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8: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教案
(湘教版选修5)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课标解读
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
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域。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68~6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②看教材P69~7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71填写[自主预习]中的“知识3、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并完成[思考交流]2;④看教材P7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4、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⑤看教材P72~7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5、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

步骤6: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 步骤5:教师通过[例2]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及成因”。 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 步骤3:教师通过[图表活动解读]教材P69图3-3和[例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以及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2.了解黄淮海平原区、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川滇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并能说明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重点)
2.黄淮海平原区、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川滇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重点)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灾害类型
多发区
干旱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滑坡、泥石流
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暴雨
川西山地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
沙漠化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
低温冷害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类型多。
(2)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季风气候
(4)板块交会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等
(5)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明显。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主要灾害:水旱灾害和地震。
2.灾害环境
(1)水旱灾害
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
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多洼地。
(2)地震
地震带:位于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
人口经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
3.其他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
1.除降水因素外,导致黄淮海平原旱灾多发的因素还有哪些?
【提示】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存在水污染,部分水资源难以利用。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
2.灾害环境:东南沿海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灾害损失严重。
(1)洪涝灾害
本区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或台风影响,暴雨较多,再加上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因此,洪涝灾害多发。
(2)台风
本区既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全国风暴潮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地震
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
2.东南沿海地区一旦发生灾害,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东南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环境特点
(1)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
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
(2)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3)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
2.主要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水土流失,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3.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
(2)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
(3)夏季暴雨较多,冲刷强烈。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原因
3.
地震灾害的特点:活动强度大、频率高、危害大。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及其产生原因
【问题导思】 
1.干旱多发区主要在哪些地区,其多发原因是什么?
【提示】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是干旱多发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当降水较常年偏少时,则易导致干旱发生。
2.我国境内滑坡、泥石流发生最多的是哪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原因:多山地、地形复杂、表层岩体破碎。
自然灾害的产生主要与自然环境有关,社会经济环境可诱发自然灾害,使受灾面积和程度扩大。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产生原因分析如下图所示:
 读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灾害严重的流域有哪些?其中水文灾害多发区的是哪些地区?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其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地带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例从图中提取洪水灾害和风暴潮的发生地区,并结合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其成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且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第(2)题,风暴潮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因而风暴潮所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
【答案】 (1)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珠江流域、黄河下游、辽河流域、嫩江流域、渭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流域。自然原因有: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人文原因有: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人口稠密。
(2)东部海岸地带 该地带分布有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成因
【问题导思】 
1.东南沿海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为什么说其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提示】 主要有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因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2.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
【提示】 本区处在由农业区向牧业区,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由平原向山地、高原,由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关系密切。
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因素灾害  
自然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共同原因
气候
地形
干旱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植被破坏
洪涝
降水集中(7、8月份)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不合理开垦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类型及成因
3.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类型及成因
4.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灾害成因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其成因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Ⅰ
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生物灾害主要是________。
(2)Ⅱ
是世界上___________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___________,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_________。
(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_______区域(填字母),同时,本区是全国受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最强的地区。
(4)若说
Ⅰ、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_______,具体包括________。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各区域的名称,其次是掌握各区域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解析】 第(1)题,Ⅰ
地区主体部分为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频发,该地区的东部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易受地震影响。本地区还是我国主要的蝗灾区。第(2)题,Ⅱ
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灾害为旱灾和水土流失,并且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分析水土流失成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入手。第(3)题,Ⅲ
地区的沿海如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地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及其形成的风暴潮对该地区影响巨大。第(4)题,Ⅳ
地区为川滇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1)干旱 洪涝 地震 蝗灾
(2)水土流失 ①地表坡度大;②土质疏松,抵抗洪水侵蚀能力弱;③夏季暴雨集中;④人类大量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地表,缺乏保护 干旱
(3)Ⅲ 台风 风暴潮
(4)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教材第69页图3-3黄淮海平原地形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由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图例和注记可知:
(1)黄淮海平原地跨冀、鲁、苏、豫、皖、京、津五省二市;
(2)黄淮海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三大河流冲积而成,其中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3)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图表应用]
1.下列不属于黄淮海平原主要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      B.春旱
C.夏涝
D.台风
【答案】 A
【提示】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常发生的灾害。
2.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其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提示】 ①修建水库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防治水污染。
3.淮河流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结合图3-3,试述其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提示】 ①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②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扇形水系,没有独立的入海口,洪水同时涌入下游干流且不能及时入海。
教材第68页活动
1.【点拨】 活动1:除材料中叙述的原因外,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还有: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加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
【点拨】 活动2:具体原因因地而异。
教材第70页活动
2.活动1:略。
【点拨】 活动2:黄淮海平原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灾害和地震,此外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区有台风灾害等。黄淮海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降水少,但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发生干旱灾害。夏季降水多,且以暴雨为主,再加上平原地势低平,有较多的洼地,易发生洪涝灾害。
【点拨】 活动3:①南水北调工程,③节水农业,④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可以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②长江三峡工程不能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教材第71页活动
3.【点拨】 活动1: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呈不断上升趋势。
活动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而且递增率越来越大。
活动3:①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②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③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进退快慢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④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人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的数量及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
教材第72页活动
4.【点拨】 活动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气候: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土壤: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
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造成黄土裸露,使地表抗蚀能力降低。
活动2:黄河: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大,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及其自然灾害的发生。
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是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下游河床淤积,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导致防洪压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活动3:对。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黄河泥沙的90%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关键。
教材第73页活动
5.【点拨】 活动1: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水土流失、伏旱等,其中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造成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因素
洪灾成因
自然因素
洪水来量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
滥伐森林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被削弱
 
活动2:材料中叙述的五类地区的减灾工作之所以要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是由于这些地区中有的地区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自然灾害多发;而有的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我国主要的
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多发区东南沿海黄淮海平原灾害类型产生原因黄土高原川滇地区
(2013·汕头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图完成1~2题。
1.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2.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多洼地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解析】 第1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降水少,故容易形成风沙天气,夏季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另外审题要仔细,看清第2题题干要求的是自然原因。选B。
【答案】 1.C 2.B
3.(2013·石家庄高二检测)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我国某地区略图
(1)简述流经A
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从径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径流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作答即可。第(2)题,强调自然原因,从地势低平、季风的不稳定特征分析即可。
【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4.(2013·衡阳高二检测)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位于我国哪一灾害带上?
(2)试分析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害种类南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第一级阶梯上的重要灾害种类有________,其危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根据此区域轮廓的特征判断此区域基本上是黄土高原地区,然后明确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通过读图明确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然后结合我国的位置分析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 (1)黄土高原 暴雨洪水、干旱、寒潮、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中部灾害带。
(2)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过度放牧等。
(3)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 地形和地质状况以及受季风环流影响时间长短不同
(4)暴风雪、地震、雪崩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