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人民政府网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
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
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
约13公里。图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震中
龙门乡召开座谈会。
尝试探究: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会处,多地震灾害。了解?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分布
掌握?
四大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
四大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应用?
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干旱:___________、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洪涝: _______________ 、黄淮海平原、_________。
滑坡、泥石流:_________、青藏高原东南部。
暴雨:川西山地。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_________。
沙漠化:塔里木盆地、 _____________ 、宁夏、河西走廊。
低温冷害:东北平原、 _________ 。一、1.2.3.4.5.6.7.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山地江南丘陵鄂尔多斯高原青藏高原
灾害类型:主要灾害是_____灾害和_____ ,此外,农作物的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_____灾害等。
灾害产生原因
(1)干旱: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___________ ,春、夏两季降水较少,易发生干旱。
(2)洪涝:降水多的年份多以_____为主,加上平原地势_____ 。
(3)地震:位于_______上,其中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
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
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2.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水旱地震台风年际变化大暴雨低平地震带
(1)洪涝:受夏季风或台风影响,暴雨较多;沿海地区地势低洼
(2)台风:袭击我国的台风大多在本区登陆
(3)地震: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
(1)从农业区向_____________过渡
(2)从_______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
(3)过渡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活动______
主要灾害:_________、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2.灾害产生原因四、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环境特点2.农牧交错地区半湿润断层水土流失
(1)黄土质地疏松
(2)_____稀少,黄土祼露
(3) _____较多,冲刷强烈
主要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1)滑坡、泥石流:a.山高谷深、地势_______;b.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毫米以上;c. _____发育,岩石破碎;d._____破坏严重
(2)地震
地处我国著名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_____
_____活跃3.水土流失的原因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2.灾害产生原因1.植被暴雨起伏大断裂植被构造运动
提示: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苏、豫、皖、京、津等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其中,黄河是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
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1.教材P69图3-3“黄淮海平原地形”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提示:黄土高原由于流水侵蚀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两类。其中沟谷地貌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坳沟(干沟)、河沟等7类。其中前4类是现代侵蚀沟;后2类是古代侵蚀沟;冲沟有的是现代侵蚀沟,有的是古代侵蚀沟。沟间地貌通常可划分为出塬、梁、峁和墹等地貌类型(如下表所示)。
2.教材P72图3-5“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011年9月17日14时10分,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办石家道村白鹿塬北坡发生特大黄土滑坡灾害,滑坡体方量达24.80万立方米,共造成32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 200多万元。根据调查,该区土质情况以及连续强降雨是造成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该滑坡位于黄土塬边,滑坡体上部为马兰黄土,土质疏松,下部为离石黄土,中间夹多层古土壤。黄土塬地形高陡,垂直节理发育,易于雨水渗入,——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而古土壤土质致密,具有隔水作用,形成易滑地质结构。在强降雨作用下,黄土体易于在黄土与古土壤界面产生失稳滑动。该地区九月份前半个月累计降雨量达284.50毫米,是同期月均降雨量的三倍,发生灾害前24小时的降雨量为42毫米。降水渗入土体,使得坡体自重增大,降低土体强度,在降水作用影响下,引发此次黄土滑坡。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如何分析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新华社南昌5月22日电:21日开始的今年5月份第五轮强降雨,造成江西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大量农田被淹,水渠被毁,城镇内涝。根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强降雨造成江西境内146万人受灾,4万多人被紧急转移,因灾死亡1人。部分江河水库出现超警戒水位,局部地区出现险情。据此回答(1)~(2)题。
【例证1】?(1)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上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 )。
A.a,c B.b,c,d
C.a,b,c,d D.a,b,c,d,e
(2)此次严重洪涝灾害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有 ( )。
A.高温天气、地下水污染 B.海啸、水土流失
C.干旱、土壤盐碱化 D.滑坡、泥石流
答案 (1)B (2)D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1】?(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解析 影响地震、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方面思考;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可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方面思考。
答案 (1)自然原因: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原因
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
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为主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在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如下:
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我国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频频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灾难。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13年1月11日8时,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特征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和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2.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的环境特点有哪些?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例证2】?阅读图文材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练习2】?材料二 2011年9月从16日20时开始的强降雨过程造成四川巴中、广元、德阳等地出现严重灾情。渠江、巴河及其部分支流出现超警超保水位,部分群众被洪水围困,四川省武警总队调集人员赶赴灾区抢险救灾。
德阳市绵竹县清平乡境内短时间强降雨引发的流石流灾害导致绵远河清平乡约5千米河段淤积严重受灾,四个沟的泥石流随强降雨冲入河道的总量约600万立方米。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 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灾区出现强降雨、加上2008年地震诱发,故岩质松动造成泥石流形成。防治泥石流措施可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加强监测方面来分析。
答案 (1)西南地区。 (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方法技巧】 框图法记忆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的成因
东南沿海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主要自然灾害如下表所示:
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方法技巧】 从地理位置分析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方法技巧】 用图表记忆川滇黔地震、滑坡、泥石流三种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教材P68~P69活动
提示:1.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北方的冻害、寒潮的产生与当地的气候有关;青藏高原的高寒与当地的地势有关。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人为因素。例如: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华北地区的土壤沙化、盐碱化等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此可见,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都同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有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略。
教材P70活动
提示:1.略。
2.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洪涝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
黄淮海平原多干旱灾害的原因有:①夏季风进入的时间晚,退出的时间早或者停留的时间短,加之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多以暴雨形式降下,大多数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黄淮海平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①夏季风进入的时间早,退出的时间晚或者停留的时间长;②该地区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③该地区河网密度小,地势低平,
排水能力差,河水易泛滥成灾。
3.所述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但要想完全解决该地区的缺水问题还比较困难。黄淮海平原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的现象。因此,要想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还要注意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意识。
教材P71活动
提示:1.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上升。
2.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
3.(1)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2)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3)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风进退速率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4)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人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的数量以及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
教材P72活动
提示:1.地形:地形破碎,坡陡谷深;
气候:降水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土壤: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
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
2.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是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淤积下游河床,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导致防洪压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对。(理由略)
教材P73活动
提示:1.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原因:本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时,雨带便在长江沿岸滞留,雨量过大;加之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上游与南北支流同时涨水时,对干流河流河道造成极大压力,易产生洪涝灾害。反之,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时,雨带北上速度比较快,长江中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天气,同时该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大,又进一步加剧了旱情。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会处,以山地地形为主,多地形雨,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2.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