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5)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V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二者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二者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二者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C.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读图回答3-4题。
3.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距离震中较远    B.震级小
C.震源较深
D.位于板块内部
4.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C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最新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显示,2012年4月份,由降雨引发多起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共导致13人死亡,其中4月20日甘肃榆中县马坡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4人死亡。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榆中县马坡乡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C.该滑坡的形成是因为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6.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B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49人死亡,23人失踪的严重伤亡。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泥石流发生成因类型最有可能的是(B )
A.冰川泥石流
B.暴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雪崩引发的泥石流
8.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B)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均匀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对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危害严重。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C )
A.京哈线、京沪线
B.陇海线、石太线
C.宝成线、成昆线
D.包兰线、京九线
10.在青藏高原修筑铁路,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建设中应注意( A)
①加固路基,并植树种草护坡 
②增加防震设施,提高防震意识
③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发生 
④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地面沉降也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读上海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A点处1950-1990年累计地面沉降的数值不可能是(
C)
A.700mm
B.1100mm
C.900mm
D.1200mm
12.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B)
A.大气降水不断减少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第三产业发展快
D.建筑物高度增加
13.下列控制上海市地面下沉的措施合理的有
(
D
)
A.大量开采承压水
B.减小建筑物的高度
C.禁止开采地下水
D.及时进行人工回灌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7日
11时19分在云南彝良县、贵州威宁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12时16分,云南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11日凌晨,地震灾区彝良县境内局部地区遭受单点性暴雨,部分区域已经出现滑坡、泥石流。
材料二
昭通市民政局报告:截至2012年9月8日02时10分,地震造成彝良县、昭阳区和大关县3县24个乡镇,74.4万人受灾,80人死亡,731人受伤;房屋倒塌1900户6650间,严重损坏3.7万户12.2万间,一般损坏13.3万户30.8万间,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0.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材料三
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右图)
(1)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此次地震的形成原因。
(2)试分析地震发生后诱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滑坡堵塞河道,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可能会导致什么灾害发生?
(3)请你简述彝良地震的伤亡原因。
(4)我国是地震重灾区,近30年来,我国地震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而经济损失却有所加重,试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答案】(1)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
(2)地震震级高,山体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山地地形陡峻;植被破坏严重;连日降水(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洪涝。
(3)两次强震叠加,距离震中较近(第一、二次距彝良县城才15、5公里左右),震源深度浅(最深14公里),破坏性更强;灾区多为山区地形,山高坡陡,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灾区人口密度较高,平均人口密度205人/平方公里,接近云南省人口密度(117人/平方公里)的近2倍;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当地群众生活贫困,一些房屋抗震性能偏弱等。
(4)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资产密度加大,故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15.读我国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之一,分析其成因。
(2)该地区还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试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中的水利工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
【答案】(1)多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
(2)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生成条件。
(3)淤积严重。
原因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库区水流慢,导致泥沙淤积。
16.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____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是什么?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省,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
(5)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1)西南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覆盖差;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的影响
(2)四川 102 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3)华东
(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5)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须慎重。
1950—1990年累计沉降曲线(㎜)
1991年7月承压含水层等水压线(m)
37
35
33
31
29
33
31
1500
1250
1250
1000
750
500
1000
1000
750
1250
1500
A

浦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