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V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2课时)
读下图,回答1-3题。
1.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A

A.西北太平洋海域
B.西南太平洋海域
C.西北大西洋海域
D.印度洋海域
2.自然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大洲是(
C

A.亚、欧
B.欧、非
C.亚、非
D.北美、南美
3.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B

A.印尼、中国
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
D.孟加拉国、韩国
读某段纬度所经地区不同深度震源的频度示意图(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回答4-5题。
4.当X地分别受震源a、b、c、d引发的四次地震影响时,有关该地所受破坏程度的正确说法是( D
)
A.a、b震源浅,其所引发的地震震级高,对X地造成的破坏程度大
B.X地离a引发地震震中最近,其受灾程度最严重
C.四次地震对X地的破坏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a>b>c>d
D.四次地震震级相同时,震源a对X地的破坏性最大
5.有关该地区地震震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生长边界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
D.震源排列成一条从海岭到大陆方向由浅入深的倾斜带
读世界主要农业发展障碍分布表,回答6-7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6.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D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
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欧洲冬季气候温和,气旋活动频繁
7.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发展障碍,这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C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受西风影响降水过多
C.工业化程度高
D.跨纬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8.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在减小
②人类活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自然灾害损失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④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400m3/s,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800m3/s,相应水位为35.94米。
材料二
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洪水淹没范围图以及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
(1)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
(2)长江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但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试分析造成以上各结果的原因。
(3)长江与1954年相比,1998年降水量较小,但水位和流量却很高,原因是
(  )
①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②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③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④中下游人们在河道内种田、建垸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简要说明防御江淮流域的洪水灾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且中游众多湖泊起到调节作用。
(2)①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多。
②1998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加,防洪、抗洪基础设施完善,救援及时,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快。
③1998年较1954年科技水平提高,对暴雨、洪水的预测水平提高。因此,防灾、抗灾的能力提高。
(3)ABCD
(4)做好流域内的植被保护,建防护林,退田还湖,保护湖泊湿地,疏通河道等。
10.
读火山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火山灾害孕育于______
__圈层。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名称:
A

B

C

(3)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灾害?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4)若我国天山中的火山和日本富士山火山同时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
【答案】(1)岩石
(2)火山锥
火山口
火山通道
(3)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火山喷发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喷发中也能产生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等。
(4)日本富士山。日本富士山地区是日本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旅游名胜区,虽然防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速度快,但与人口密度较小的艾雅法拉火山附近相比,其灾害危害程度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