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同步练习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指的是(
)
A.干旱、高温引发的森林火灾
B.人为原因造成的森林火灾
C.森林病虫害
D.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
新华社济南2011年1月6日电据统计,山东省2010年底美国白蛾平均有虫株率在0.8%以下,美国白蛾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林业部门主要采取人工、生物、化学综合治理的方法,来有效控制虫灾,其中通过培育“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从美国引进)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据此回答2~4题。
2.“美国白蛾”在我国形成灾害比美国严重的原因是(
)
A.我国气候更适宜白蛾的生长
B.美国的食源缺乏
C.我国缺少白蛾的天敌
D.美国灭虫技术高
3.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的病虫害包括(
)
①蝗虫
②松毛虫
③松材线虫
④杨树蛀干虫
⑤泡桐大袋蛾
⑥蚜虫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原始森林面积大
B.森林树种组成多
C.单一人工林太多
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回答5~7题。
5.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_____造成的(
)
A.家鼠
B.田鼠
C.草原鼠
D.森林鼠
6.下列有关鼠类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
C.森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
D.鼠类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
7.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进入2010年5月份以来,内蒙古发生大面积鼠害,鼠害面积达8
734.68万亩,严重危害面积3
645.46万亩,涉及12个盟市27个旗县区。研究表明,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植被高度是鼠类选择栖息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当植被达到一定高度时,会不适应鼠类栖息。内蒙古草原工作站高级畜牧师、草原鼠害防治专家乔峰举例说:布氏田鼠一般生活在草被非常低矮、接近裸露的地方。在锡林郭勒盟,以前草长得很高,布氏田鼠只能生活在个别的窄小地区。但是,由于近年连续干旱,草场严重退化,这种田鼠成了重要害鼠,不仅吃草,而且挖掘洞穴,更加剧了草原沙化。而草原极度沙化又为长爪沙鼠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和繁殖条件。
材料二
我国草原牧区环境恶化过程图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鼠害严重的原因。
(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于______________。
(3)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9.(案例探究题)松毛虫是我国常见的森林害虫之一,喜食松针叶,松毛虫灾害的暴发可引起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通过向松林中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松毛虫灾害。根据此材料及我国松毛虫危害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松毛虫危害区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2)油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地势分界线)处;落叶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温度带);赤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______(温度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带)。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遭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四川省受哪几种松毛虫危害?
(4)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什么?
(5)与喷洒农药相比,引入灰喜鹊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方法有哪些好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森林区的病虫害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平均每年减少1
700万立方米的木材,死亡约30万公顷,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4.【解析】2选C,3选B,4选C。第2题,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方法很多,且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由从美国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可判断,其在中国成灾的原因应是缺少天敌。第3题,我国的森林害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第4题,单一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
5~7.
【解析】5选B,6选B,7选D。第5题,材料中提到的损失主要是粮食损失,因此应主要是由田鼠造成的。第6题,禽流感主要是由鸟类传播,因此不属于鼠灾危害。第7题,灭鼠工作应该采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措施,A项会使鼠类抗药性增强,同时会杀灭其天敌;B项单靠人力捕捉远远不够;C项不利于生态保护。
8.【解析】本题以时事材料为基础考查我国鼠灾的形成、分布和危害。从材料可知鼠害的形成和干旱的环境有关,在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为耐旱鼠,如小家鼠和黄鼠等,其存在会使草原退化,并和过度放牧的人类活动共同形成恶性的循环过程。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地温上升;降水减少,气候干旱,草场退化;超载放牧,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滥捕野生动物和投药灭鼠而误害其他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
(2)喜湿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3)一是使草场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场。
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关系
其原因为草场过载,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
(4)
9.【解析】第(1)~(3)题,通过读图,结合图例和我国地势分界线及温度带回答。第(4)题,人造马尾松林更易遭受松毛虫危害的原因可从人造林的林种单一,利于松毛虫传播方面来思考。第(5)题,引入灰喜鹊控制松毛虫灾害的方法的好处可以从生物措施对环境影响、作用效果、成本大小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原因:东部气候湿润,松林分布广泛,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松林面积小。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中温带
寒温带
暖温带
热带
亚热带
(3)马尾松毛虫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东部及其以东地区
四川省受云南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三种松毛虫危害。
(4)人造马尾松林中生物种类相对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利于松毛虫传播,加重危害程度。
(5)引入灰喜鹊控制松毛虫灾害属于生物措施,具有成本低、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