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5 22: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升华和凝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飞机拉烟”会在天空中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2.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白霜”,取出的冰棍很快就化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
C.“白霜”是凝固形成的 D.冰棍是凝华形成的
3.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云雾缭绕 D.白露为霜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凇
C.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D. 冰凌
6.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草丛上凝结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7.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B.江河、湖海中的水,可以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
C.得益于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球上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8.各种款式的电冰箱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关于电冰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8℃的冷冻室里,不会有升华现象
B.电冰箱制冷,是利用液态氟利昂汽化吸热
C.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
D.夏天打开电冰箱看到的“白雾”,是从冰箱内出来的水蒸气
9.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雾凇 B.结冰 C.露珠 D.冰花
10.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  )
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1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其中很多谚语也蕴含着物理知识。如∶“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其中“河封住”是 现象,“小寒暖,立春雪”,其中雪的形成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它的形成需要 热。
1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4.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其中发生 物态变化时物体都需要吸热;冬天,呼出的“白气”属于 物态变化。(均填图中符号)
15.请完成下列填空。
(1)图-1中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2)图-2是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要提高该温度计的精度,应选用 (选填“更细”或“更粗”)的玻璃管;
(3)如图-3,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
16.日光灯用久了玻璃管的两头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了 现象,然后降温在灯管上 的缘故。
三、实验题
17.如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开始实验后,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如图丙是“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图甲、图丙两个实验都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填字母)。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图甲是为了受热均匀,图丙是为了控制温度
D.图甲是为了控制温度,图丙是为了受热均匀
四、综合题
18.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一)生活中的物态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态变化的现象。厨房的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盖上锅盖,加热锅里的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
(1)“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的形成是 (选填“热锅”或“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2)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小冰粒”的形成是水洗后蔬菜上的小水珠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小冰粒”的消失是因为小冰粒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了小水珠;
(3)下列事例中,为了防止熔化和凝固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
A.冰冻食品可以保鲜 B.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
C.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 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是因为水蒸气 的缘故。炎热的夏天吃冰棒时,常会看到冰棒周围冒“冷气”,“冷气”实际上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泡方便面时时碗里冒“热气”,“冷气”和“热气”成因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4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B B C B C B
1.B
【详解】飞机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到高温冷空气,使暖湿气体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色雾气,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冰棍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
C.“白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C错误;
D.冰棍是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月亮不能自身发光,不是光源,渔火是光源,故B错误;
C.以“寺”为参照物,“桥”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敲钟的力越大,钟振动的振幅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冰雪消融,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
C.雾是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放热。
所以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故选 A。
5.B
【详解】A.冰雪消融,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符合题意;
C.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凌是水低温下放热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草丛上凝结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使得云、雨、雾、霜、雪形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江河、湖海中的水受热后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在天空中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球上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水体污染等问题,使得人类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升华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产生,故A错误;
BC.冰箱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而到了冰箱的外部,气态制冷剂会迅速液化,从而放出热量,故B正确,C错误;
D.夏天,打开箱门会看到“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雾凇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冰花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①“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错误;
②“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②正确;
③“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③正确;
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④错误。
故选B。
11. 凝固 凝华
【详解】[1]河封住即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为凝固现象。
[2]雪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放热直接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12. 凝华 放
【详解】[1][2]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此过程放热。
13. 升华 凝华
【详解】[1][2]黑色碳粉是固态,碳蒸气是气态,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碳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14. A、C、E D
【详解】[1]由图示知,A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B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D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C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E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F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所以发生A、C、E三种物态变化时需要吸热。
[2]冬天,嘴里呼出“白气”,是口腔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即D种物态变化。
15.(1)B
(2)更细
(3) 升华 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详解】(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刻线垂直,因此B方式读数正确。
(2)若吸管太粗,液体膨胀的量小的时候很难观察到变化,所以建议换用较细的玻璃管。
(3)[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 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2]停止加热,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
16. 升华 凝华
【详解】[1][2]日光灯在使用过程中,部分钨丝在高温下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遇到冷管会发生凝华,直接变为固态附着在管的内壁,所以玻璃管变黑。
17. 38 非晶体 C
【详解】(1)[1] 由图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38℃。
(2)[2] 由乙图知道,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石蜡是非晶体。
(3)[3] 图丙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控制温度,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防止碘熔化,碘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图甲中,使用水浴法对物质加热目的是为了受热均匀。
故选C。
18.(1) 热锅 液化
(2) 凝华 熔化
(3)C
(4) 液化放热 小水滴 相同
【详解】(1)[1]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是热锅内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2]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即白气。
(2)[1]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2]小冰粒的消失是因为小冰粒由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
(3)A.冰冻食品可以保鲜,利用低温减慢水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是利用了凝固,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避免水凝固成冰,从而损坏冰箱,故C符合题意;
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是凝固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1]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需要放出大量的热量。
[2]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白气,冷气都是小水珠。
[3]白气、冷气都是小水珠,都是水蒸气越冷液化形成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