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5 22: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刚透过盛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当书本紧贴玻璃杯,他所能看到的像可能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
4.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所成的像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水球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B.水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若王亚平让水球远离自己,则她在水球中的像将会变小
D.王亚平的脸部到水球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5.凸透镜固定不动,当物体向某一位置接近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大,这一位置是(  )
A.凸透镜所在的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处
C.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不存在的
6.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圆柱形水杯后面,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他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在该过程中,透过水杯观察,他看到的小泥娃像(  )
A.一直变瘦 B.变高
C.先变高后变矮 D.先变胖后变瘦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倒立缩小的实像
B.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f<30cm
C.若将蜡烛移动到5cm处,光屏移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的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8.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为焦距)
B.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9.某交通要道口的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违章行驶汽车的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B.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由此可以看出违章汽车此时在靠近摄像头
D.两次成像的物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10.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一个中间充有气泡的水球,该水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关于这两个像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的
B.倒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中间部分形成的
C.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通过中间部分形成的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二、填空题
11.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圆满完成,航天员叶光富进行了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一个凸透镜。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2.小华同学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约为10cm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板上得到了窗外一棵树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3.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向水透镜中注水,则水透镜的焦距 (选填“变大”或“变小”)。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的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成像超出了屏幕范围,则应将投影仪 (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镜头适当往 (选填“上”或“下”)调。
15.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的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16.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生活中投影仪成像特点与 (选填“甲”“乙”或“丙”)小组相同。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像,请在大致位置画出凸透镜后,作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光屏的光路图。
( )
四、实验题
18.小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探究。
(1)当“F”型光源、凸透镜(左表面为平面)和光屏如图甲放置时,光屏上得光源清晰的像。如果将光源移至P点,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上就能得到一个是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再将光源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像,此时应从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再进行观察;
(2)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光源移至点后,调节光屏,小明从图甲位置M处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为光源的实像,其成像原理与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透镜中还能看到两个像B、C,你认为由透镜左表面成的像可能是 (选填“B”或“C”)。
五、综合题
19.学习光学知识后,小华对有关实验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在水平实验台上,可以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应 放置在平面镜上。
(2)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为确定像的位置,用 代替平面镜,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点燃/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再进行观察.
(3)如图丙,小华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若此时给凸透镜带上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
(4)图丁是矿井中所使用的矿灯,优点是光柱射出去后非常集中,几乎相当于平行光,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则镜头镜片应是 透镜,小灯泡要放在其 上。
(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C B D C D C D
1.A
【详解】因为左右方向的玻璃杯面呈弧形,左右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像的大小是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变化,玻璃杯面上下相同(不是呈弧形),不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的作用,所以像与图片应该是左右发生变化,而上下与图片相同;当书本紧贴玻璃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由图可知,此蜡烛处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25cm>2f
可得
f<12.5cm
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
u=30cm>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4.C
【详解】ABD.王亚平面前的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王亚平位于水球的二倍焦距之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此时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能成在光屏上,这个水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BD错误;
C.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D.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的焦点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焦点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当物体靠近凸透镜二倍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BC.盛水的水杯相当于柱形凸透镜,所成的像上下方向高度不变,只有左右会发生变化,故BC不符合题意;
AD.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过程中,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越靠近焦点,像越大,所以虚像逐渐变胖;过了焦点后,成倒立的实像,离焦点越远,实像越小,所以实像逐渐变瘦。所以他看到的小泥娃像先变胖后变瘦,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u=30cm,因此时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可知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
解得
又因此时像距v=45cm,因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解得
综上可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故B错误;
C.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物距与像距交换后,即物距等于45cm,像距等于30cm时,能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蜡烛在5cm处,光屏在80cm处,故C正确;
D.由B中分析可知,当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的透镜时,替换后的凸透镜焦距变小,对光的偏折能力增强,故光线会聚点在光屏左侧,此时只向右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故A错误;
B.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不一定改变,因为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光屏比较粗糙,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错误;
BD.摄像头拍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错误;
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汽车的像越来越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物距越来越小,所以汽车靠近摄像头,故C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ABC.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中间部分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ABC错误。
D.本题中,无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还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虚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1. 缩小 实
【详解】[1][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则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12. 缩小 实像
【详解】[1][2]凸透镜焦距10cm,窗外的树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
13. 变小 靠近
【详解】[1]向水透镜中注水,透镜横截面积变大,聚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
[2]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
14. 放大 20 靠近 上
【详解】[1]由图可知,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此时
f<40cm<2f
所以
20cm因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小于20cm。
[3][4]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成像超出了屏幕范围,要使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将投影仪靠近屏幕,镜头远离投影片,向上调节。
15. 缩小 实 不会
【详解】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时,装置到偷拍的摄像机的距离较远,会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故此时它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像形成的干扰亮点,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16. 丙
【详解】[1]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即;
即;综上可知。
[2]生活中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与丙小组实验现象相同。
17.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蜡烛经凸透镜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是倒立放大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2f>u>f,连接AA′,与主光轴的焦点即为凸透镜的中心,然后即可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蜡烛的像是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来自烛焰尖部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光屏上组成烛焰尖部的像,所以,将入射光线与像中的烛焰尖部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8.(1) 左 缩小 右
(2) 投影仪 B
【详解】(1)[1][2] 当“F”型光源、凸透镜(左表面为平面)和光屏如图甲放置时,物距等于像距,光屏上得到光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有
解得凸透镜焦距。如果将光源移至P点,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变小,所以光屏向左适当移动,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就能得到一个是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3] 再将光源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像,此时应从透镜的右侧再进行观察,会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是放大镜原理。
(2)[1][2] 将光源移至Q点后,成像为实像,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其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由图可知,透镜左表面是平面,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透镜左表面成的像可能是B。
19. 竖直 玻璃板 未点燃 放大 右 凸 焦点
【详解】(1)[1]为了使反射光线呈现在光屏上,应该使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2)[2][3]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在像的位置放置另一支未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代替像。
(3)[4]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若给凸透镜带上近视眼镜,会使像变远,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向右移动光屏。
(4)[6][7]矿灯镜头镜片是凸透镜,当把小灯泡放到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小灯泡从焦点发光,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形成近似的平行光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