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复活(节选) 课文同步练(含答案)高中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 复活(节选) 课文同步练(含答案)高中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21: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练 复活(节选)
一、 语言文字运用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只要读过全书的读者,不难从这样的具体描绘中,察觉这样的描绘对人物性格的一贯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异性的联系与差别,是一种既重复又不重复的性格描绘。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叙述也是一种描绘:托尔斯泰和曹雪芹一样,用语言塑造人物,包括可视的神态等外形特征,也不拘泥于描绘,而是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感受的叙述见长。也可说是要“为闺阁昭传”的作家托尔斯泰,他心目中“本自历历有人”,却没有在开篇中具体说明,玛丝洛娃那“不管要求她做什么,她一律照办”的心理内容,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这对于不惯于或不善于结合人物处境、相互关系的条件性认识形象的读者来说,当然显得不很具体,甚至可能引起________的印象和感觉。然而,关于生活实践不断在变换,而且有可能结合时间、地点、条件进入角色,体验人物内心活动的读者来说,这种说尽道绝,而是留有余地的写法,对读者的审美活动也许更有适应性,也是成为更可能耐人寻味的审美对象的。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解释文中加点字“既重复又不重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来展现从1805-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再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气势磅礴,场面广阔。__①__:一类贵族接近宫廷,雍容华贵,但道德败坏,醉生梦死,漠视祖国命运;另一类是理想化的领地贵族,忠厚慷慨,感情强烈,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中人物还可以按真实与虚构分为两类,库图佐夫、沙皇、拿破仑等众多历史人物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人物。但是,托尔斯泰反对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录和描写,__②__。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这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观,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历史发展“金字塔”理论,即越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越渺小,推动历史车轮的不是那些金字塔上层的达官贵人,__③__。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形成对照。
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出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的历史观,不超过 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复活(节选)①
[俄]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就现出惊惶的神色,但她盯住他,又立刻镇定了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
他指点她该怎么签,签在什么地方。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有别的事了?”她问,忽而望望聂赫留朵夫,忽而望望典狱长,随后把笔插在墨水缸里,接着又放在纸上。
“我有些话要跟您说。”聂赫留朵夫接过她手里的笔,说。
“好,您说吧。”她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事或者想睡觉,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
…………
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这样说话就不会让那个坐在窗台上的看守听见,而只让她一个人听见。他说:“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可现在呢?他们总是把人家都看成小偷。”
“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个顶呱呱的老婆子,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那老婆子叫明肖娃。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实在的,她真是个顶呱呱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完,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那么随便的态度,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这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喝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您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您的身份。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一定说到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巾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再瞧他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了。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的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注】①这里节选的内容是聂赫留朵夫为了替玛丝洛娃上诉,第二次去探监。课文节选部分为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玛丝洛娃痛快地签字,表示“干什么都行”以及打断聂赫留朵夫关于告状的话,都是因为她不屑于和聂赫留朵夫说话。
B. 在酒精的作用下,玛丝洛娃大胆起来,为了帮助狱友而讨好聂赫留朵夫,她表现出与上次不同的、令人感到奇怪的活泼。
C. 面对聂赫留朵夫急于赎罪的情态,玛丝洛娃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是因为玛丝洛娃安于堕落的现状,不希望被拯救。
D. 回到牢房里,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是因为她在聂赫留朵夫那里受到了打击,心灰意冷,不想再帮助同伴。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 玛丝洛娃说起好律师和聂赫留朵夫的作用,上承聂赫留朵夫提出的“帮她继续告状”一事,下为她希望聂赫留朵夫帮助老婆子作铺垫。
C. 小说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其中特别突出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细腻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在表现玛丝洛娃心路历程的同时也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
8. 选文结尾写“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提出的“托尔斯泰主义”中有“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观点,即“人在失足后仍可以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请根据文本并联系教材节选部分,简要分析小说男女主人公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道德的自我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练 复活(节选)
1. 示例:扑朔迷离
解析:此处是说托尔斯泰“没有在开篇中具体说明”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对于不惯于或不善于结合人物处境、相互关系的条件性认识形象的读者来说,当然显得不很具体”,甚至会让读者感觉难以辨别、很复杂,故可填“扑朔迷离”。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 既重复又不重复:“重复”指描绘人物性格的一贯性;“不重复”指描绘与环境条件的变异性的联系与差别。
3. “关于”改为“对于”;“说尽道绝”改为“不是说尽道绝”;“成为更可能”改为“更可能成为”。
4. 示例:①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不同的贵族 ②认为历史书上有很多不真实的内容 ③而是那些金字塔底层的普通人民
解析:第一处,根据原文“一类贵族……另一类是……”可知,此处介绍了小说中塑造的两类不同的贵族;再根据冒号可知,此处是对下文的总述,故可填“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不同的贵族”。第二处,根据前文“小说中人物还可以按真实与虚构分为两类,……托尔斯泰反对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录和描写”和后文“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可知,他反对历史书上的这些“真实”,他认为这些“真实”都是虚假的,故可填“认为历史书上有很多不真实的内容”。第三处,根据前文“不是那些金字塔上层的达官贵人”可知,此处应填句式为“而是……”;再根据后文“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可知,“金字塔上层”对应的是“金字塔底层”,“达官贵人”对应的是“普通人民”,故可填“而是那些金字塔底层的普通人民”。
5. 文学反映历史的真实,提出历史发展的“金字塔”理论,讴歌爱国的底层普通人民。
6. B A项,“都是因为她不屑于和聂赫留朵夫说话”错误,根据原文“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您就给她帮个忙吧”“嘿,何必呢……您最好还是……”可知,“玛丝洛娃痛快地签字,表示‘干什么都行’以及打断聂赫留朵夫关于告状的话”,是因为玛丝洛娃想讨好聂赫留朵夫,为老婆子说情。C项,“是因为玛丝洛娃安于堕落的现状,不希望被拯救”错误,根据原文“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她霍地站起来,嚷道”可知,玛丝洛娃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是因为她认识到聂赫留朵夫这时要和她结婚只是出于自私心理,想利用她来赎自己的罪而已。D项,“不想再帮助同伴”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她那双斜睨的眼睛……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可知,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是因为她的内心很痛苦。
7. D “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的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可知,小说并不是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的。
8. ①情节结构上:与上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见面时“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相呼应;②人物塑造上:用“又买了些酒”和“痛饮”这两处动作描写,凸显玛丝洛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③审美体验上:让读者感受到玛丝洛娃痛苦情绪的难以排解,引发读者对她的同情;④主题表达上:揭示玛丝洛娃“复活之路”的艰辛,引人深思。
9. ①当聂赫留朵夫发现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是由他造成的时候,他决心赎罪,为玛丝洛娃上诉,并决定同她结婚;②玛丝洛娃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老婆子母子,表明她内心仍存有良善的一面;③回到牢房,玛丝洛娃内心开始痛苦,虽然依然尝试用酒精麻醉自己,但她意识到“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说明她要走向“复活”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