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中国天气网2011年9月5日讯
4日开始,陕西省迎来了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地区成为了此次降水的集中区域。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岭及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发生两起严重滑坡事故,导致5人死亡,1人受伤,道路交通中断,给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此次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
C.强降水是诱发因素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4.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均匀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回答5、6题。
5.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流域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在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
材料三
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次滑坡的统计分析。
滑坡数与当日降雨量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
___________
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据中国地震网消息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千米。两个多月来盈江已经发生大大小小地震1
200多次,已造成房屋严重受损,灾区人员伤亡严重。据此完成1~3题。
1.云南盈江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2.此次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严重伤亡和房屋损失,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缺乏防震知识
3.此次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是(
)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海啸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011年5月9日,由于连续暴雨导致桂林市全州县某采石场发生滑坡事故,引发泥石流。救援难度非常大,截至9日19时20分,救出的人员中有1人生还,2人死亡,另有19人失踪。结合下图完成4~6题。
4.泥石流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下列关于此次泥石流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当的开挖、堆积
B.暴雨是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C.地形崎岖,沟谷坡度大
D.地下水活动是其发生的主导因素
5.仅从地形分析,图甲中A、B、C、D四地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A地
B.B地
C.
C地
D.
D地
6.图乙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7~9题。
7.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8.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9.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二、非选择题
10.(2012·哈尔滨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小时内,甘肃舟曲的降雨量达77.3
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
828
m,最低点1
340
m)和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
794
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
330
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冲毁房屋
5
500余间。
材料二
自1823年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但是县城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材料三
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示意图。
(1)简述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2)分析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
(3)分析此次泥石流对白龙江沿岸居民造成的危害。
11.(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2000年中国地震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材料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8万多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8
451亿元。
材料四
中广网北京2011年7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在汶川地震救援与重建中被称为“汶川生命线”的213国道都江堰至汶川映秀段,因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而中断。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地震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第一的是__________,得出此结论的原因是其位于现代曾活动过的__________地震带上。
(3)根据材料三,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4)汶川地震发生后,诱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堵塞河道,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可能会导致什么灾害发生?
(5)汶川所在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2.【解析】1选C,2选D。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2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3、4.【解析】3选C,4选B。第3题,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前兆;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4题,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的重灾区。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
5、6.【解析】5选C,6选D。第5题,山洪灾害属于泥石流,其发生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干旱区降水少,泥石流发生少。第6题,可采用排除法,西北内陆降水少,不易发生暴雨泥石流,青藏高原主要为冰川泥石流,华北平原泥石流较少,长江流域的川西山地是我国暴雨型山洪主要分布区。
7.【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叠加区的分布由图可以读取,成因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及人类诱发有关。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暴雨的影响最大,滑坡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降水多是重要条件,因此,降水多的地区和时段滑坡发生几率大。
答案:(1)BCE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暴
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
【能力提升】
1~3【解析】1选C,2选B,3选B。第1题,云南盈江地处西南地区地壳活跃区,该区域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第2题,此次地震造成人员的伤亡较大,与当地房屋的抗震能力较低及当地人们的防震、抗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而与当地的降水无关。第3题,地质灾害之间具有关联性。山体崩塌、泥石流、海啸、滑坡、水库决堤等均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均可由地震引发,但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等引起的,此次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不会引发海啸。
4~6【解析】4选D,5选B,6选B。第4题,本题考查泥石流的成因,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地为山区,故而采石活动造成不当的开挖、堆积,连日暴雨诱发了泥石流。第5题,从地形因素考虑,泥石流发生在山区河谷地形,图甲中B处为河谷。第6题,逃生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逃离到尽可能高的地方,只有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才能做到。
7~9【解析】7选D,8选B,9选B。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季风气候,多暴雨,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由于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降水较多,故而温差不大。第8题,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失去保护层,地表物质破碎,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第9题,防治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使地表趋于稳定。
10.【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和材料一各流域最高、低点的海拔,可知该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大、沟谷强烈侵蚀下切,为高山峡谷地貌。第(2)题,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回答,自然原因可结合该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来分析,人为原因从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经济的发展来分析。第(3)题,此次泥石流对白龙江沿岸居民造成的危害巨大,从泥石流和泥石流引发的次生灾害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大,沟谷强烈侵蚀下切,为高山峡谷地貌。
(2)自然原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断层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侵蚀强烈,地表有大量松散物质堆积;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滑坡和崩塌进一步集聚了岩土物质。
人为原因: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使得泥石流危险区被不断地开发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减灾能力弱。
(3)泥石流堆积物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上游附近大量房屋、耕地被淹;库区周围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由于坝体不稳定,易溃坝,下游易产生洪涝等灾害。
【规律方法】泥石流的成因
泥石流的成因分析,一般要考虑四个方面:(1)地形,坡度陡峻、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2)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3)降水状况,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4)植被覆盖情况,植被破坏严重、植被稀疏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
11.【解析】该题考查我国地震分布及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的分布规律。第(2)题,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说明河北平原地震带现代比较活跃。第(3)题,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印度洋板块向东北运动,使得亚欧板块内部岩层挤压断裂,形成地震。第(4)题,河道堵塞,使水流下泄受阻,水位升高,河水溢出河床,易发生洪涝。第(5)题,可从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方面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石家庄
河北平原
(3)受印度洋板块向东北运动的影响,亚欧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
(4)洪涝。
(5)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震多发;由于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山地地形陡峻;植被破坏严重;大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