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六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
1.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_____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A.结构与功能 B.物质与能量
C.生物与环境 D.生命现象
2.下列关于事实和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的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
B.对于同一个事实,科学家会有相同的观点
C.对于同一个问题,科学家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观点
D.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家曾在火星上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概述中可作为支持该推测的理论证据的是(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进行运动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水
4.画思维导图是进行对比的有效方法。观察如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不能写在阴影区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要进行呼吸作用
C.能够繁殖后代 D.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
5.对同一个问题,科学家因为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观点。区分事实和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亚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灭绝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试管婴儿技术采用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手段
D.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6.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膈,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体内有膈。所运用的科学思维主要是( )
A.归纳 B.演绎 C.分类 D.分析
7.合成生物学打开了生命科学的“想象空间”。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并且DNA被彻底改变的大肠杆菌。人工合成大肠杆菌获得成功的依据是( )
A.能被观察到 B.能合成有机物
C.能繁殖 D.能运动
8.近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放置在勐腊和勐养两个子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科研人员长时间利用红外相机等工具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采用了(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分析法
9.英国吉尼斯总部将“世界最高大的鸭嘴龙骨架”世界纪录认证证书授予在诸城发掘出土的“巨大诸城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高大的鸭嘴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除了显微镜外,我们探究活动中还经常使用其他实验器具,下列属于观察器具的是( )
A.放大镜 B.酒精灯 C.刀片 D.滴管
1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细菌时发现,在只接种了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上竟然长出了青霉,且只有青霉菌落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菌落。弗莱明想这可能是青霉产生的代谢物质杀死了葡萄球菌或抑制了它的生长。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步骤(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12.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D.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必须借助观察工具
13.本学期学习过程中,有观察思考﹣﹣“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和实验探究一“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等,请分析实验与观察的本质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
C.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对象施加人为影响
D.以上A、B、C说法都正确
14.夏天家里的大米米袋里,有时会出现黑色的“米虫”。大米中的米虫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15.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强光和无氧 B.室温和低温
C.有氧和无氧 D.潮湿和干燥
16.以下哪个科学事迹使得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
A.实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B.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生物命名法的创立
17.用带有一盏照明用的油灯,并添加了一块透镜,使油灯发出的光会聚到标本上的复合显微镜制造者是( )
A.胡克 B.列文虎克 C.施旺 D.法布尔
18.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校园植物进行观察,下列相关步骤不合理的是( )
A.明确观察目的 B.明确观察要点
C.随意校园走走 D.如实做好记录
19.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在观察身边的动物时,应注意观察的是( )
①形态特点
②运动方式
③生活环境
④身体内部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2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B.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D.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22.在探究实验中,其步骤大致是( )
A.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C.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3.某同学进行了图示探究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布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环境区域,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现在盘子中间区域放入10条蚯蚓,并用黑纸板覆盖在全部三个区域上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多条蚯蚓做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若1分钟后观察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没有影响
C.该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重复多次之后必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黑暗环境
24.学校开展“自制水族箱,饲养淡水鱼”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某兴趣小组同学计划自制水族箱饲养金鱼,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制作水族箱的材料是透明的,便于观察
B.水族箱内的景观设计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水族箱中水量要适量,并且定期为水族箱消毒
D.在饲养金鱼的过程中,频繁给金鱼投喂大量的食物
25.昆虫纲动物的其中一个特征是有三对足。下列动物最有可能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26.如果你想观察生活在树上的鸟,下列哪种工具对你完成这项任务没有帮助( )
A.照相机 B.望远镜 C.显微镜 D.记录本
27.某同学选择简单易得的材料制作植物细胞模型,以下材料最适合模拟细胞质的是( )
A.琼脂 B.保鲜膜 C.乒乓球 D.绿豆
28.下列玻璃器皿中,能直接被加热的是( )
A.培养皿 B.酒精灯 C.滴瓶 D.试管
29.生物学实验中,吸取和添加少量试剂时常用的工具是( )
A.解剖针 B.镊子 C.滴管 D.试管夹
30.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观点不能支持细胞学说的是( )
A.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能够分裂产生新细胞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完全一致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理解与应用:
31.某学习小组开展“稻田养虾”综合实践活动,让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害虫和杂草等食物,小龙虾活动时能松土通气,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有时青蛙会以虾苗为食,维持生态平衡,从而获得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
(1)“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害虫和杂草等食物”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2)小龙虾活动时会产生“排泄物”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3)“稻田养虾”过程中,播种下水稻苗、放养小龙虾苗,到最终获得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4)小组成员到稻田欲捕捉小龙虾时小龙虾四散逃避,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5)水稻成熟后,所形成的果实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部分差异,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6)以上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但是有一类生物除外,它是 。
32.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列图一为显微镜,图二为一张思维模型图,图三为显微镜视野中细胞的不同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一显微镜对光调光过程中,首先转动【 】 使镜筒上升,然后转动 ,使【 】 对准通光孔;再转动 ,选择 对准通光孔。
(2)使用显微镜观察,镜筒上升时眼睛要注视图一中的【 】 ,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二所示的思维模型图,其中①是 ,②是 。
(4)观察时,要使视野由图三中的丙变为乙,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丁,应调节【 】 。
33.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第①步中向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
(2)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如图2,视野中边缘黑,内部白亮的圆形是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上图中 (填序号)这步操作出现了问题,正确的操作方法应是下图中的 。
(3)为了使观察效果更好,可用 对标本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4)在制作并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枯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染色吗? 为什么? 。
34.请按照生物图的画法在下列方格中绘制一个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35.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甲、乙、丙、丁四组中,对照组应是 组,图中大圈代表圆形纸盒,其中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而B区面积应如何划分? ,请在B区用2B铅笔绘制并标明相应名称。
(2)图一包含了 组对照实验。丙、丁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要探究温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应该选择 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3)在图一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图二的坐标表示有关丁组鼠妇的6次记录数据,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鼠妇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数量是 只。
(4)该探究实验选用2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该小组重复进行了五次实验,应计算五次观察数据的 值。本实验的结论是 。
(5)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如何处理? 。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