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它是一种可以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文化景观。下图是我国虫神庙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
A.南方湿润地区
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
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
2.根据以上结论,该区蝗灾集中的原因是(
)
①降水多,有利于蝗虫繁殖
②降水少,地表干旱,可使土壤中虫卵存活率提高
③植被覆盖率高,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
④生态环境脆弱,蝗虫缺乏天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1年5月19日上午,一架小型直升机从山东鄄城县一处临时机场起飞,前往成武县执行美国白蛾防治任务,这标志着菏泽市2011年飞机防治美国白蛾战役正式打响。美国白蛾原产于同属北温带的美国中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随美国士兵的装备物资来到亚洲。据此完成3、4题。
3.美国白蛾在我国形成灾害而在美国不成灾的原因是(
)
A.美国灭虫技术高
B.美国气候不适应
C.我国缺少天敌
D.我国食源广泛
4.原产美国的美国白蛾在中国形成灾害,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A.区域性
B.广泛性
C.严重性
D.联系性
新华网乌鲁木齐2011年6月18日电
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今春新疆草原鼠害呈现偏重发生态势,危害面积达8
115万亩,其中严重危害3
721万亩。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鼠灾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B.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C.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
D.造成农作物减产
6.下列灭鼠工作不可取的是(
)
A.消灭害鼠的栖息环境
B.使用“毒鼠强”灭鼠
C.招鹰养狐控制鼠害
D.使用鼠夹子、粘鼠板捕杀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9年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材料二
据齐鲁晚报2011年5月25日报道1979年,第一只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2008年,它从鲁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2011年,其在临沂157.4万亩的林地、农场上繁衍生息,肆无忌惮地啃食着绿色。
(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对临沂形成危害,形成哪些危害?
(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11年,昆明东川由于连续遭受夏秋干旱,致使全区大面积发生蝗虫灾害。截至10月18日,全区蝗虫危害家作物面积21
088
亩,主要在铜都街道、阿旺镇、乌龙镇、红土地镇(倘甸工业园区)等区域暴发。据此完成1、2题。
1.与蝗灾十分严重相联系的另一种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涝灾
2.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
全国农业技术中心于2011年11月8日至10日和11月16日至18日分别在陕西省西安市和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检测预警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这标志着完成了2011年以棉花重大病虫害为主的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任务。据此完成3、4题。
3.受棉铃虫危害尤为严重的产棉区是(
)
①四川盆地
②江汉平原
③黄河流域棉产区
④新疆棉产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灾情特点是(
)
①东部重于西部
②西部重于东部
③北部重于南部
④南部重于北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园林网2012年4月13日消息
4月10日,粤桂两省区举办飞机防治松材线虫病启动仪式,启用飞机喷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实行联防联治,保护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染容易
B.致死速度快
C.蔓延迅速
D.危害阔叶林
6.下列属于常见森林虫害的是(
)
①松材线虫
②松毛虫
③杨树蛀干害虫
④泡桐大袋蛾
⑤蝗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12月23日报道
到11月底,今年我国林业鼠(兔)害发生面积已达3
008万亩,比2010年增加108万亩。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但同时林业鼠(兔)害发生面积也以每年约百万亩的速度增加。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我国鼠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华北和青藏高原属于喜湿鼠类危害区
B.西北和华北属于耐旱鼠类危害区
C.鼠类会危害农业、草原和森林
D.鼠害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8.下列关于我国森林鼠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鼠类对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啃食植物的根系
B.鼠类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C.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
D.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南方次生林区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
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由材料一图看出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____季,其中
_______
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季蝗灾几乎没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10.(案例探究题)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广播网呼和浩特2011年5月10日消息
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融化,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等害鼠对草原危害日益加重,草原鼢鼠和东北鼢鼠的危害也开始显现。目前,内蒙古已有8
000多万亩草原发生鼠害。
材料二
害鼠吃草十分厉害,一只地上鼠每天吃草50多克,一只地下鼠每天吃草204克,草场的退化给害鼠造成了较好的生存环境,适宜更快的繁殖,造成了鼠害。鼠多、洞多、土丘多,使草原牧草覆盖率下降,有的地区已成为不毛之地。草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三
2011年7月15日,鄂温克旗草原站工作人员在辉河沿岸地区,将驯化的狐狸放归草原防治鼠害。此次放归的7只银黑狐狸在今后几年时间里,将承担辉河流域约7
000公顷草原的鼠害防治重任。通过驯化狐狸放归草原防治鼠害在该旗尚属首次。
(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老鼠对草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将驯化的狐狸放归草原防治鼠害属于
____________
防治手段,该做法有哪些优点?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2.【解析】1选B, 2选B。第1题,通过读图并与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进行对照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蝗虫繁殖需要干旱环境;生态脆弱区的蝗虫天敌虽少,但蝗虫的食物也相对较少,不利于蝗虫大规模聚集。
3、4.【解析】3选C,4选A。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我国和美国同属北温带,气候条件具有相似性,适应美国白蛾的繁殖和生长,而又缺少白蛾天敌,以致泛滥成灾,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5、6.【解析】5选C,6选B。第5题,鼠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安全,而且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森林害虫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第6题,“毒鼠强”有剧毒,在杀死害鼠的同时,也会杀死其天敌,甚至还会影响人类健康,故不可用此法。
7.【解析】(1)从材料二分析短时间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环境适宜白蛾生长发育且其繁殖能力强,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对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经济损失等方面造成危害。(2)从立法、监管、防控、科普宣传等角度进行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1)原因:白蛾的繁殖能力强;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危害: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甚至造成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导致草场退化,畜牧业受损;导致农业、林业减产歉收;导致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2)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物流监测;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研究;加强科普教育,要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
【能力提升】
1、2【解析】1选C,2选D。第1题,干旱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第2题,最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灭蝗措施是生物措施,用天敌灭蝗。
3、4.【解析】3选C,4选D。
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均有分布,其中最严重的是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农作物病虫害与农作物分布呈现出一致性,整体而言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
5、6【解析】5选D,6选A。第5题,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是松林,具有传染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的特点。第6题,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属森林虫害,而蝗虫属于农作物虫害。
7、8.【解析】7选C,8选C。第7题,我国喜湿鼠类危害区主要包括华东和华南区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以及西北区的少数地区;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鼠类不但会危害农业、草原和森林,而且会危害人体健康。第8题,鼠类对森林的危害形式包括地上鼠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地下鼠啃食树木根系两种,农田鼠类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鼠类主要分布于西北和东北地区。
9.【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几乎没有,这与气温有关。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灾反复,蝗灾发生逐年加重。
答案:(1)夏
6
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繁殖生长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3)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导致严重蝗灾。
(4)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5)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
10.【解析】我国的鼠害主要有喜湿鼠类危害区、耐旱鼠类危害区;分布的面积十分广泛,这与我国的气候条件有关,同时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适宜老鼠的生存。老鼠对我国的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都相当严重,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利用天敌防治鼠害有利于生态保护。
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广
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
(2)喜湿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3)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
破坏草原
(4)生物
优点:狐狸是草原鼠的天敌,利用狐狸防治草原鼠害有利于修复草原生态自然食物链,控制草原鼠害。
【规律方法】生物灾害的防治方法
(1)物理方法:挖蛹、人工扑捉、灯光诱杀等。此法效率较低。
(2)化学方法:生物制剂进行防治。药物法效果快,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长期使用会使害虫渐渐有抗药性。
(3)生物方法:人工繁殖、散放天敌,利用害虫的天敌去消灭害虫,无污染,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