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21: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练 *五石之瓠
一、 文言基础知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世世为洴澼       为:从事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买
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遗留
⑤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樽:酒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⑤ D. ②⑤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世世以洴澼为事
B. 暴霜露
C.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D.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聚族而谋之曰
A.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 敏于事而慎于言
C.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请买其方百金
C.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 则所用之异也
5. 下列对《庄子》及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写,“外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
B. 《庄子》的内篇共七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五石之瓠》节选自《大宗师》。
C. 《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从表达技巧上说,《老子》善于汲取经验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善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篇名句默写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 《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宋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五石之瓠》中,写惠子因葫芦大且无用而打破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说剑》)
8.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当能”和“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两句中的“当”含义相同。
B. “得五六人”和“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两句中的“得”含义不同。
C. “然臣有三剑”和“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然”含义不同。
D. “瞋目而语难”和“人而不仁”(《〈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含义不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文王酷爱剑术,长期让剑客互相比剑,死伤无数,国家因此衰弱,其他的国家也在谋划着攻打赵国。
B. 太子听从了左右的话,请庄子游说赵文王;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文王后也不行跪拜之礼。
C. 庄子初见赵文王时表演了超凡的剑术,得到赵文王的赏识,并答应与赵文王选拔出来的剑士相互比试。
D. 庄子的“三剑”使赵文王恍然醒悟,他设宴招待庄子,后三个月不出宫殿,躬身反省,剑士都自杀了。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简要说明庄子“三剑”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练 *五石之瓠
1. A ②鬻:卖;④贻:赠送;⑤樽:盛酒器。
2. C A项,“”同“纩”,丝绵絮;B项,“暴”同“曝”;D项,“龟”同“皲”,皮肤冻裂。
3. C C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都表修饰。A项,表转折;B项,表并列;D项,表递进。
4. D D项为判断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2)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做状语。
(3)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5. B 《五石之瓠》节选自《逍遥游》。
6. (1) 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重点:“洴”“澼”“”“鬻”)
(2) 能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是一样的,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能靠它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重点:“龟”“一”“或”“以”)
7. (1)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洴澼为事 (3) 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8. BDF “此剑一用”为假设的前提,主谓结构,独立成句,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其后断开,即在 B处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即在D处断开;“四封之内”是偏正短语,做句子的主语,应在其后断开,即在F处断开。
9. A “含义相同”错误,意思分别为“应当/适合”。
10. C “表演了超凡的剑术”错误,庄子并没有表演剑术。
11. (1) 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赠予他千金。”(重点:“患”“左右”“孰”“说”)
(2) 现在大王享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重点:“好”“庶人”“窃”“薄”)
12. 庄周为赵王介绍“三剑”,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天子之剑匡正诸侯,使天下臣服;诸侯之剑安定四境,使人人听从君命;庶人之剑相当于斗鸡,对国家无用。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好剑术,三千多名剑客蜂拥而至门下,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庄子应当能够担当此任。”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使得太子先作引荐呢?”(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能够怎样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的剑客有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于是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以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这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平民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制衡,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这种剑向上可割裂浮云,向下可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平民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平民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后身短小,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平民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并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大王享有天下之位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座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