为1m,所以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为
s1=1m+1m=2m
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此时小芳距离镜面1.5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镜中的像距离镜面也为1.5m,所以此时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为
s2=1.5m+1.5m=3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所以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答: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米。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20. 左 等于 20 顺
【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由图知道,铅笔的像尖端朝左。
[2]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3]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经过3s,笔尖距离平面镜为
10cm-3×2cm/s=4cm
由于铅笔长6cm,笔尾与平面镜相距10cm,故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是
s=4cm+6cm+10cm=20cm
[4]由图知道,将M顺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13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