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7 18: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一、农作物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为什么说“极旱而蝗”?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干旱少雨的年份,河湖水位下降,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发生。我国华北平原等旱涝灾害多发区也就成为蝗灾重灾区。具体如下图:  三、蝗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人工捕杀;
  2.夜晚利用篝火焚烧;
  3.蝗虫的农业防治(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减少蝗虫的生存地;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4.蝗虫的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等)。       干旱过后出现降雨最有利于蝗灾发生;培育蝗虫的天敌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防治措施。 四、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它有什么影响?
1.概念: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没有这个物种,后来通过人为有意或者无意地从其他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一旦外来物种在当地大量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的破坏,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为外来物种入侵。  2.影响
  (1)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甚至丧失。       我国的蝗虫灾害
【典例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707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季节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思路点拨】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做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参考答案】(1)季节特点: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3)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5)主要措施: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      我国的鼠害
【典例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了解到,进入2010年5
月份以来,内蒙古发生大面积鼠害,截至5日,鼠害面积达
8 734.68万亩,严重危害面积3 645.46万亩,涉及12个盟市
27个旗县区。在草原鼠害较重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入
春以来,草原鼠害达800多万亩。正处牧草返青的季节,但
到处是裸露的黄褐色的地表和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最高有
效洞口数达每公顷2 800个,严重地区每公顷达到1 400多只
鼠。(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
(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于________。
(3)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思路点拨】本题以时事材料为基础考查我国鼠灾的形成、分布和危害。从材料可知鼠害的形成和干旱的环境有关,在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为耐旱鼠,其存在会使草原退化,并和过度放牧的人类活动共同形成恶性的循环过程。【参考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 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2)喜湿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3)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关系,其原因为草原过载,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
(4)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