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3、4
1、2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8
7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5、6
川滇地震滑坡
泥石流多发区
9
一、选择题
下图是“黄淮海地区8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计图”,3、4、5三个月出现8级以上风力的天数最多。读图回答1~2题。
1.上述月份,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害
(  )。
A.春旱
B.伏旱
C.洪灾
D.暴雨
2.此时,随着风力的增强,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原地区,还会形成
(  )。
A.洼地
B.旱地
C.盐碱地
D.沙地
解析 第1题,3、4、5月份黄淮海地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为春旱。第2题,春季华北地区风比较大,降水少,春旱严重,所以蒸发旺盛,如果地下
水位比较高,则会形成盐碱地。
答案 1.A 2.C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六区域旱灾的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④是西南地区、③是华北地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粮食单产高,因此乙项较小
B.⑥冬、春季节寒潮频发,因此旱灾造成的损失比例比较小
C.③春季受高压控制,干旱少雨
D.②耕地面积广大,河湖密度大,因此丙项较小
4.与⑤春旱关系最密切的次生灾害是
(  )。
A.地震
B.寒潮
C.森林大火
D.滑坡
解析 第3题,根据我国旱灾的分布特点及已经确定的两地区可以推测:
①为我国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地区粮食单产并不高;⑥为我国华南地区,
冬、春季节受寒潮影响较小;③为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少雨是因为春季
升温快,蒸发量大;②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丙项较小。
第4题,⑤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春旱常会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
害。
答案 3.D 4.C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5~6题。
5.年降水量_______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  )。
A.300
mm~450
mm
B.300
mm~530
mm
C.450
mm~530
mm
D.≥450
mm
6.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侵蚀力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B.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C.当年降水量超过300
mm之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D.森林覆盖率决定降水侵蚀力的大小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5题,读图可知,年降水量在300
mm~450
mm时,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
而森林覆盖率较小,即森林的水土保持率较小;降水量≥450
mm时,降水侵
蚀力增大,森林覆盖率都增大,不合题意,故选A。
第6题,降水侵蚀力与森林覆盖率并不是同步变化,故A项错。年降水量>450
mm后,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故B项正确。
当年降水量>300
mm时,森林覆盖率仍较低,故C项错。森林覆盖率与侵蚀
力大小无密切联系,故D错。
答案 5.A 6.B
二、综合题
7.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Ⅰ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生物灾害主要是________。
(2)Ⅱ是世界上_______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_______。
(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_______区域(填字母),同时,本区是全国受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最强的地区。
(4)若说Ⅰ、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_______,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区域主要的灾害类型、成因以及我国自然灾害
较为严重的原因。第(1)题,Ⅰ地区主体部分为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频发,
该地区的东部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易受地震影响,本地区还是我国主要的
蝗灾区。第(2)题,Ⅱ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灾害为旱灾和水土流失,并且是
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分析水土流失成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两方面入手。第(3)题,Ⅲ区的沿海如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
海南等地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及其形成的风暴潮对该地区影响巨大。第(4)
题,Ⅳ地区为川滇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5)题,
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与我国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有关。
答案 (1)干旱 洪涝 地震 蝗灾
(2)水土流失 ①地表坡度大;②土质疏松,抵抗流水侵蚀能力弱;③夏季暴雨集中;④人类大量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地表,缺乏保护 干旱
(3)Ⅲ 台风 风暴潮
(4)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5)①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多发;②山区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多发;③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频发;④海岸线漫长,靠近台风源地,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的侵袭;⑤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这就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危害。
8.下表为浙江省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数据表(km2),下图为浙江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1987
192.50
40.00
275.00
0
7.50
1997
434.68
84.18
476.6
0.44
34.22
2000
210.58
60.53
238.55
2.40
18.44
年份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1987
72.50
152.50
287.50
0
55.00
2.50
1997
99.12
209.00
183.89
139.96
112.50
420.33
2000
52.68
105.68
88.08
18.37
89.41
271.34
(1)据表,关于浙江省水土流失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比西部严重
B.北部比南部严重
C.湖州波动幅度最小
D.丽水波动幅度最大
(2)与1987年相比,2000年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________趋势。
(3)简述嘉兴市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小的主要原因。
(4)浙江省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
解析 第(1)题,由表格数据和图中城市分布可知,东部地区不如西部地区严
重,北部比南部轻。波动幅度主要看三年的增减的差值大小,波动幅度最小
的是嘉兴,最大的是丽水。故D项正确。
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1987年相比,2000年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
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嘉兴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发生水土流
失的面积小。
第(4)题,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开挖山坡等原因引起,措施主要针
对这些方面进行。
答案 (1)D
(2)上升
(3)地形平坦
(4)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言之有理即可)
9.读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
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解析 (1)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
月,即冬季和春季。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和春季为干季。(2)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
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